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第一中學

即墨第一中學

即墨一中建校於1904年,前身是德國基督教會創辦的萃英書院,是青島乃至山東省建校最早、歷史最悠久的學校之一。學校現占地8.7萬平方米(123畝),建築面積5.3萬平方米,現設81個教學班,在校生4000人,教職工402人,其中高級教師83人,中級職稱104人,省、青島、即墨市教學能手、優秀教師、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30人,1人獲全國中國小英語教師園丁獎,英語教研組被評為全國“巾幗文明崗”。1992年被確定為首批山東省規範化學校,先後獲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中國小思想道德建設實踐創新活動先進單位、山東省教育系統先進單位、青島市文明單位標兵、青島市高中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學校等稱號,被國家留學基金委確定為出國留學人才選拔基地,被山東省高級中學協會確定為理事單位,2010年被推薦為山東省文明單位。2011年被確定為山東省教學示範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暨“211工程”大學生源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即墨第一中學
  • 簡稱:即墨一中
  • 校訓:為每個學生積蓄成才的力量
  • 創辦時間:1904年
  • 所屬地區:山東省即墨市
  • 類別:公辦
  • 學校類型:中學
  • 學校屬性:省重點
  • 現任校長:胡基忠
學校介紹,辦學歷史,地圖信息,

學校介紹

即墨市第一中學建校於1904年,前身是清光緒30年德國教會創辦的萃英書院。1989年定名為即墨市第一中學,1992年成為首批山東省規範化學校,1999年通過首批青島市辦學水平優秀等級學校評估,先後榮獲“全國群體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教育系統先進單位”、“青島市文明單位標兵”等地市級以上榮譽稱號40餘項。

