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第一次大選,於1952年2月舉行,共有選民1·76億,實際參選率達61%。第一屆人民院(即聯邦議會下院)總共設489個議席,宣布席位479席。選舉結果,國大黨獲357席...
印度第十次大選,此次大選提前於1991年5至6月舉行。第十屆人民院(聯邦議會下院)設543個席位,競選席位511席,選舉結果有4個席位由選舉委員會保留,因此宣布席位507...
印度第六次大選,此次大選於1977年3月舉行。第六屆人民院(聯邦議會下院)共設議席542席,宣布議席539席。選舉結果是,英迪拉·甘地為首的國大黨(簡稱國大黨[英])...
印度第八次大選,此次大選於1984年12月舉行。第八屆人民院(聯邦議會下院)共設議席544席,宣布議席508席。這次大選是在印度前總理英迪拉·甘地1984年10月遭到她...
印度第二次大選,此次大選於1957年2月舉行,共有選民1·93億,實際參選率為46·6%。第二屆人民院(即聯邦議會下院)設506個議席,其中宣布議席494席。選舉結果,...
印度第五次大選,此次大選本應在1972年舉行,但由於執政的國大黨發生分裂,分裂後的兩派均未在人民院(即聯邦議會下院)中達到獲準組閣的絕對過半數,因此不得不解散...
印度第三次大選,此次大選於1962年舉行,參選人數1·15億,占全國選民總數的51·48%。第三屆人民院(即聯邦議會下院)設506個議席,其中宣布議席494席。選舉結果,...
印度第四次大選,此次大選於1967年2月舉行,有效選票總計達1·45億張,參選率達58·70%。第四屆人民院(聯邦議會下院)宣布選舉席位520席。選舉結果,國大黨獲283席...
2014年印度大選是印度歷史上歷時最長的選舉,從2014年4月7日到5月12日,分為九個階段,在543個議會選區中選出第16屆印度人民院議員。印度人民院每5年換屆一次,...
2019年印度全國大選投票自2019年4月11日開始,歷時39天,分七個階段進行。2019年5月19日18時,印度大選最後階段投票結束,這標誌著2019年印度全國大選投票全部結束...
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成立於1980年,1996年成為印度議會第一大黨,並執政13天。1998年與其他地方政黨聯合,執掌聯邦政權。2004年敗給印度國大黨。印度人民...
立憲後的第一次大選在1951年至1952年間舉行,大選後組成人民院和聯邦院。建國以來,印度議會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1952年5月至1967年3月前三屆議會,是國大黨...
1952年第一次大選時,全國有大小政黨 192個。以後一些政黨不斷發生分裂、改組或合併。 印度雖然政黨林立,但長期以來主要是印度國民大會黨一黨執政。印度政黨基本上...
大選年印度 2012年7月22日,印度選舉委員會宣布,印度國大黨領導的團結進步聯盟候選人、前財政部長普拉納布·慕克吉當選印度新總統,成為印度第14任總統。 [18] ...
印度第九次大選,此次大選於1989年11月舉行。第九屆人民院(聯邦議會下院)總共設543個席位,競選席位525席,因阿薩姆等邦推遲選舉,到11月29日宣布的席位實際是481...
印度中央選舉委員會,負責選舉事務的常設委員會。由首席選舉專員和由總統臨時決定人數的選舉專員組成。首席選舉專員和選舉專員由總統任命,但須遵守國會為此制訂的法律...
2004年印度尼西亞總統選舉是印度尼西亞在2002年修訂《印度尼西亞憲法》後首次舉辦的印度尼西亞總統選舉,其中印度尼西亞總統和印度尼西亞副總統分別由最高立法機關印度...
選舉時間2014年印度尼西亞總統選舉,在2014年7月9日舉行,當選的總統及副總統任期為2014年至2019年。政黨參加此次大選的全國性政黨有12個,亞齊特區另有3個地方小黨...
在1952年,印度舉行第一次大選,英迪拉分別管理尼赫魯家族以及她丈夫費羅茲這兩個競選陣營。費羅茲的政治觀點屬於激進的一派而尼赫魯卻相對保守,當時費羅茲並沒有詢問...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印度開國總理,也是印度在位時間最長的總理,任期為1947年到1964年,其中於1952年印度第一次大選獲勝。他是印度獨立運動的參與人,主張印度要從大英...
2014年9月27日,印度總理莫迪在紐約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強調在世界範圍內打擊恐怖主義的重要性並呼籲改革聯合國。此次是莫迪擔任印度總理後第一次在聯合國大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