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 外文名:(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
- 黨員:81.4萬(2002年)
- 總書記:西塔拉姆·亞丘里
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簡稱印共(馬)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黨。1964年以孫達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為代表的一派從印度共產黨分出...
印度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India),印度政黨。1920年成立共產主義小組,1933年12月建立全國性政黨。1934年被宣布為非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支持英國反法西斯戰爭...
甘地派)、國大黨(社會主義派)、人民黨、印度人民黨、民眾黨、印度共產黨、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有26個邦一級政黨,影響較大的有:安德拉邦的泰盧固之鄉黨、...
印度共產黨(毛主義),簡稱“印共(毛)”,是印度一個信仰毛主義的地下政黨,目標是推翻印度政府。於2004年9月21日成立,由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人民戰爭以及印度毛...
印度毛派武裝,簡稱“印度共產黨(毛主義)”、“印度共產黨(毛)”或者“印共(毛)”,是印度一個信仰毛澤東思想的地下政黨,目標是推翻印度政府。於2004年9月21日...
左翼陣線(英語:Left Front)是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領導的三個地方性左翼政黨聯盟的統稱。這三個地方性左翼政黨聯盟是西孟加拉邦的“左翼陣線”、特里普拉邦的“...
納薩爾起源於西孟加拉邦的小村莊,1960年代,因其領導者不滿於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的妥協政策,公開與其決裂,成立了“革命的反對派。”1967年,他們領導了無地農民...
納薩爾起源於西孟加拉邦的小村莊,1960年代,因其領導者不滿於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的妥協政策,公開與其決裂,成立了“革命的反對派。”1967年,他們領導了無地農民...
共產主義國家,有時被稱為“共產國家”或“共黨國家”,在這些國家範圍內和其他...印度共和國 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1977年-2011年 白俄羅斯共和國 白俄羅斯共產...
以E.M.S.南布迪里巴德、P.孫達拉雅為首的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哲學和原則指導黨的活動,認為印度革命是反封建、反帝、反壟斷資本主義的人民...
5.菲律賓共產黨 6.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 7.印度共產黨(1964年前) 8.印度共產黨(1964年後) 9.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10.印度共產黨(馬克思列寧主義...
印度工會中心,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的全國性工會組織。1970年5月成立,會員150萬(1980年),下屬2900多個工會組織。 ...
印度支那共產黨(越南語:Đông Dương Cộng sản Đảng 印度支那指法屬印度支那,包括越南、寮國和高棉),是越南唯一政黨,曾是東南亞地區影響...
的小黨之一,另一個是仍堅持支持中國共產黨的澳大利亞共產黨 (馬克思列寧主義)...1. 英國、印度、澳大利亞共產黨生存現狀 .南方報業網[引用日期2014-07-05] 詞條...
該組織受到印度主流政治團體的普遍反對。納薩爾起源於西孟加拉邦的小村莊,1960年代,因其領導者不滿於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的妥協政策,公開與其決裂,成立了“革命...
國大黨黨員身份是加入國大社會黨的先決條件,但共產黨人亦可以個人身份加入國大社會黨。國大社會黨曾發表聲明,希望印度所有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團體和個人團結在國大社會...
聯邦共產黨共同主辦,於2007年11月在明斯克和莫斯科舉行;第10次會議由巴西共產黨主辦,於2008年11月21—23日在聖保羅舉行;第11次會議由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和...
事實上“國家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是建立在極端仇視共產黨人和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特別是在南亞,尼泊爾革命的勝利與印度共產黨各派別的繁盛發展,代表了以議會鬥爭...
羅易(Manabendra Nath Roy)(1887年3月21日 - 1954年1月25日),亦譯作魯易、魯依,印度革命家、哲學家、政治理論家及活動家。早年曾為共產主義領袖及理論家,在...
以色列共產黨黨綱(2004-年4月以色列共產黨第二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印度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簡介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章程及章程所附規定[1968年12月印度...
西塔拉姆·亞丘里,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總書記。...... 西塔拉姆·亞丘里,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 總書記 [1] 。中文名 西塔拉姆·亞丘里 外文名 Sitara...
納薩爾派得名於Naxalbari村,該村位於西孟加拉邦,納薩爾派運動即起源於此處。納薩爾派的起源可追溯至1967年印度共產黨的分裂,形成了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的組織。...
第三陣線(Third Front),是印度的一個左翼政黨聯盟,成立於1989年。該聯盟由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領導。...
分裂出的一派稱為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簡稱印共(馬)。巴蘇是政治局委員之一。他強調印共(馬)的首要任務就是維護工農大眾的利益。...
埃拉馬庫拉姆·馬納卡爾·森卡蘭·南布迪里巴德,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總書記。1909年6月14日生於喀拉拉邦馬拉巴縣。從30年代開始從事民族獨立運動。1934年創建喀拉拉...
上世紀60年代,納薩爾派反政府武裝領導者不滿於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的妥協政策,公開與其決裂,成立了“革命的反對派”。1967年,他們領導了無地農民暴動,即“...
1942年10月10日,印度支那共產黨機關報《解放旗幟報》出版。1945年12月5日,轉入地下的印度支那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決定以印度支那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的名義出版《真理報》...
薩馬爾·阿查爾吉,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特里普拉邦西特里普拉縣領導人,因橫臥在一沓沓的鈔票中,有些鈔票還散落在他的胸口和頭上的照片曝光後,薩馬爾·阿查爾吉被...
普拉卡什·卡拉特(Prakash Karat),出生於1950年,現任印度最大左翼黨派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總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