卻登高文

《卻登高文》是五代南唐後主李煜創作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寫作者重陽節時謝絕了臣下進勸登高賞景的請求,表述了自己因手足不得相見而沒有慶祝節日的心情,表達了對過去奢靡生活的追悔以及國破家亡與兄弟離索的多重悲痛糾集在一起的思想情感。全文首設主客問答,中間鋪陳描寫,結尾抒情,其實是典型的賦的寫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卻登高文
  • 作者:李煜
  • 創作年代:五代十國時期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卻登高文
玉斝澄醪,金盤繡羔,茱房氣烈,菊芝香豪。左右進而言曰:“維芳時之令月,可藉野以登高,矧上林之伺幸,而秋光之待褒乎?”
余告之曰:“昔時之壯也,意如馬,心如猱,情槃樂恣,歡賞忘勞,悁心志於金石,泥花月於詩騷,輕五陵之得侶,陋三秦之選曹,量珠聘伎,紉彩維艘,被牆宇以耗帛,論邱山而委糟,年年不負登臨節,歲歲何曾舍逸遨;小作花枝金剪菊,長裁羅被翠為袍。豈知萑葦乎性,豈知忘長夜之靡靡,宴安其毒,累大德於滔滔?”
“今予之齒老矣,心淒焉而忉忉,愴家艱之如毀,縈離緒之鬱陶。陟彼岡矣企予足,望復關兮睇予目。原有鴒兮相從飛,嗟予季兮不來歸,空蒼蒼兮風淒淒,心踟躕兮淚漣洏,無一歡之可作,有萬緒以纏悲。於戲噫嘻!爾之告我,曾非所宜。”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卻:拒絕,推辭。登高:指農曆九月初九日登高的風俗。南朝梁人吳均續齊諧記·九日登高》:“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宣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②玉斝(jiǎ):玉制的酒器。斝,商代盛行的青銅酒具,似爵而較大,三足、兩柱、一鋬,圓口平底。這裡用以形容玉質酒杯的典雅。澄醪(láo):泛指清醇的美酒。醪,汁渣混合的酒,又稱濁酒,也稱醪糟。
③茱房:亦稱“茱萸房”“萸房”,茱萸花的子房,這裡指代茱萸。西晉周處風土記》:“九月九日,律中無射而數九,俗於此日以茱萸氣烈成熟,當此日折茱萸房以插頭,言辟思氣而御初寒。”
④芳時:花開時節,良辰。令月:吉月。
⑤藉野:在野外席地而坐。以:與。
⑥矧(shěn):況且。上林:即上林苑,古宮苑名。秦舊苑,漢初荒廢,至漢武帝時重新擴建。故址在今西安市西及周至、戶縣界。這裡指代可供遊獵的山林。伺幸:盼望君王駕臨。
⑦待褒:等待褒揚。
⑧意如馬,心如猱(náo):意謂心猿意馬,心思流蕩散亂,如猿馬之難以控制。猱,獸名,猿類,身體便捷,善攀緣。
⑨槃:同“盤”,快樂。恣:放縱。
⑩悁(juàn)心志於金石:謂用心於寫作。悁,耗費。一說鬱結。金石,古代鐫刻文字、頌功紀事的鐘鼎碑碣之屬。這裡泛指刻於金石之上的文字。
⑪泥:迷戀,使人流連。詩騷:《詩經》《楚辭》的並稱。這裡代指詩賦創作。
⑫輕五陵之得侶:意謂以得知交遨遊繁華之地為尋常之事。五陵西漢五個皇帝陵墓所在地,亦即五縣: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均在渭水北岸,今陝西威陽附近。漢元帝以前,每立陵墓,輒遷徙四方富豪及外戚於此居住,令供奉園陵,稱為陵縣。這裡指代繁華的遊樂場所。
⑬陋三秦之選曹:意謂視在京城地區做官為淺陋。三秦,秦亡以後,項羽三分關中,封秦降將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塞王,董翳為翟王,合稱三秦。因其地在長安一帶,故後泛指京城地區。選曹,官名主銓選官吏事。
⑭量珠聘伎:花費巨資聘買歌妓。量珠,唐代劉恂《嶺表錄異》卷上:“綠珠井,在白州雙角山下。昔梁氏之女有容貌,石季倫為交趾採訪使,以真珠三斛買之。”後因以“量珠”為買妾的代稱。
⑮紉彩維艘:意謂使用彩繩來栓系遊船,炫耀其豪華。紉,搓,捻。維,系,拴縛。
⑯被牆宇以耗帛:意謂耗費絲帛裝飾房屋,這裡在顯示奢侈。牆宇,指房屋。
⑰論邱山而委糟:意謂丟棄的酒槽堆積如山。這裡在顯示縱情飲樂。委,丟棄。邱山,一作“丘山”,泛指山。
⑱萑(huán)葦:兩種蘆類植物。兼長成後為萑,葭長成後為葦。蒹、葭都是價值低賤的水草,亦常用作謙詞。
⑲長夜之靡靡:指酗酒無度。商紂曾作靡靡之樂,長夜之飲,後用以指放縱亡國的歷史教訓。
⑳宴安:指逸樂。
㉑累:損。大德:生命,也指君子品德。《周易·繫辭下》:“天地之大德曰生。”
㉒齒:這裡指人的年齡。
㉓忉忉(dāo dāo):憂思貌。
㉔家艱:指父母的喪事。這裡指李煜父親李璟的喪事。如毀:出《詩經·周南·汝墳》:語“魴魚赬尾,王室如毀。”毀,因居喪過於哀痛而損害健康。
㉕鬱陶:憂悶於懷。
㉖陟彼岡矣企予足:意謂登上山岡葛起腳盼望兄弟歸來。企足,踮起腳跟。《詩經·魏風·陟岵》:“陟彼岡兮,瞻望兄兮。”
㉗望復關兮睇予目:意謂縱目遠望兄弟所在的地方。語出《詩經·衛風·氓》:“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復關即重關的意思,在近郊設重門以防異常。此借為指心中關切的兄弟所在。睇目,縱目。睇,視,望。
㉘原有鴒(líng):比喻兄弟之情。鴒,即鶺鴒。《詩經·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後以“鶺鴒”比喻兄弟,以“鶺鴒在原”比喻兄弟友愛之情。
㉙季:兄弟姊妹排行最小的,後泛指兄弟姐妹中幼小的,這裡指鄧王。
㉚踟躕:徘徊。一作“躑躅”。漣洏(lián ér):亦作“漣而”,淚流貌。
㉛於戲(wū hū):嘆詞。於,嘆詞。戲,同“呼”。噫嘻:嘆詞,表示慨嘆。
㉜宜:應該。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玉杯清酒,金盤繡糕,茱萸氣濃,菊花飄香。左右進言說:“良辰美景,正可野外登高。更何況山林正等待大王遊獵,而秋光也正等待大王欣賞呢?”
我告訴他們說:“我年輕時候,心猿意馬,縱情歡樂,游賞忘疲。寫心中感想於文章,賦風花雪月於詩篇。視五陵結伴遨遊為尋常,三秦做官為淺陋之事。量珠買妓,彩繩拉船,耗費絲帛裝飾房屋,丟棄酒槽堆積如山。年年參加登臨節,歲歲不捨選樂游。輕剪金菊頭上戴,羅長我作青。豈知人性如萑葦一樣卑賤,忘記了放縱亡國的歷史教訓;逸樂如同毒藥,使德行修養付諸東流?”
“現在我年歲已老,內心淒涼,為父親去世而哀傷,為兄弟離別而憂愁。登上山岡踮起腳尖,縱目遠望尋找手足。鶺鴒在原相從而飛,可是我的兄弟還沒有歸來。天蒼蒼風淒淒,心中難受淚流滿面。無一絲歡樂可作,有萬縷悲絲纏上心頭。唉!唉!你們要我做的,實在不合適。”

