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法國著名作曲家德彪西的音樂評論文集,收錄了他從1901年起為報紙糊擊雜誌寫的音樂評論專欄文章。德彪西以歌劇《佩列阿斯與梅麗桑德》成為西方樂壇的耀眼新星,鋼琴組曲《版畫集》和交響詩《牧神午後序曲》《大海》等作品更是為他贏得了印象主義音樂開創者的世界性聲譽。本書中的文章都是在此背景下寫作的,在當時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讀者通過這些文章,既可以了解德彪西的音樂思想和審美觀點,也可以回顧法國音樂史以及西方現代音樂史上這一重要轉折時期。本書對德彪西論音樂的文字進行了精心編排。第一輯“印象”,收錄了德彪西對當時著名的作曲家、劇作家和演員的評價,以及對音樂藝術的真知灼見。第二輯“作品”,圍繞具體的音樂作品或音樂節演出進行專場式的分析,從中可以看出德彪西對音樂作品的敏銳感受力。第三輯“訪談”,主要是當時的報紙、主流音樂雜誌對德彪西的訪問記錄,言談中盡顯這位大音樂家的突出個性和藝術觀。
圖書目錄
001 譯序
第一輯 印象
027 尼基什的音樂會
033 與克羅士先生的對話
041 聖—莫爾的莫扎特
050 華格納
059 愛德華·格里格
066 柏遼茲與根茲堡
072 夏爾·古諾
076 瑪麗·伽登
079 馬斯奈去世了
081 讓—菲利普·拉莫
085 論先驅者
092 華格納一百周年紀念
094 國家歌劇院
102 小議迷信種種和歌劇一出
110 關於露天音樂的思考
119 喜歌劇院音樂會
121 巴黎歌唱學校音樂會
129 國立喜歌劇院
132 倫敦觀演印象
139 1903年樂壇總結
146 暫別音樂季
151 赴俄指揮
155 我為什麼寫《佩列阿斯與梅麗桑德》
158 音樂發展的方向
160 德國對法國音樂的影響
162 一封公開信
171 為了人民
180 歌劇與音樂的關係
188 論當代公眾的藝術教育
189 對滑稽歌劇的承認
196 寄自倫敦的信
203 從音樂角度看凶束舟淚羅馬獎學金
210 再談羅馬獎學金
215 樂曲與詩歌的關係
217 談談對藝術的尊重
224 年終絮語
230 論情趣
235 為了音樂
241 終於,只靠我們了
244 《為了法國音樂:十二篇座談會發言彙編》代序
第二輯 作品
249 印象審美
舒曼的《浮士德》/薩瓦爾的《李耳王》挨肯旋序曲/維特考
夫斯基的交響曲
256 三月末的音樂會
穆索爾斯基的《兒童活動室》/保爾·杜卡的鋼琴奏鳴
曲/滑稽歌舞劇院的交響音樂會
263 科洛納音樂會之一
巴赫的《G調小提琴協奏曲》/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
270 馬斯奈的歌劇
《夏娃奇遇》/《格里賽麗蒂絲》
274 萬桑·丹第的音樂劇
《外鄉人》
281 以音樂描繪幻想
三幕音樂劇《蒂妲尼婭》
289 喜歌劇院的一場重演
威爾第的《茶花女》
296 一部夢幻歌劇的首演
埃爾乃斯特·雷依埃的《雕像》
299 科洛納音樂會之二
聖—桑的《帕麗薩蒂絲》/ 阿爾弗雷德·巴士萊的《水神
之愛》
307 拉姆赫音樂會
愛德蒙·米薩的《繆蓋特》/布呂諾的交響詩《潘黛西
蕾婭》
314 宗教音樂會
塞薩·弗朗克的清唱劇《真福》
322 一部歷史劇的重演
聖—桑的歌劇《亨利八世》
325 老式喜歌劇的喪鐘
威廉亞姆·肖邁的喜歌劇《別室》
329 拉莫的創作才華
拉莫的《希波利特與阿莉西雅》
335 科洛納音樂會之三
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等
340 “俄國人”的演出
尼金斯基的《嬉戲》
343 科洛納音樂會之四
新樂團協會的演出
349 科洛納音樂會之五
伊薩克·阿爾貝尼茲的鋼琴組曲《伊貝潤姜霉利亞》等西班
牙音樂
356 科洛納音樂會之六
馬克斯·多羅納的三幕歌劇《外國女孩》
第三輯 訪談
363 《佩列阿斯與梅麗桑德》上演前夕
368 評論家的評論
372 法國音樂的現狀
374 華格納對音樂的影響
376 古典音樂家是誰
380 我什麼也沒有創新
382 去音樂學院做什麼
387 當代音樂
391 今天與明天的音樂
394 關於義大利現代音樂的調查
396 不要教育觀眾
401 致《文藝半月刊》的更正信
402 古典主義理想的復興嗎?
