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農業志》是於學德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即墨市農業志》
- 作者:於學德
- 出版時間:2005年08月
- 出版社:中國和平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突出地方特點、時代特點和專業特點,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學性、資料性相統一。
二、本志大事記部分上起1391年(明洪武二十四年),下止2004年10月,其它內容截止到2003年。並按照詳今略古的原則,詳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即墨農業的史實。
作品目錄
封面
即墨市農業志
即墨市史志編纂委員會
《即墨市農業志》編纂委員會
題詞
原青島市業局局長曲修珂題詞
即墨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榮立秋題詞
原即墨市政協主席姜洪吉題詞
圖片
即墨市農業局辦公大樓
2004年農業局黨委會成員
《農業志》編寫人員合影
農業局老領導姜洪吉、孫念梅(女)在《農業志》審稿會上
市史志辦專家孫鵬(左)在《農業志》審稿會上
1991年7月部、省、市專家團視察花生微肥試驗田
2004年10月青島市副市長張元福(右)視察移風農業示範園辣椒新品種後,聽取匯報。
市委書記張洪訓(前中)視察農業開發項目
財政部處長曲同錦(左一)視察即墨田區建設
2004年9月國家開發辦李榮玲處長(女)到我市檢查驗收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的新科技示範項目。郭可汾副市長陪同(右四)
2004年9月青島市農委副主任柳忠賢(右三)由郭可汾副市長(左二)陪同在田橫鎮考察農業生產
青島市農委副主任孫念梅(女)視察即墨開發項目
2004年6月《人民日報》社駐青島記者站站長宋學春(左一)來我局採訪農民培訓情況
農業局黨委召開老幹部座談會
農業局職工參加建國55周年歌詠大會
局機關幹部收看中共十六大新聞
農業局職工參加市全民運動會
農業局職工文化生活
科技人員利用集市宣傳農業技術
科技人員培訓農民技術員
科技人員培訓鄉鎮農民技術員
2003年9月青島市農業綜合執法工作會議在我市召開,寧經謀副市長出席會議並講話。
執法人員在檢查農資市場
2003年8月我局召開即墨市農業行政執法義務監督員座談會
2003年12月全市毒鼠強專項整治工作會議在即墨賓館召開
青島市農委副主任隋振華(右)深入即墨農村了解農民負擔情況
青島市農委領導(左三)到即墨農村察看民主理財和財務公開情況
農村會計培訓班
農民玉米大豐收
科技人員對農產品進行無公害檢測
鰲角石村按照標準化建立的螯福茶園
青島市專家來即墨培訓市鄉兩級技術人員
無公害大白菜驗收現場
花生增產菌試驗
花生配方施肥示範田
小麥養分豐缺指標試驗
小麥復膜穴播試驗
小麥地膜穴播試驗對比
小麥周年復膜試驗
即墨市良種場
農業示範園區的大棚花卉
種子公司門市部
麥田套辣椒高效種植模式
即墨發現的地方棗樹品種——金秋棗
出口型甘藍
衛星農場小麥機械捆草現場
白菜、大蔥新品種
全國領先的「生態果園」生草(白三葉)技術
種子公司的種子精選機
種子分裝車間
大棚西瓜
金針菇
白廟種植的芋頭
巨型靈芝
特色蔬菜——黃秋葵
櫻桃西紅柿(櫻紅1號)
保護地種植的無刺黃瓜
中國農科院由歐洲引入的高檔新型蔬菜芽球菊苣,2002年引入即墨
農廣校培訓農村黨支部書記
果樹專業示範基地
2002年8月中央農廣校副校長郭智奇(女)來我市視察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建設與農民教育情況
農廣校教師實地輔導大棚菜種植
小麥濟南17號原種繁育田
小麥優良品種935031
女兒村的大姜
小麥優良品種——煙優361
墨西哥食用仙人掌
甜瓜新品種
全市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會議
通過扶貧開發建立的綠色茶園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
