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蘇非派,伊斯蘭教蘇非派印度支派。8世紀初隨伊斯蘭教一起傳入印度。其發展大體經歷三個階段:8—10世紀為第一階段,即早期形成和發展時期。阿拉伯人征服信德後,許多蘇非聖徒將其弟子派到印度,其中阿布·塔拉布最有名望。以傳播伊斯蘭教教義、發展信徒為主要活動,以虔信和苦行為基本特徵。8世紀後進入第二階段,即發展時期。隨著伽色尼王朝對北印度的入侵,大批蘇非派導師從中亞和西亞來到北印度,繼續傳教,發展信徒。主要代表人物有伊斯瑪儀·布哈里、蘇爾坦·薩爾瓦爾和胡吉偉利。胡吉偉利在其所著《秘密的揭示》一書中,提出蘇非派信仰與正統派信仰相一致並嚴格遵守沙里阿(教法)的調和主義主張,奠定了該派教義學的思想基礎。13世紀後發展為第三階段,即全盛時期。蘇非教團組織開始傳入印度,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契斯提教團和蘇赫拉瓦迪教團。該兩大教團在北印度、孟加拉和克什米爾等地建立了許多神秘主義中心。蘇非導師通過傳教、授業等方式招收弟子,發展信徒,在印度次大陸形成了久遠的影響。莫臥兒王朝時期,伊本·阿拉比“存在的統一性”的泛神論學說在該派中廣為流行,遭到正統派的抵制。希爾信蒂提出“經驗的統一性”的限制一元論學說,使接近正統教義的納克西班迪教團得到大力發展。印度蘇非派的理論和活動在中國新疆地區也有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