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14天規律

危機14天規律,現在有些企業爆料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從而把這些企業推向大眾評論和抨擊的焦點,有些企業甚至可能還會對監管部門公關,這樣可以解決一時的危機,但是丟失的是更多的信任,一旦信任丟了最後總是拿小蝦米做替罪羊,這也是危機公關的策略,丟卒保車,但這種策略也不能隨意地用,否則信任也都失掉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危機14天規律
  • 關於:企業的危機處理
  • 企業:危機短暫,沒有警醒的作用
  • 政府:不負責任
概述
危機14天規律
1、“危機”對於很多企業來說,只是一個時刻而已,一旦有了定論,之後的事情可能就在公眾視線之外了。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中國乳製品協會牽頭由22家涉案企業集體出資成立了2億元的醫療賠償基金。該基金近況已成謎,相關行業組織稱之為“機密”,不適宜對外公布。由此擔心“達文西家居”和“奧的斯”事件會不了了之,不無道理。
2、現在產品出現了質量問題,板子首先應該打在政府的相關監管部門上,這是它們的不負責任造成的。對於民眾要求賠償的呼聲,政府應該出面,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奧的斯和達文西這樣的公司罰款。不應該由民眾直接面對企業,以個人對企業去維權,很難,起碼也應該有相關的協會組織出面。現在有關管理部門的運行質量、運行效率確實很受社會公眾關注,因為好多問題被查出來之後都不了了之,缺乏嚴格的執行力,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3、目前國內對企業的監管不嚴格,關於賠償的法律法規又不完善,很多事件都是不了了之的,這造成了很多企業都抱著僥倖心理。如果對待企業的不法行為,掙一塊罰十塊,嚴重的話,還要坐牢,企業還會去偷雞摸狗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