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行

印度之行

《印度之行》是大衛·里恩執導的劇情片,由朱迪·戴維斯維克多·班納傑佩吉·阿什克羅福特主演,於1984年12月14日在美國首映。

該片根據愛德華·摩根·福斯特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英國少女阿德拉到印度探望未婚夫,得到當地醫生阿齊茲的熱情接待,然而一次突發事件改變了兩人的命運。

基本介紹

  • 導演:大衛·里恩
  • 編劇:大衛·里恩、Santha Rama Rau
  • 主演:朱迪·戴維斯,維克多·班納傑,佩吉·阿什克羅福特
  • 對白語言:英語、北印度語
  • 中文名:印度之行
  • 外文名:A Passage to India
  • 其它譯名:印度之旅
  • 製片地區:美國、英國
  • 製片成本:$16,000,000(預估)
  • 拍攝日期:1983年11月-1984年6月
  • 類型:劇情
  • 片長:163分鐘
  • 上映時間:1984年12月14日 
  • 色彩:彩色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花絮,獲獎記錄,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20世紀20年代,住在倫敦的穆爾夫人帶著少女阿德拉前往印度去看望她的兒子、阿德拉的未婚夫羅尼。二人都渴望通過此行能加深對印度的了解。然而,抵達後,她們才發現當地的種族歧視十分嚴重,一切並非心中所想。穆爾夫人感覺到兒子已變得官氣十足,完全不把印度人放在眼裡,這使她很反感。所幸她們遇到熱心的印度穆斯林醫生阿齊茲。出於熱情和友誼,阿齊茲組織了不少人陪同兩位客人前往當地名勝馬拉巴山洞遊覽。但是,滿身傷痕的阿德拉突然惶恐地從洞內逃出來,將這個愉快的旅程完全扭轉。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阿德拉·奎斯特朱迪·戴維斯----
阿齊茲維克多·班納傑----
穆爾夫人佩吉·阿什克羅福特----
理察·菲爾丁詹姆斯·福克斯----
戈德博爾教授亞利克·基尼斯----
羅尼·希斯洛普奈傑爾·哈維斯----
圖爾頓Richard Wilson----
圖爾頓夫人Antonia Pemberton----
麥克布雷德少校Michael Culver----
阿里阿特·馬里克----
哈米杜拉律師Saeed Jaffrey----
卡倫德Clive Swift----
卡倫德夫人Anne Firbank----
律師阿姆利則·特羅羅斯漢·塞思----
斯黛拉Sandra Hotz----
達斯Rashid Karapiet----
哈桑H.S. Krishnamurthy----
薩利姆Ishaq Bux----
嚮導Moti Makan----
哈克Mohammed Ashiq----
萊斯利夫人Phyllis Bose----
IngenueSally Kinghorn----
法院書記員Paul Anil----
潘納·拉爾Z.H. Khan----
安東尼Ashok Mandanna----
哈米杜拉夫人Dina Pathak----
哈德利先生Adam Blackwood----
印度商人Mellan Mitchell----
經理Peter Hughes----
俱樂部會員杜肯·布列斯頓----
Bit PartJohn Michie----

職員表

製作人原著導演副導演(助理)編劇攝影配樂剪輯選角導演藝術指導美術設計服裝設計布景師
約翰·伯拉伯恩 理察·古德溫 John Heyman Edward Sands愛德華·摩根·福斯特大衛·里恩Patrick Cadell Christopher Figg Ajit Kumar Nick Laws Arundhati Rao 大衛·里恩 Santha Rama Rau歐內斯特·戴莫里斯·雅爾大衛·里恩Priscilla JohnJohn Box Herbert WestbrookCliff Robinson  Leslie Tomkins Herbert Westbrook Ram YedekarJudy MoorcroftHugh Scaife
演職員信息參考資料

