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莢荊

卷莢荊

卷莢荊(學名:Acacia maidenii F.Muell.)是豆科、相思樹屬喬木。樹皮深裂,深灰色;小枝向頂端傾斜,疏生貼伏有毛到無毛。葉狀柄呈窄橢圓形到極窄橢圓形,多數徑直或近圓形。花序多數1或2在葉狀柄的葉腋里;花序梗白色或淡黃色有毛;頭部圓柱形,亮黃色或淡黃色至白色;花散布在軸上。豆莢扭曲或盤;種子縱向;珠柄向著種子摺疊並擴展成假種皮。花期1-6月。原產於澳大利亞,阿根廷、印度、美國有引種。生於雨林邊緣和潮濕的硬葉林中。

樹皮含有單寧酸,並且具有收斂性,通常用於藥用。樹幹和樹枝上可提取樹膠。木材可用於細木工的製品。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植物學史

  • 命名來源
該物種拉丁名以約瑟夫·亨利·梅登(Joseph Henry Maiden,1859—1925)的名字命名,他是澳大利亞以前的政府植物學家,也是悉尼皇家植物園的園長。
  • 分類史
1892年,F.Muell.在《Botanisches Centralblatt》上首次發表了該物種。
1984年,Les Pedley將該種轉入Racosperma屬,學名變更為Racosperma maidenii (F.Muell.) Pedley。
經過2005年第17屆國際植物學大會以及2011年第18屆國際植物學大會的決定,Acacia這個名稱適用於澳大利亞的大部分群體,而Racosperma作為這個群體的同義詞。因此,該種學名恢復為Acacia maidenii F.Muell.。

形態特徵

直立或伸展的喬木,高5-20米;樹皮深裂,深灰色;小枝向頂端傾斜,疏生貼伏有毛到無毛,具明顯的皮孔。葉狀柄呈窄橢圓形到極窄橢圓形,多數徑直或近圓形,長8-18厘米,寬7-22毫米,通常無毛,除了稀疏的貼伏毛主要靠近基部,通常沿著邊緣,1-5條縱向脈更突出,小縱脈網結,先端銳尖或亞尖;1個小腺在基部上方10毫米;葉枕長1-2.5毫米。
花序多數1或2在葉狀柄的葉腋里;花序梗長0.5-4毫米,白色或淡黃色有毛;頭部圓柱形,長4-6厘米,亮黃色或淡黃色至白色;花散布在軸上。豆莢扭曲或盤繞1次或多次,近圓柱狀,長5-15厘米,寬2-5毫米,革質到脆弱,縱向成脊,無毛或疏生到適度貼伏毛;種子縱向;珠柄向著種子摺疊並擴展成假種皮。花期1-6月。

產地生境

原產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昆士蘭州、維多利亞州),阿根廷、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美國(佛羅里達州)引種。
生於雨林邊緣和潮濕的硬葉林中。是澳大利亞東部潮濕、暖溫帶和亞熱帶的一種植物,分布在海拔900米的地方。它在年日間溫度17-32℃範圍內的地區生長較好,但也可以接受10-38℃。適生於900-1200毫米的年平均降雨量,但也能承受600-1300毫米的年平均降雨量。需要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向陽的位置,在從沙質到粘土的一系列土壤質地中均能生長。偏好pH5.5-6.5的範圍,耐受pH5-7。

生長習性

卷莢荊在幼苗時會長出真葉,但成熟的植物沒有真葉,而是有葉狀扁平莖。該種與某些土壤細菌有共生關係;這些細菌在根部形成根瘤,並固定大氣中的氮。這些氮的一部分被生長中的植物利用,但一些也可以被附近生長的其他植物利用。

主要價值

藥用:樹皮含有單寧酸,並且具有收斂性。收斂劑通常用於藥用:內用,可用於治療腹瀉和痢疾,也可用於治療內出血;外用,通常作為清洗劑,用於治療傷口和其他皮膚問題、痔瘡、腳出汗、一些眼部問題、口腔清洗等。
經濟:樹幹和樹枝上可提取樹膠。木材重量輕,相當堅硬;可以用於細木工的製品,但不適合用作建築木材。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21年 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