404 慕尼黑法跨寒棕國音樂周
406 第一千場科洛納音樂會
407 對一位奧地利記者的聲明
408 答匈牙利記者戀夜采殼問
412 賽義德火車站
415 外國音樂與法國作曲家
419 工榆拜簽作計畫?我自己也不知道
422 關於分散音樂活動的問題
425 克洛德·德彪西先生與《聖塞巴斯蒂安殉難記》
429 《聖塞巴斯蒂安殉難記》演出前夕
431 明日的歌劇
433 克洛德·德彪西談他的歌劇計畫
435 關於教堂舞蹈音樂的調查
436 再評當代音樂
440 譯後記
作者簡介
克洛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Debussy,1862—1918),法國作曲家,以開創“印象主義”音樂著稱,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音樂界最具影響力的音樂革新家之一,對西方現代音樂和法國民族音樂貢獻巨大。音樂代表作有管弦樂作品《牧神午後序曲》《大海》,歌劇《佩列阿斯與梅麗桑德》,鋼琴組曲《版畫集》《意境》《兒童樂園》等,均具有鮮明的個人藝術特色。德彪西還是著名的音樂評論家,長年為報刊撰寫樂評專欄,在當時法國樂壇有著很高的權威性和廣泛的影響。
譯者簡介
譯者張裕禾,1936年生,資深翻譯家、學者。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法語專業。曾任上海外國語學院法語系副教授。1978—1980年在加拿大拉瓦爾大學進修法國語言和文學。1990年在拉瓦爾大學獲社會學博士學位。曾先後任教於拉瓦爾大學、舍布魯克大學、魁北克大學。1992年與友人共同創辦“魁北克跨文化研究所”,從事跨文化的研究和普及工作。2004年以法文出版文集《文化身份與移民融合》,2009年出版法文專著《20世紀魁北克小說中的家庭與文化身份》,另出版有三十年文章彙編《楓葉荻花》。主要譯著有巴爾扎克的長篇、中篇小說和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德彪西的《克羅士先生》等。
主編簡介
主編沈志明,法籍華人學者、職業翻譯家。1938年生,江蘇蘇州人。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曾在上海外國語學院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法語系任教。1983年在巴黎獲法國文學博士學位,1992年獲法國大學任教資格。 譯著有
《茫茫黑夜漫遊》《反抗者》《陌路人》《尋找失去的時間》《痛心疾首》《我最秘密的忠告》《死亡的時代》《死無葬身之地》《文字生涯》《駁聖伯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編選有《阿拉貢研究》《普魯斯特精選集》;主編有《法國名家論文藝譯叢》《薩特文集》等。
夫斯基的交響曲
256 三月末的音樂會
穆索爾斯基的《兒童活動室》/保爾·杜卡的鋼琴奏鳴
曲/滑稽歌舞劇院的交響音樂會
263 科洛納音樂會之一
巴赫的《G調小提琴協奏曲》/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
270 馬斯奈的歌劇
《夏娃奇遇》/《格里賽麗蒂絲》
274 萬桑·丹第的音樂劇
《外鄉人》
281 以音樂描繪幻想
三幕音樂劇《蒂妲尼婭》
289 喜歌劇院的一場重演
威爾第的《茶花女》
296 一部夢幻歌劇的首演
埃爾乃斯特·雷依埃的《雕像》
299 科洛納音樂會之二
聖—桑的《帕麗薩蒂絲》/ 阿爾弗雷德·巴士萊的《水神
之愛》
307 拉姆赫音樂會
愛德蒙·米薩的《繆蓋特》/布呂諾的交響詩《潘黛西
蕾婭》
314 宗教音樂會
塞薩·弗朗克的清唱劇《真福》
322 一部歷史劇的重演
聖—桑的歌劇《亨利八世》
325 老式喜歌劇的喪鐘
威廉亞姆·肖邁的喜歌劇《別室》