角色演員介紹

  • 印度之行
    阿德拉·奎斯特
    演員:朱迪·戴維斯
    天真純潔、富於幻想和好奇心而又優柔寡斷的英國少女,對異國風情頗為好奇。到印度後,她見未婚夫已變得官氣十足,不由得對於自己的婚約產生了動搖。與此同時,與英國文化迥然不同的印度文化亦使她在心理上受到影響,以至於在山洞中產生幻覺。
  • 印度之行
    阿齊茲
    演員:維克多·班納傑
    熱情善良的穆斯林醫生。他受過西式教育,篤信愛與平等,對於代表先進文明的英國人表示友好與崇敬,非常努力地跨越信仰和文化差異,試圖與英國人交朋友。但是,在和同胞在一起時,他也會吐露對那些傲慢的英國人的不滿。
  • 印度之行
    穆爾夫人
    演員:佩吉·阿什克羅福特
    英國老婦人,年過七旬卻思想開明,對印度不抱偏見,渴望了解真正的印度。她認為上帝是博愛的,對全人類有著完全平等的熱愛,對所有信仰都表示尊重和敬畏。然而,馬拉巴山洞之旅讓她對以往的信仰產生了懷疑和不確定感。
  • 印度之行
    理察·菲爾丁
    演員:詹姆斯·福克斯
    查德拉普當地學校的校長,是一位具有民主思想的學者,也是當地唯一樂於與印度人交朋友的英國人。由於穆爾夫人與阿德拉的緣故,他與阿齊茲相識並建立了真誠的友誼,在阿齊茲受審期間,他堅定地站在印度人一邊。
  • 印度之行
    戈德博爾教授
    演員:亞利克·基尼斯
    虔誠的印度教徒,愛冥想,內向,祥和,對神充滿了無限的熱愛,但卻不愛作為個體的人。他就像他所代表的印度哲演一樣玄妙,當所有人都為所謂強姦案焦頭爛額時,只有他不動聲色,如隔岸觀火。
  • 印度之行
    羅尼·希斯洛普
    演員:奈傑爾·哈維斯 
    查德拉普城的法官。自從到印度任職後變得官氣十足,而且受當地英國殖民者中盛行種族歧視主義的影響,蔑視印度當地人,與母親和未婚妻在思想上產生嚴重分歧。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電影原聲帶
1.《A Passage to India》2.《The Marabar Caves》
3.《Bombay March》
4.《The Temple》
5.《Frangipani》
6.《Chandrapore》
7.《Adela》
8.《Expectations》
9.《Bicycle Ride》
10.《Climbing The Caves》
11.《Kashmir》
12.《Back to England》
作曲:莫里斯·雅爾
印度之行

