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前沿問題研究叢書:英國文學中的印度》分如下幾個部分。在“緒論”里,對“英語世界”和“印度書寫 ”進行了詳盡的題解,並對本選題的研究範圍、學術價值、國內外研究現 狀等問題進行了論證說明。第一章對十九世紀以前英國作家筆下的印度形 象進行學術追蹤。第二章圍繞殖民文學創始人吉卜林的印度題材小說進行 分析,並就在他前後圍繞同一主題進行創作的一些英國作家做了簡單說明 。第三章以福斯特為重點,同時還對W.B.葉芝、T.S.艾略特、S.毛姆等著 名作家筆下的印度進行分析。第四章以後殖民時期的保羅·斯各特和2001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V.S.奈保爾為主要闡釋對象,同時涉及J.G.法雷爾、 N.C.、喬杜里和傑哈布瓦拉等人的印度書寫。這一章還重點分析了1980年 以後以解構主義手法書寫印度的拉什迪。第五章從歷史書寫、印度形象、 文化身份和印度女性形象等四個方面就殖民文學與後殖民文學的聯繫進行 了探索。第六章則將英國作家的中國敘事和其印度書寫進行比較。第七章 屬於實驗和探索性質的學術創新,即以中國文論和印度梵語詩學為標準, 對英國作家書寫印度的一些文本進行闡釋分析。“餘論”呼籲建立一種中 國特色的學術研究範式,即走向一種三維立體的比較文學與比較詩學研究 。
基本介紹
- 書名:英國文學中的印度
- 作者:尹錫南
- ISBN:9787807521433
- 頁數:435
- 出版社:巴蜀書社
- 出版時間:2008-04-01
- 裝幀:精裝
圖書信息
作者簡介
作品點評
在跨文化對話越來越頻繁的今天,中國比較文學研究界提倡建立比較 文學的中國學派,將比較文學研究從法國學派的影響研究、美國學派的平 行研究和科際整合推進到第三階段即進行跨東西異質文化的比較文學研究 。這方面的成就突出反映在兩個領域,即跨越中西文化的比較詩學研究和 跨越異質文化的中外文學文化關係的梳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如何突 破這一“中外”的研究瓶頸,將中國比較文學研究引向更加深入的跨東西 異質文化的領域,就成為一種學術上的當務之急。正是在這一學術背景下 ,引入英國作家印度書寫這一跨越西方和印度文明的研究課題便成為一種 必然。
《南亞前沿問題研究叢書:英國文學中的印度》分如下幾個部分。在“緒論”里,對“英語世界”和“印度書寫 ”進行了詳盡的題解,並對本選題的研究範圍、學術價值、國內外研究現 狀等問題進行了論證說明。第一章對十九世紀以前英國作家筆下的印度形 象進行學術追蹤。第二章圍繞殖民文學創始人吉卜林的印度題材小說進行 分析,並就在他前後圍繞同一主題進行創作的一些英國作家做了簡單說明 。第三章以福斯特為重點,同時還對W.B.葉芝、T.S.艾略特、S.毛姆等著 名作家筆下的印度進行分析。第四章以後殖民時期的保羅·斯各特和2001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V.S.奈保爾為主要闡釋對象,同時涉及J.G.法雷爾、 N.C.、喬杜里和傑哈布瓦拉等人的印度書寫。這一章還重點分析了1980年 以後以解構主義手法書寫印度的拉什迪。第五章從歷史書寫、印度形象、 文化身份和印度女性形象等四個方面就殖民文學與後殖民文學的聯繫進行 了探索。第六章則將英國作家的中國敘事和其印度書寫進行比較。第七章 屬於實驗和探索性質的學術創新,即以中國文論和印度梵語詩學為標準, 對英國作家書寫印度的一些文本進行闡釋分析。“餘論”呼籲建立一種中 國特色的學術研究範式,即走向一種三維立體的比較文學與比較詩學研究 。
《南亞前沿問題研究叢書:英國文學中的印度》嘗試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學術探索,力求有所創新,並具體表現 為《南亞前沿問題研究叢書:英國文學中的印度》的學術觀點和研究價值。
首先,《南亞前沿問題研究叢書:英國文學中的印度》研究對象的選擇在中國學術界具有開創性。正如前述,在 跨文明對話越來越頻繁且更加必要的今天,中國學界研究東西方世界的中 國印象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比較而言,借用後殖民理論、文化人類學、 女性主義、新歷史主義等多種方法理論來系統而歷史地研究具有跨文明性 質的英語世界的印度書寫、日《南亞前沿問題研究叢書:英國文學中的印度》寫、阿拉伯敘事等極其罕見。印度與西 方學界在英語世界印度書寫方面的研究,已經成果豐富,而中國學界在此 方面的微觀或巨觀研究成果均乏善可陳,這與中國而今已逐漸成為比較文 學研究重要國家的地位十分不相稱。因此,《南亞前沿問題研究叢書:英國文學中的印度》選擇同樣具有跨東西異質 文化價值的英國作家印度書寫作為研究對象,便是力求突破當前中國學術 界“中外中心主義”研究範式的一種嘗試。《南亞前沿問題研究叢書:英國文學中的印度》選擇的一些研究對象中有 許多重要作家如保羅·斯各特、拉什迪、喬杜里等人在中國學術界因為各 種原因而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導致他們在英語世界裡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的 文本為中國學界所不熟悉。《南亞前沿問題研究叢書:英國文學中的印度》將向中國學界引薦之。
