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邏輯學的基本性質》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 梶山雄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度邏輯學的基本性質
- 作者:[日] 梶山雄一
- 出版時間:1980年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頁數:56 頁
- 裝幀:平裝
- 統一書號:2017-133
《印度邏輯學的基本性質》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 梶山雄一
《印度邏輯學的基本性質》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 梶山雄一...
印度邏輯(Indian logic)指的是印度邏輯思想、理論的統稱世界三大傳統邏輯體系之一。主要包括兩個主要的流派:正理論與因明。正理即一般邏輯學,包括古正理和新正理。因明即印度佛家邏輯,是在古正理的基礎上建立起來,包括古因明和新因明。...
它是印度古老的邏輯學說,也是印度正統六派哲學之一(見印度哲學史)。正理論按其在不同時期的演變、發展及其不同的邏輯思想特色,又可以分為古正理論和新正理論。古正理論它的創始人是約公元前 2世紀的名叫足目的哲學家。足目從前人...
因明(梵文:हेतुविद्या,Hetuvidyā),音譯醯都費陀,在古印度發展的邏輯學,是一種思考方法,也是探索真理的工具之一,為五明之一。佛教、耆那教與印度教都受到它的影響。 中文名 因明學 外文名 Hetuvidya ...
邏輯學作為一門科學的邏輯,是既古老又年輕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有三大源泉:古希臘的形式邏輯,中國先秦的名辯邏輯,古印度的因明。邏輯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邏輯學的基本理論是其他學科普遍適用的原則和方法。同時邏輯學又是...
本書作者桂紹隆教授是當代國際著名的印度古典邏輯學專家,此書則是他面向一般大眾撰寫的旨在介紹印度邏輯的基本特徵和演變歷史的通俗性讀物。圖書目錄 中文版序 譯者序言 前 言 第一章 印度是否有哲學?第二章 印度邏輯學的構造 第三章...
推理邏輯與創新邏輯 在中古時期,邏輯的研究就已經成為學者們關注的重點。據已知的材料記載,公元前有關邏輯學的研究有三大流派,它們分別是:印度的因明學;中國的墨家與名家;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創建的形式邏輯。遺憾的是,前兩大學派在...
在古印度,公元前四世紀時,勝論派和正理派開創了因明學,至六世紀時陳那將其完善,稱新因明學。因明學,即形式邏輯。數理邏輯 它是現代形式邏輯。之所以稱為數理邏輯,一方面是由於在研究中廣泛地使用了人工的符號語言,並發展為使用...
一、邏輯是什麼 (一)“邏輯”一詞的由來 (二)推理和有效性標準 (三)邏輯形式 (四)常項與變項 二、邏輯學的發展 (一)中國古代邏輯 (二)古代印度邏輯 (三)西方邏輯 三、邏輯學的性質 (一)工具性 (二)人文性 ...
《邏輯學推理和論證》是2004年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江。內容簡介 邏輯學的起端發展在古希臘、古印度和中國的先秦時期。它們都是人類思想認識發展的重要時期。當我們追溯到古希臘和中國先秦時期時,發現中西這兩個不同的...
古代印度哲學在生與滅、斷與常、有與無、一與異等概念及其相互關係的探討中,反映出對概念辯證法的認識和研究成果(見印度哲學史)。古希臘對辯證思維的認識,主要表現在論辯術中,一些哲學家通過揭露辯論中的矛盾以探求真理,從而提出...
形式邏輯沒有階級性,可為任何人所利用。牧師借用形式邏輯的軀殼,塞進了他的胡說八道,聯繫內容來看,是不對的,但邏輯上卻又無可非議。因此,他的狡黠,也就貌似“智慧”。注;符合邏輯的不一定正確。在因明學 印度邏輯學中,有一...
R. Routley(後來的Sylvan)和V.Routley(後來的Plumwood)發現了一些Anderson / Belnap相干邏輯的有意語義。自1970年代以來,次協調邏輯的發展一直是國際性的。在阿根廷,澳大利亞,比利時,巴西,加拿大,捷克共和國,英國,德國,印度,...
該書還有兩個附錄,其一是數理邏輯知識簡介。分別介紹了類演算、命題演算、謂詞演算的內容;其二是邏輯學簡史,分別介紹了中國古代名辯邏輯、印度古代同明學和西方的邏輯學。出版信息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30萬字。
後期墨家邏輯是中國古代邏輯可以同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古印度因明(見印度邏輯史)相媲美的科學體系,在中國邏輯史和世界邏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從秦漢以後,這份寶貴的遺產長期被忽視。晉朝時,魯勝雖曾作《墨辯注》,但僅存其"...
因明論,讀音yīn míng lùn,漢語詞語,意思是古印度的邏輯學。解釋 見“ 因明 ”。 古代 印度 五明之一。音譯為醯都費陀,意譯為因明。“因”指原因、根據、理由;“明”義為學術。因明即關於邏輯推理的學說,隨佛教傳入 中國 。...
印度佛教邏輯史上將陳那以前的印度邏輯學說稱為古因明,而將陳那之後的邏輯學說稱為新因明。學說 陳那的著作,可分前、後期。前期的代表作是《因明正理門論》,後期的主要作品是《集量論》。《因明正理門論》內容分兩部分,前一...
但自20世紀起,世界各國研究印度邏輯學多取材於法稱的薯作,特別是《正理滴論》。該書對正因的研究有特殊的貢獻,其中提出白性因、果性因、不可得因,真正確立了因宗不相離的普遍關係,使得喻體成為沒有例外的全稱命題,從而完成了...
其中後期墨家所建立的中國古代“名辯之學”對中國古代邏輯學的發展影響很大。《墨經》中的《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六篇以及《荀子·正名》對中國古代邏輯學的貢獻最為卓著。古代印度也...
著有《思擇守則》),翅舍伐·彌室羅(著《思擇敘述》),阿難跋陀(著《思擇綱要》)。他們力圖把正理論與勝論學說綜合成一個體系。近代著名的新正理論哲學家鮑達斯綜合了印度和西歐的邏輯學說,使古代正理論學說獲得新的發展。
此後,不同文化,如印度、希臘和伊斯蘭數學家都對數學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中國和日本則獨立地發展自己的數學傳統。除數學外,邏輯學是另一形式科學內的最古老科目,作為一種有理的清晰分析方法,邏輯學在三個地方原來就得到持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