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棘口吸蟲

卷棘口吸蟲

卷棘口吸蟲,由Frohlich於1802年定名,復殖目棘口科,棘口亞科,棘口屬。寄生。終末宿主巴西鴨, 針尾鴨, 琵嘴鴨, 綠翅鴨, 羅紋鴨, 花臉鴨, 赤頸鴨, 綠頭鴨, 家鴨, 斑嘴鴨, 紫膀鴨, 澳洲鴨, 白眉鴨, 灰雁, 家鵝等; 寄生於直腸、盲腸和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卷棘口吸蟲
  • 拉丁學名:Echinostoma revolutum (Frohlich,Looss,(1802),1899)
  • :動物界
  • :扁形動物門
  • :吸蟲綱
  • :復殖目
  • :棘口科
  • 亞科:棘口亞科
  • :棘口屬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成蟲形態 (圖240) 蟲體呈粉紅色長葉形向腹面捲曲。體長7.6—12.6,兩體側平行,寬1.26—1.60。頭領發達呈腎形,寬0.54-0.78,具有頭棘37枚,左右腹角棘各5枚密集,排成二列,內側列3枚,外側列2枚;左右側棘各6枚排成單列;背棘15枚,其中外側列7枚,內側列8枚,前後相互排列。全部頭棘的排列公式為5+6+15+6+5=37。頭棘108—136×28—38微米。體表棘自頭領之後開始分布至後睪丸。口吸盤位於體前端亞腹面,呈圓形,0.23—0.34 ×0.23—0.32。腹吸盤位於體前l/4部處,圓形,直徑0.85--1.18,較口吸盤大3.5倍。前咽長0.09—0.18,咽橢圓形,0.216--0.270×0.168—0.260,食道長0.54—0.48,兩腸支沿體側伸至蟲體亞末端。睪丸兩個呈長橢圓形,前後排列,前睪丸0.81—1.18×0.45—0.22,後睪丸0.81—1.36×0.45—0.75。 從睪丸前緣通出輸精小管,向前伸在子宮部匯合為輸精管,經腹吸盤右側通入儲精囊,儲精囊位於腹吸盤與腸分支之間,呈曲頸瓶狀,外包以陰莖囊,陰莖囊0.473—0.605 × 0.018—0.041,呈橫向或縱向橢圓形。儲精囊的接屈曲的射精管及肌質性的陰莖,通至生殖腔,生殖孔開口於陰莖囊的前端。卵巢呈圓形或扁圓形,位於蟲體中央稍前方,0.315—0.450×0.360—0.540,向後通出輸卵管接卵模,外圍有梅氏腺。輸卵管中部通出一條彎曲細長的勞氏管,後部與卵黃總管相銜接。卵模後通彎曲的子宮,迂迴彎曲上升行走於卵巢與腹吸盤之間,末端經腹吸盤背部開口於生殖孔。無受精囊,在子宮中可見有精子頻頻遊動,推知子宮兼有受精囊的功能,稱為受精囊子宮。卵黃腺前自腹吸盤的後方開始,沿兩體側向後分布至蟲體亞末端,蟲體後部兩側的卵黃腺不伸至蟲體中央匯合。 卵黃腺由許多不正形的卵黃濾胞組成,接卵黃管在卵巢之後匯合成卵黃儲藏囊,通入卵模。子宮甚長,內含有多數蟲卵。 卵橢圓形,114—126×64—72微米,前端具卵蓋,後端有皺褶。排泄囊呈長管狀,位於睪丸的後方,排泄孔開口於蟲體末端,兩側分出多數不規則的側枝,前端接左右兩條集合管,呈波浪狀彎曲上升,至咽外兩側折向體後方,於排泄囊左右各分為三支排泄管,一支伸至體前部,一支伸至體中部和一支到體後部,各再分出小排泄管至終末焰細胞。下降排泄管中具有纖毛,活體時不斷擺動,使排泄物進入集合管別排泄囊,排出體外。

生活習性

寄生。終末宿主巴西鴨, 針尾鴨, 琵嘴鴨, 綠翅鴨, 羅紋鴨, 花臉鴨, 赤頸鴨, 綠頭鴨, 家鴨, 斑嘴鴨, 紫膀鴨, 澳洲鴨, 白眉鴨, 灰雁, 家鵝等; 寄生於直腸、盲腸和小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除青海, 西藏兩省區尚未見報告外其他各省區均有發現
國外分布:
世界各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