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龍

印度龍

印度龍(indosuchus)是著名古生物學家von huene與matley發現於發1933年的動物,發現於印度中部,中央邦(madhya pradesh),賈巴爾普爾市(jabalpur),lameta 層。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印度龍
  • 拉丁學名:indosuchus
  • 別稱:印度鱷龍
  • :動物界
  • :蜥臀目
  • 亞目:獸腳亞目
印度龍---恐龍,印度龍---化石,印度龍---佛教,

印度龍---恐龍

中文名稱( chinese)→ 印度龍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
拉丁文學名( name)→ indosaurus
發音( pronounced)→ in-do-sawr-us
含義( meaning)→ 來自 印度 的恐龍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亞目( suborder)→ theropoda 獸腳亞目
類( infraorder)→ neotheropoda 新獸腳類
ceratosauria 角鼻龍類
neoceratosauria 新角鼻龍類
abelisauroidea 阿貝力龍超科
abelisauria 阿貝力龍類
科( family )→ abelisauridae 阿貝力龍科
亞科( subfamily )→ carnotaurinae 食肉牛龍亞科
屬( genus)→ indosaurus 印度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i. matleyi
= 巨齒龍m. matleyi
= 直角龍o. matleyi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
時代( period)→ 白堊紀晚期 maastrichtian
分布( found in)→ 印度中部 中央邦 賈巴爾普爾市(jabalpur)
發現地層( stratum)→ lameta 層
食性( diet)→ 肉食
典型體長( length)→ ...
推測體重( mass)→ 0.7噸
發現者( discoverer)→ charles matley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von huene & matley,1932
簡介(brief introduction)

印度龍---化石

[a] 印度鱷龍化石主要是一個頭骨的局部,印度龍的化石則是一個破碎的頭骨。兩者其實非常相似,都屬於阿貝力龍科(abelisauridae)。molnar曾經在1991研究過這兩個鬱悶的頭骨,然後發表論文,說indosuchus raptorius=indosaurus raptorius,且要取消印度鱷龍。但回響者寥寥,現在就沒有訊息了。

印度龍---佛教

在文字記載方面,據目前所知的史料來看,印度有關龍的文字記載最早是龍樹於公元二世紀左右所寫的《智度論》從一些跡象來看,印度佛教中的龍是由中國傳去的,經過印度人的再創造,與本地文化相結合,成為“龍王”,形成了具有印度特色的龍文化。
古印度本來沒有龍的觀念,梵文中沒有“龍”的專用詞,“龍”是和“象”合用一個詞來表示的。在古印度神話中,雷電是騎白象的大神因陀羅手持雷鑿造成的。中國龍傳入印度之後,龍神很快取代了因陀羅,成為風雨雷電的主宰神。因而,表示“象”的詞又來表示“龍”了。
印度龍在佛教中是一般的神靈,如佛經中的天龍八部之“龍”,不過是普通的護法神而已,無至高無上的地位。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龍,能夠升天入地,溝通天人;能為神仙乘馭,來往於天地之間。如黃帝乘龍升天,顓頊、帝嚳、啟亦乘龍往來。而印度佛教中的龍則沒有這種神性。大神乘騎的是金翅鳥,如古印度人的天神毗濕奴常騎在金翅鳥上飛行。佛教中的文殊菩薩乘的是獅子或坐白蓮台普賢菩薩乘的是六牙白象或坐青蓮台.
印度龍在印度文化是某一水域的主宰神,它的地方神特性較明顯,龍王的種類繁多,各水域都有龍王、龍宮。而佛教中的龍王崇拜傳入之前,中國的龍沒有地域性,龍被奉為主宰雨水之神,受到各地各民族的普遍崇拜,龍的形象基本上也相同的,只有顏色的區別,分為青、赤、白、黑、黃五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