幕後花絮

  • 20世紀60年代,大衛里恩看了根據福斯特小說《印度之行》改編的話劇後,就有意將其改編為電影。然而,當時福斯特不願出售電影改編權。1970年,福斯特去世後,改編權歸劍橋學院所有,學院將其賣給了電影製片人約翰·伯拉伯恩和理察·古德溫。
  • 在為影片尋找投資方時,一家美國影片公司提出的投資條件是在片中加入一段強姦戲,大衛·里恩沒有答應。
  • 該片是大衛·里恩息影14年的復出之作。在拍攝影片時他已經七十五歲,但他不顧自己的年齡,親自帶隊在印度、尼泊兒及克什米爾等地拍攝
  • 大衛·里恩為馬拉巴山洞選定的外景地有壯觀的花崗岩,但沒有天然的山洞,劇組在岩石上炸出了一些洞,充當山洞入口。
  • 小說中有關於穆爾太太在山洞中時信仰產生嚴重動搖的情節,為了拍攝需要,大衛·里恩把那段戲搬到山洞外,安排穆爾太太臥在椅子上仰望明月。他安排演員戴上一副太陽鏡,打算從她戴上太陽鏡開始就在銀幕上以一種奇怪的顏色來表現一切,然而因為特技不成功,他只好放棄這一打算,轉而採用月夜背景和月亮的鏡頭來說明她的信仰產生動搖。
  • 大衛·里恩多年前曾在印度發現過一個地方,灌木叢中矗立著一些色情塑像,上面爬滿青藤,但是到他籌拍《印度之行》時,那裡已是一座整潔的小公園,所有塑像都清理乾淨了。於是,他花了一星期在那裡拍攝照片,然後根據照片和他當年的記憶,搭了一堂有神廟的景,用石膏塑了神像,在上面布置了假青藤。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獲獎獎項獲獎方結果
1984年
第50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影片
《印度之行》
獲獎
最佳導演
大衛·里恩
獲獎
最佳女主角
佩吉·阿什克羅福特
獲獎
1985年
第57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影片
《印度之行》
提名
最佳導演
大衛·里恩
提名
最佳女主角
朱迪·戴維斯
提名
最佳女配角
佩吉·阿什克羅福特
獲獎
最佳改編劇本
大衛·里恩
提名
最佳攝影
歐內斯特·戴
提名
最佳藝術指導
John Box、Hugh Scaife
提名
最佳服裝設計
Judy Moorcroft
提名
最佳配樂
莫里斯·雅爾
獲獎
最佳音響
Graham V. Hartstone
Nicolas Le Messurier
Michael A. Carter
John W. Mitchell
提名
最佳電影剪輯
大衛·里恩
提名
第42屆美國金球獎
電影類-最佳導演
大衛·里恩
提名
電影類-最佳編劇
大衛·里恩
提名
電影類-最佳女配角
佩吉·阿什克羅福特
獲獎
電影類-最佳電影配樂
莫里斯·雅爾
獲獎
電影類-最佳外語片
《印度之行》
獲獎
1986年
第39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電影獎-最佳影片
《印度之行》
提名
電影獎-最佳女演員
佩吉·阿什克羅福特
獲獎
電影獎-最佳男主角
維克多·班納傑
提名
電影獎-最佳男配角
詹姆斯·福克斯
提名
電影獎-最佳改編劇本
大衛·里恩
提名
電影獎-最佳攝影
歐內斯特·戴
提名
電影獎-最佳服裝設計
Judy Moorcroft
提名
電影獎-最佳配樂
莫里斯·雅爾
提名
電影獎-最佳藝術指導
John Box
提名
第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最佳外語片
《印度之行》
獲獎

製作發行

製作發行單位
製作公司
1.EMI Films Ltd. (英國)2.HBO有線電視頻道(美國)
3.Thorn EMI Screen Entertainment (英國)
發行公司
1.哥倫比亞電影公司 (美國)2.20世紀福克斯家庭娛樂公司 (巴西)
3.哥倫比亞三星家庭視頻公司 (美國)
4.Columbia TriStar (美國)
5.Kinowelt Home Entertainment (德國)
6.米高梅家庭娛樂公司 (美國)
7.RCA/Columbia Pictures Home Video (美國)
8.Tec Home Vídeo (巴西)
上映日期
上映國家/地區上映時間
美國
1984年12月14日
美國
1985年1月25日
瑞典
1985年3月15日
荷蘭
1985年4月4日
義大利
1985年4月5日
法國
1985年4月24日
西德
1985年4月26日
巴西
1985年5月3日
阿根廷
1985年5月30日
中國香港
1985年7月11日
日本
1985年8月10日
芬蘭
1985年8月30日

影片評價

該片最成功的是人物刻畫,演員的精彩表演把眾多複雜人物表現得層次分明。(美國《新共和》雜誌評)
該片人物比原作更為生動。在導演手法上,里恩不受現代各流派的影響,仍保持傳統敘事手法,以刻畫人物為中心,但整部影片的調子十分和諧,引人入勝。(《紐約時報》評)
該片不是一部單一討論印度問題的電影,它體現了原作者渴望不同種族、國家、信仰、文化的人們能夠相互溝通和交流的探索。而電影發人深省的地方在於,在最後沒有營造一個大團圓的相互融合的結局,而是在結尾通過阿齊茲的激烈反應暗示出殖民模式下的跨文化交流、沒有真正的平等和尊重的信仰溝通是沒有可能性的,這對於解決全球化熱潮中接連不斷的信仰衝突和矛盾的困局,依然有深刻的啟示意義。(《電影文學》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