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托龐豬籠草

皮托龐豬籠草

皮托龐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pitopangii),是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皮托龐豬籠草
  • 拉丁學名:Nepenthes pitopangii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瓶子草目
  • :豬籠草科
  • :豬籠草屬
  • :皮托龐豬籠草
  • 分布區域:印度尼西亞
簡介,植物學史,

簡介

[2]最初僅於2006年在羅瑞林都國家公園發現了一個單一植株。隨後幾年對周圍山脈的尋找也沒有發現分布皮托龐豬籠草的其他分布。[2]2011年3月,在距離模式產地約100公里處發現皮托龐豬籠草的新分布,數量為數十棵。[3]皮托龐豬籠草表現出與無毛豬籠草N. glabrata)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近緣關係。

植物學史

2006年9月,英國獸醫喬納森·紐曼(Jonathan Newman)在對中蘇拉威西省羅瑞林都國家公園的一次觀鳥考察中發現了皮托龐豬籠草喬納森·紐曼是在試圖靠近環頸毛腿夜鷹Eurostopodus diabolicus)的過程中偶然碰到的皮托龐豬籠草,最初他認為這是艾瑪豬籠草N. eymae)。因為一些蘇拉威西的豬籠草物種也會出現類似的上位籠。接下來的幾個月里,他將考察成果公布在網上,而這類群引起了植物學家的注意。之後Alfindra Primaldhi在沒有看到喬納森·紐曼的報告下,獨立發現了皮托龐豬籠草,並於2008年1月,將更多皮托龐豬籠草原生地的照片放到了網上。
2007年7月,斯圖爾特·麥克弗森和格雷格·伯克觀察了該植株,並確定是一個未知物種。2008年,斯圖爾特·麥克弗森與李乾再次去往考察,進一步觀察植株的形態特徵,為其正式描述做準備在實地考察期間,斯圖爾特·麥克弗森攀爬了模式產地附近的三座山,但都沒有發現其他的分布地。
皮托龐豬籠草的第一次詳細描述出現於斯圖爾特·麥克弗森2009年5月出版的《舊大陸的豬籠草》第二冊中。皮托龐豬籠草的正式描述發表於2009年10月的一期《新加坡園藝公報》(The Gardens' Bulletin Singapore)中。2007年5月30日由Rahmadanil Pitopang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的羅瑞林都國家公園採集的“RP 2054”號標本被指定為模式標本。其存放於塔都拉科大學植物標本館(CEB)中。該植物標本館的館長即是該物種早期標本的採集者,皮托龐豬籠草亦得名於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