通過扶貧開發建立的奶牛基地
移風農業開發區門市部
2004年9月青島市農委生產處領導張林坤(左)由胡思榮局長陪同察看雹災情況
1996年7月2日王村的西瓜遭受雹災
1996年7月2日金口的花生遭受雹災
青鋼農場玉米遭受環境污染情況
1996年7月2日王村的玉米遭受雹災
村辦企業一角
衛星農場的機械化作業
農民新居一角
衛星農場的節水噴灌
慶祝節日農村搭台唱戲
農民文化生活一大秧歌
舊民居一角
常用農具——鋤、鐮、杴、鈀
主要耕作農具——犁、耙
主要播種農具——抬犁
主要運輸農具——手推車
主要脫粒、打場農具——石滾
地面磨平農具——耮
追餵氨水用具——氨水鉤
田間主要農具——耘鋤
磨麵用具——石磨
場上用具——簸箕、掃帚、木杴、釵
榮譽稱號
序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篇 農業機構
第一章 行政機構
第二章 事業機構
第一節 局屬事業機構
第二節 鄉鎮事業機構
第三章 黨群組織
第四章 職工隊伍
第五章 先進單位
第二篇 農業生產關係
第一章 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一節 土地占有
第二節 剝削方式
第二章 農民土地所有制
第一節 土地改革
第二節 互助組
第三節 初級農業合作社
第三章 集體土地所有制
第一節 高級農業合作社
第二節 人民公社
第三節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第四章 全民土地所有制
第三篇 農業生產條件
第一章 自然條件
第一節 土地資源
第二節 農業氣候
第三節 水資源
第四節 生物資源
第二章 社會條件
第一節 農村勞動力
第二節 農機具
第三節 農村能源
第四節 農村工副業
第五節 國家對農業的扶持
第四篇 農業科技
第一章 農技推廣組織與方式
第一節 農技推廣組織
第二節 農技推廣方式
第二章 耕地
第一節 耕地面積
第二節 農田基本建設
第三節 中低產田改造
第四節 土壤化驗與監測
第五節 基本農田保護
第三章 肥料
第一節 肥料種類
第二節 施肥
第四章 耕作制度
第一節 熟制與複種
第二節 農作物產量
第五章 農作物栽培
第一節 小麥栽培
第二節 玉米栽培
第三節 地瓜栽培
第四節 花生栽培
第五節 蔬菜栽培
第六章 良種繁育
第一節 小麥良種
第二節 玉米良種
第三節 地瓜良種
第四節 花生良種
第五節 雜糧良種
第六節 蔬菜良種
第七節 良種提純復壯
第七章 植物保護
第一節 主要病蟲
第二節 主要病蟲的發生和危害
第三節 病、蟲、草、鼠害防治
第四節 化學除草
第八章 農業結構調整
第一節 農業人口結構調整
第二節 產業結構調整
第九章 專題
第十章 科技成果與論文
第五篇 經營管理
第一章 計畫管理
第一節 生產計畫
第二節 財務及分配計畫
第三節 農田基本建設計畫
第二章 勞動管理
第一節 農業合作化管理
第二節 人民公社化管理
第三章 財務管理
第一節 財會隊伍
第二節 財務制度
第三節 賬簿設定
第四節 資金來源與運用
第五節 財務“雙代”管理
第六節 民主理財、財務公開
第七節 會計聘任化管理
第四章 物資管理
第一節 工具管理
第二節 糧食管理
第三節 集體資產管理
第五章 收益分配
第一節 分配政策
第二節 分配方式
第三節 基層幹部報酬
第四節 “四屬二戶”的照顧
第五節 自留地政策
第六章 土地承包與契約管理
第七章 農民負擔監督管理
第一節 監督管理機構
第二節 監督管理成效
第六篇 農民生活
第一章 農村經濟發展概況
第二章 農民生活
第一節 建國前的農民生活
第二節 建國後的農民生活
第七篇 人物
第一章 人物傳略
徐炳林
第二章 人物簡介
許從經
李子亭
魯子展
蓋維西
梁玉
胡耕民
於朝宣
朱炳壽
張新生
孫善書
呂香亭
王永忠
姜洪吉
初紹德
謝貽耀
孫公心
孫聖方
尹孝法
邢元振
毛成樂
張應平
孫念梅
劉崇珂
張先集
周丕先
李萬林
賈永祥
黃祖林
隋松志
胡思榮
賈世良
第三章 先模人物
第一節 農業局歷年先模人物名錄
第二節 1951-1965年農村勞模名錄
第三節 全國農業勞動模範
附錄
一、檔案輯錄
二、古代文獻選錄
三、農業諺語選輯
後記
參加《即墨市農業志》編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