其次,《南亞前沿問題研究叢書:英國文學中的印度》也是對當前中國學界興起後殖民理論研究熱潮的一種文本 補充和印證。相對於轟轟烈烈的理論介紹與探討,中國學術界藉助後殖民 相關理論視角進行具體的文本分析卻顯得並不令人滿意。實際上,賽義德 的《東方學》與《文化與帝國主義》就是建構後殖民理論與解讀西方文本 結合起來的典範。很多中國後殖民批評家只是紙上談兵。同時,一些學者 對後殖民具體的文學表現之分析顯得相對滯後。這影響了中國比較文學研 究走向深人。在此意義上,《南亞前沿問題研究叢書:英國文學中的印度》注重通過後殖民理論等評價英國作家如吉 卜林、福斯特、奈保爾、拉什迪等人的文本,以實際的分析驗證後殖民理 論的意義和局限。同時,《南亞前沿問題研究叢書:英國文學中的印度》還有意識地引入女性主義、新歷史主義等其 他西方當代文論思想闡釋文本,對後殖民理論的實踐運用進行補充。
再次,研究方法和視角的創新也是《南亞前沿問題研究叢書:英國文學中的印度》的追求之一。相對於西方與中 國學者的第一和第二種研究視角,印度本土學者關於英國作家印度書寫的 思想反彈是《南亞前沿問題研究叢書:英國文學中的印度》所謂的“第三視角”。因此,《南亞前沿問題研究叢書:英國文學中的印度》在引入西方學者的評價 尺度時,也重視印度本土學者的“第三視角”,並將適當突出之,藉以形 成《南亞前沿問題研究叢書:英國文學中的印度》的學術判斷。印度學者往往以自己所熟悉的本土文化來解釋英國作 家筆下表現的印度,這使其研究具有相當的科學真實度,當然,有時也夾 雜了一些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但不管怎樣,印度學者的第三視角在當今 學術領域西方中心主義陰影不散的時刻,可以矯正我們言必中西、東方“ 失語”的畸形學術現狀。
再次,《南亞前沿問題研究叢書:英國文學中的印度》借鑑賽義德等人的研究傳統,將英語世界殖民文學與後殖 民文學聯繫起來進行研究。這是目前中國學術界所忽略的一點。後殖民文 學與殖民文學存在著思想與藝術方面的天然聯繫。殖民文學與後殖民文學 在書寫第三世界印度方面,有著學術共謀和傳統承繼。十九世紀英國正式 殖民印度以來,許多英國作家在殖民文學的田地里耕耘,他們收穫的果實 又成了某些後殖民文學賴以生長繁衍的思想基礎。將殖民文學與後殖民文 學歷史縱向地結合起來研究,這是賽義德、斯皮瓦克等人的研究路數,它 將解釋長達幾個世紀的東西文化互動的某些特殊規律。
此外,《南亞前沿問題研究叢書:英國文學中的印度》增加了一個新的分析維度,即英國作家筆下的中國題材與 印度敘事之比較。一般說來,包括印裔在內的英國作家對印度文明的描述 ,比之英國作家的中國鏡像,更具有跨文明的闡釋價值。這是由歷史上英 國與印度無比緊密的全方位聯繫決定的。同樣屬於東方文明的重要組成部 分,中國與印度在英國作家筆下的表述有哪些相似和差異點,是中國、印 度與西方學術界從來沒有涉獵的。這就構成了《南亞前沿問題研究叢書:英國文學中的印度》一個新的學術生長點。
最後,《南亞前沿問題研究叢書:英國文學中的印度》在體現比較文學中國學派特色上作了大膽的創新,即以中 國文論和印度梵語詩學為標尺來評價英國作家文本。這一以東釋西的手法 屬於雙向闡釋的一部分。它對當前重建中國文論話語和漢語批評的學術戰 略是一個文本層面的回應。當前的中國與西方文學評論界,包含身份認同 和女性主義理論在內的文化研究大行其道。這種文化研究發展到極端,就 會導致文學研究“反詩意”的趨勢,會帶來比較文學學科合法性的危機。
東方詩學的審美和詩意尺度可以彌補這一缺陷。畢竟,英語世界的印度書 寫涉及東方,東方詩學在解釋這些西方作品中的東方因素時,應該是非常 有效的工具。好的作品,不論是詩歌還是小說戲劇,都經得起時間考驗, 也經得起讀者從各個角度來閱讀品味。讀者可以憑自己的生命體驗和藝術 修養來品味,也可以按東西方任何一種詩學觀念來欣賞。東西方詩學話語 百花齊放、雜語共生,應該且必須是二十一世紀中國乃至世界比較文學界 的一個新方向。
該論文突破了通常的“中西中心主義”研究範式,在選題上有新的創意。作者在探討英國作家印度書寫時,不僅對不同時期的英國作家的印度形象建構進行跨時代比較,而且將英國作家筆下的中國題材和印度敘事進行跨文化的審視,從而拓展新的分析維度和學術空間,同時嘗試著以中國文論和印度梵語詩學來闡釋這些印度書寫,顯示了論者良好的素質和水平。論文立意新穎,論析到位,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學術價值,是一篇較優秀的博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