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豬籠草植物是草本,有時多少木質,直立、攀緣或平臥。葉互生,無柄或具柄,最完全的葉可分為葉柄、葉片、卷鬚、瓶狀體和瓶蓋五部分。花整齊,上位,單性異株,組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被片4-3,開展,覆瓦狀排列,腹面有腺體和蜜腺;雄花具雄蕊24-4枚;花絲合生成一柱,花葯於花柱頂聚生成一頭狀體,外向縱裂;雌花具一由4-3心皮組成的雌蕊;子房卵形、長圓球形或四稜柱形,4-3室,胚珠多數,花柱極短或缺,柱頭盤狀,4-3裂。蒴果,種子多數,絲狀,胚乳肉質,胚直立。印度豬籠草是存在於
印度卡西丘陵(Khasi Hills),是唯一一種原產於印度的
豬籠草。
分布範圍
分布很局限,在野外很罕見。只分布於
梅加拉亞邦(Meghalaya)的
卡西丘陵地區中的
賈因蒂亞丘陵(Jaintia Hills)的嘉潤(Jarain)地區和
加羅丘陵(Garo Hills)的巴馬拉(Baghmara)地區。儘管印度豬籠草的分布範圍很小,但它卻有很豐富的
遺傳多樣性。
主要價值
豬籠草的捕蟲籠會分泌蜜汁引誘昆蟲,並且能從中汲取營養。正是它捕蟲的作用,可以將其擺放在蚊蟲易進的窗戶、走廊。
其它名稱
卡西人將印度豬籠草稱為“tiew-rakot”,意為“惡魔之花”或“吞噬草”。賈因蒂亞人則稱之為“kset phare”,意思大概是“有蓋子的捕蠅網”。而加羅人則稱之為“memang-koksi”,字面意思是“惡魔的籠子”。
印度豬籠草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瀕危物種名錄(2006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中,等級為瀕危(Endang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