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卵形白甲魚
- 拉丁學名:Varicorhinus ovalis ovalis (Pellegrin et Chevery)
- 別稱:三角鯪、短頭鯪、帥魚、扁勾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目:鯉形目
- 亞目:鯉亞目
- 科:鯉科
- 亞科:䰾亞科
- 屬:白甲魚屬
- 種:卵形白甲魚
- 亞種:卵形白甲魚指名亞種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地區,
形態特徵
背鰭條4,8;胸鰭條1,15-16;腹鰭條1,8;臀鰭條3,5。鰓耙30~35。下咽齒3行,2.3.5~5.3.2。側線鱗40[(7-8)/(4-5-V)]41;背鰭前鱗12~14;圍尾柄鱗16。
標準長為體高的2.2~2.8(x±s=2.4±0.19)倍,為頭長的4.5~5.2(4.9±0.22)倍,為尾柄長的4.9~5.9(5.5±0.30)倍,為尾柄高的6.8-8.0(7.4±0.38)倍。頭長為吻長的2.3~2.7(2.5±0.08)倍,為眼徑的3.3~4.7(4.0±0.44)倍,為眼間距的1.6~2.6(2.0±0.26)倍,為背鰭第一根分枝鰭條的0.87~0.93倍,為胸鰭第一根分枝鰭條的0.92~1.06倍。
體頗高,側扁,略呈卵圓形或菱形(幼魚),背鰭起點處為體的最高點,向前呈弧形傾斜,較小個體(全長160毫米以下)背鰭起點至吻端呈直線傾斜。頭短,寬厚。吻圓鈍,向前突出,吻皮下垂蓋住上唇基部,在前眶骨前緣有一斜溝。口頗寬,頭長為口寬的1.8~3.3倍,下位,幾成一橫裂,幾乎占吻寬的全部。下頜裸露,前緣為鋒利的角質。下唇僅限於口角,唇後溝很短,兩側間距頗寬,等於或大於吻長,小於眼間距。須2對,吻須微小,頜須較吻須略長,其長度約為眼徑的1/4。眼中等大,側位,略偏於頭前部,眼間隆起,寬度等於或稍大於口寬。鰓膜在前鰓蓋骨後緣的下方與峽部相連,其間距小於眼徑。
背鰭末根不分枝鰭條為強壯的硬刺,末端柔軟,後緣具深鋸齒,外緣微凹,以第一或第二根分枝鰭條為最長,超過頭長,背鰭起點距吻端較距尾鰭基為近,至吻端的距離為標準長的48.7%~50.0%。胸鰭第一根分枝鰭條最長,約等於頭長,向後伸不達腹鰭起點。腹鰭起點位於背鰭起點之後,其長度和胸鰭相等,向後伸達到肛門,或相距1~2個鱗片。臀鰭起點緊接於肛門之後,較發達,稍短於腹鰭。尾鰭深叉,最長鰭條約為中央最短鰭條的3倍。尾柄較高,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2~1.5倍。
鱗片中等大,胸腹部鱗片較小。膀鰭基部有一發達的腋鱗,其長度約為腹鰭的1/3;背鰭和臀鰭基部均有鱗鞘。吻端有或無珠星。側線完全,在胸鰭處向下微彎,入後平直伸入尾柄的中央。鰓耙短小,呈三角形,排列很密。下咽齒齒面斜凹,頂端尖,微彎。鰾2室,後室為前室的1.8~2.0倍。腹膜黑色,腸長,為標準長的5.2~7.6倍。
生活習性
淡水生。
分布地區
雲南元江水系,珠江水系和烏江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