329 拉莫的創作才華
拉莫的《希波利特與阿莉西雅》
335 科洛納音樂會之三
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等
340 “俄國人”的演出
尼金斯基的《嬉戲》
343 科洛納音樂會之四
新樂團協會的演出
349 科洛納音樂會之五
伊薩克·阿爾貝尼茲的鋼琴組曲《伊貝利亞》等西班
牙音樂
356 科洛納音樂會之六
馬克斯·多羅納的三幕歌劇《外國女孩》
第三輯 訪談
363 《佩列阿斯與梅麗桑德》上演前夕
368 評論家的評論
372 法國音樂的現狀
374 華格納對音樂的影響
376 古典音樂家是誰
380 我什麼也沒有創新
382 去音樂學院做什麼
387 當代音樂
391 今天與明天的音樂
394 關於義大利現代音樂的調查
396 不要教育觀眾
401 致《文藝半月刊》的更正信
402 古典主義理想的復興嗎?
404 慕尼黑法國音樂周
406 第一千場科洛納音樂會
407 對一位奧地利記者的聲明
408 答匈牙利記者問
412 賽義德火車站
415 外國音樂與法國作曲家
419 工作計畫?我自己也不知道
422 關於分散音樂活動的問題
425 克洛德·德彪西先生與《聖塞巴斯蒂安殉難記》
429 《聖塞巴斯蒂安殉難記》演出前夕
431 明日的歌劇
433 克洛德·德彪西談他的歌劇計畫
435 關於教堂舞蹈音樂的調查
436 再評當代音樂
440 譯後記
作者簡介
克洛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Debussy,1862—1918),法國作曲家,以開創“印象主義”音樂著稱,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音樂界最具影響力的音樂革新家之一,對西方現代音樂和法國民族音樂貢獻巨大。音樂代表作有管弦樂作品《牧神午後序曲》《大海》,歌劇《佩列阿斯與梅麗桑德》,鋼琴組曲《版畫集》《意境》《兒童樂園》等,均具有鮮明的個人藝術特色。德彪西還是著名的音樂評論家,長年為報刊撰寫樂評專欄,在當時法國樂壇有著很高的權威性和廣泛的影響。
譯者簡介
譯者張裕禾,1936年生,資深翻譯家、學者。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法語專業。曾任上海外國語學院法語系副教授。1978—1980年在加拿大拉瓦爾大學進修法國語言和文學。1990年在拉瓦爾大學獲社會學博士學位。曾先後任教於拉瓦爾大學、舍布魯克大學、魁北克大學。1992年與友人共同創辦“魁北克跨文化研究所”,從事跨文化的研究和普及工作。2004年以法文出版文集《文化身份與移民融合》,2009年出版法文專著《20世紀魁北克小說中的家庭與文化身份》,另出版有三十年文章彙編《楓葉荻花》。主要譯著有巴爾扎克的長篇、中篇小說和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德彪西的《克羅士先生》等。
主編簡介
主編沈志明,法籍華人學者、職業翻譯家。1938年生,江蘇蘇州人。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學院,曾在上海外國語學院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法語系任教。1983年在巴黎獲法國文學博士學位,1992年獲法國大學任教資格。 譯著有
《茫茫黑夜漫遊》《反抗者》《陌路人》《尋找失去的時間》《痛心疾首》《我最秘密的忠告》《死亡的時代》《死無葬身之地》《文字生涯》《駁聖伯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編選有《阿拉貢研究》《普魯斯特精選集》;主編有《法國名家論文藝譯叢》《薩特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