辦學歷史

萃英書院(1904—1914)
清光緒三十年(1904),德國基督教信義宗柏林教會青島公會,為宣傳“福音”,培植信徒,造就傳道人才,委派該會牧師邵約翰、齊明德在即墨城花園村德國教會的禮拜堂內設立萃英書院。邵約翰任院長,齊明德、盧維康和華人王守仁任教師。民國三年(1914),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教會被日本侵略軍占領。為募款挹注留青同工,邵約翰應約經煙臺赴上海同濟大學任教,其他德籍牧師或回國或被監視。被稱為“造就傳道人才之唯一學府”的萃英書院被迫停辦。
私立萃英初級中學(1925—1932)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教會雖收回被占教產,但終因經濟竭蹶,無力維持日常教務,於民國十四年(1925)將青島公會讓給其同宗美國信義會,遂更名為魯東信義會。德籍牧師馬維立受教會指派在華人劉德清協助下,在萃英書院基礎上創建了私立萃英初級中學,馬維立任校長。民國十五年(1926)春正式招生上課。教室仍設在德國教會禮拜堂的西廂房。民國十六年(1927)由教會出資在付家莊西側(現磨市街24號、26號、28號院)的兩座二層樓落成後,私立萃英初級中學便遷到此處。後來又陸續建起辦公室2間,教室19間,廚房3間,教員預備室2間,共占地12.79畝。該校先後由馬維立和華人魏永端、喬基堂出任校長。
即墨縣私立信義初級中學(1932—1947)
即墨縣私立信義初級中學,歷艱履險,慘澹經營15年,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初建階段(1932—1937)
民國十五年(1926)魯東信義會指派美籍教士宋伯瓊與華人王傑臣在即墨城東門裡考院北頭的愛道院(德國教會建的女子國小)的基礎上,建立坤德女子初級中學,宋伯瓊和王傑臣先後任校長。後來,又將青島的信義女子中學遷來即墨與坤德女子初級中學合併為魯東女子初級中學。民國二十年(1931)魯東女子初級中學與私立萃英初級 中學合併,更名為即墨縣私立信義初級中學,並成立了校董會,兩校各在原校址上課。民國二十一年(1932)喬基堂校長辭職後,聘請楊懋春為校長,將該校遷到即墨一中現址。民國二十一年(1932)呈報立案,民國二十三年(1934)獲教育部批准,同年六月第一次參加中學生畢業會考。民國二十六年(1937)抗日戰爭爆發後停辦。楊懋春和石榮光曾先後任校長。
第二階段:即墨縣私立信義初級中學補習班(1938—1941)
抗日戰爭爆發後,即墨縣私立信義初級中學奉令停辦。集中學生參加臨沂集訓,接受抗日救亡教育,但僅一個月時間便草草結束,一部分學生奔赴延安參加革命。本校“為救濟失學青年並避免敵偽干涉計,開辦一國中補習班”。(《即墨縣私立信義初級中學開辦後經過情形》)。為便於學校工作的開展,由美籍牧師谷慕靈任校長。民國三十年(1941)春夏之交,日軍藉口該校藏有電台和潛伏著抗日游擊隊,於是對該校進行轟炸,共投了六枚炸彈,其中兩枚落在校院內,有六名學生受傷,兩座落受損。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偽華政務委員會教育總署電令即時封鎖英美及與英美有關係各國之私立或團體設立之學校。同年12月8日駐即墨日軍憲兵隊封鎖了即墨縣私立信義初級中學補習班及其附屬國小。谷慕靈校長和美籍教員被送往濰縣集中營。學校被迫解散,185名學生經考試,其中181名編入敵偽創辦的青島特別市市立即墨區初級中學,九名教師也為該校聘用。
第三階段:停辦階段(1941—1945)
民國三十一年(1942)二月五日,日本侵略軍進駐青島特別市市立即墨區初級中學,該校學生即遷到即墨縣私立信義初級中學。民國三十二年(1943)六月即墨區初級中學同日軍司令部協商互相交換駐址。於是日軍遷入即墨縣私立信義初級中學,即墨區初級中學又遷回其原址—文廟。此時的即墨縣私立信義中學變成了日寇暴殄天物,虐害中國人民的魔窟。
第四階段:即墨縣私立信義初級中學復校階段(1946—1947)
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民國三十五年(1946)二月,即墨縣私立信義初級中學“遵令呈報復校”。民國三十七年六月董事會向民國政府造送《即墨縣私立信義初級中學開辦後經過情形》稱:“本校為美國信義會於民國十四年所創辦,原名為私立萃英初級中學,民國十五年該會又創立魯東女子初級中學。於二十一年秋始將萃英魯東男女兩校合併改為私立信義初級中學並成立董事會進行立案,於二十三年春蒙教育部批准立案,同年六月第一次參加中學生畢業會考。中日事變,奉令停辦,集中學生參加臨沂集訓。至二十七年春,本校為救濟失學青年並避免敵偽干涉計開辦一國中補習班,直至三十年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戰起,學校為敵寇占據,補習班被迫解散,勝利後再組織董事會依法復校,於三十五年二月,遵令登記呈準復校,投考學生較戰前增加數倍。以即墨僅有初級中學兩處,為時勢需要發展高級教育起見,於三十七年,本校乃增設高級中學。本校經費三分之二由美國信義會差會補助,三分之一由學生學費收入。本校校舍計南北兩院面積為稅畝三七、六五畝計有樓房八座,平房六十二間。戰時雖為敵寇破壞,而設立者全為修葺,現已恢復舊觀。今秋擬再建男生宿舍樓一幢,預容三百學生食宿。其間所有開辦後經過情形概況如是。”
私立信義初級中學(1948—1949)
民國三十七年(1948)一月,啟用“私立信義初級中學鈐記”校董會改為董事會。同年秋增設高中部,招收學生兩個班,共80人。
即墨私立信義中學(1950—1952)
1949年5月即墨城解放,從此學校斷絕了與教會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撤消了董事會和訓育處,取消了聖經、公民課和童子軍,歸膠東區南海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直接領導。1950年2月,石榮光辭去校長職務,由蔣正印代理校長,私立信義初級中學更名為即墨私立信義中學。
山東省即墨第二中學(1952—1955)
1952年7月山東省人民政府膠州專員公署接管了即墨私立信義中學。接管前,成立了接管委員會,何田任主任委員,膠州專署代表孫堅奮、即墨城關鎮鎮長魏書平、副教導主任王文彬、教師代表劉本訓任委員,移交人即墨私立信義中學校長蔣正印,接管人何田。總務主任王靜波,音樂教師吳竹三清點了學校全部財產,並一一登記造冊,嗣後舉行了隆重的接管儀式。從此這所四十年的教會學校變成了人民的公立學校。1952年7月3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膠州專員公暑函告接管委員會:“關於接管私立信義中學問題,經專區研究決定,呈請省府批示:私立信義中學接管以後,學校原名“私立信義中學”之稱即行撤銷,文到之日起,學校即正式改稱“山東省即墨第二中學”。原校印信等即行作廢,並銷毀呈報專區備案,新校的印信即行頒發。其他如原校校牌、徽章應即停止使用,按規定分別更換。特此函知,希即遵行”。(設在南城陽的山東省即墨中學同時改稱為山東省即墨第一中學)七月十六日收到“山東省即墨第二中學印”木質印信一顆,鈐記按規定由學校刻制,報專區備案。1954年確定為山東省重點中學。
山東省即墨中學(1955—1956)
1955年4月,山東省即墨第一中學駐地南城劃歸青島市,此時即墨市只有一所中學,故將山東省即墨第二中學改為山東省即墨中學。
山東省即墨第一中學(1956—1971)
1956年3月即墨、即東兩縣合併,7月20日山東省人民委員會指示將山東省即墨中學更名為山東省即墨第一中學。從此學校下放到縣領導。1961—1978年煙臺專署和即墨縣共同領導。
即墨縣五七紅校(1971—1972)
1971年2月21日,將山東省即墨第一中學改為“即墨縣五七紅校”,主要承擔師資培訓任務。
山東省即墨縣第一中學(1972—1989)
1972年9月8日,中共即墨縣委決定撤消“即墨五七紅校”,設即墨縣第一中學。1978年7月定為即墨縣重點中學。
山東省即墨市第一中學(1989—)
1989年即墨撤縣建市,遂改為即墨市第一中學。

地圖信息

位置: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文化路87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