創作背景

此文作於開寶五年(972)或六年(973)的九月九日重陽節。開寶四年(971),李煜派其母弟李從善如宋朝貢,去唐號,稱江南國主,改印文為“江南國印”,完全成為宋朝的藩國。宋太祖封李從善為泰寧軍節度,兗、海、沂等州的觀察使,留之於京師,賜甲第汴陽坊,不讓其返國。與此同時,又不斷地命從善貽書後主,督促李煜入京朝見。李煜自然不敢,於是便寫信給宋太祖求從善歸國。宋太祖以疏示從善加恩慰撫。李煜愈悲,每憑高北望,泣下沾襟,由是歲時游宴多罷不講,並在重陽節眾人勸其登高時,寫下這篇《卻登高文》。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李煜在這篇文章中,極力表達的是對過去奢靡生活的追悔之情。李煜寫這篇文章時,縈繞在心中的不僅有思念兄弟之情,更多的是對國事的憂威,即所謂“愴家艱之如毀”,只不過懼於當時的情勢,不敢言明而已。
在這篇文章中,李煜以主客問答的形式,表述了自己手足不得相見的悲傷之情,以及對年輕時候兄弟們奢侈享樂生活的懷念:“量珠聘伎,紉彩維艘。被牆宇以耗帛,論邱山而委糟。”他感覺到,如今的手足分離,和當年這種不思振作的生活恐怕不無關係。“原有鴒兮相從飛,嗟予季兮不來歸。空蒼蒼兮風淒淒,心那用兮淚漣滿。無一歡之可作,有萬緒以纏悲”可謂此文名句。就在當年的三月,李煜繼續派自己的弟弟李從謙如宋進貢珍寶器用金帛、並買宴錢,數量加倍。
文章以“爾之告我,曾非所宜”為結束,呼應開頭的“左右進言”,說明在國破家亡與兄弟離索的悲痛心情下慶祝節日並不合適。

名家點評

湖北大學教授蔣方《李璟李煜集》:“豈知忘長夜之靡靡”,“累大德於滔滔!”這裡的“長夜”與“大德”都是用典,而且都是儒學經書的教訓,作為國君,李煜以此責備自己,大有悔不當初、以至於此的沉痛。

作者簡介

李煜(937—978),南唐末代君主。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李璟第六子。國破降宋。後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雖庸駑無能,但其藝術才華卻卓絕非凡。工書法,善繪畫,精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被譽為“千古詞帝”,對後世影響亦大。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現存詞可確定者三十八首,存詩十六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