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三部曲2:受傷的文明

印度三部曲2:受傷的文明

《印度:受傷的文明》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V.S.奈保爾代表作“印度三部曲”第二部,也是奈保爾對對印度的觀察和書寫最焦灼的書。奈保爾第二次來到印度,此時正值甘地夫人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的高潮。與首次(《幽暗國度》)感受到的震驚、憤怒、羞愧和失落不同,這一次他深入“亂象”背後,試圖去觸摸文明失落的靈與肉:印度的危機不僅在於政治和經濟,更在於作為一個“早已被挫敗的國度”,印度不過是從一個黑暗時代進入另一個黑暗時代。

基本介紹

  • 書名:印度三部曲2:受傷的文明
  • 作者:V.S.奈保爾 (V.S.Naipaul)
  •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
  • 頁數:200頁
  • 開本:32
  • 外文名:India:a Wounded Civilization
  • 譯者:宋念申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426531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印度:受傷的文明》是21世紀最無可爭議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V.S.奈保爾代表作,“印度三部曲”第二部,也是奈保爾書寫和審視印度最焦灼的書:印度吞噬了自己的文明,在垃圾中生產垃圾,在廢墟中製造廢墟,人民居然能心安理得地生活。

作者簡介

V.S.奈保爾(V.S.Naipaul):
英國當代作家,文化巨匠。1932年生於特立尼達島上一個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進入牛津大學攻讀英國文學,畢業後遷居倫敦。
50年代開始寫作,作品以小說、遊記、文論為主,主要有《畢斯沃斯先生的房子》、《米格爾街》、《自由國度》、《河灣》與“印度三部曲”等。
作品在全球享有盛譽,半個世紀裡,將里斯獎、毛姆獎、史密斯獎、布克獎、第一屆大衛·柯恩文學獎等收入囊中。1990年,被英國女王封為爵士。2001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本書頗為激烈,但也證明像奈保爾這樣的小說家可以更敏捷、更有成效地指出問題所在,遠勝世界銀行經濟學家們以及各種專家。
——《泰晤士報》
奈保爾的寫作優雅,精確,一針見血。
——《新聞周刊》
一段走到“亂象”背後的印度之行,一部充滿智慧、直擊要害的傑作。
——《華盛頓郵報》
典型奈保爾風格:犀利、簡潔、焦慮,在感性的底色中蘊藏著飽經風霜的堅強。
——《紐約時報》
V.S.奈保爾將深具洞察力的敘述和不受世俗侵蝕的探索融為一體,迫使我們去發現被壓抑歷史的真實存在。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辭

名人推薦

今天,甘地主義既不起政治作用,也不起社會作用,甘地主義今天擁有的只是“妄想”而不是“思想”。
——蘇德哈·雷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部 受傷的文明
第一章 舊有平衡
第二章 土崩瓦解的世界
第二部 土地上的新主張
第三章 摩天大樓與分租宿舍
第四章 穀倉
第三部 只有執迷,缺乏思想
第五章 洞察之缺陷
第六章 綜合與模仿
第七章 失樂園
第八章 復興抑或繼續

序言

一九七五年,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夫人。出於並不光彩的理由,宣布中止憲法,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可以說,這一事件使印度在世界上廣受矚目。我的美國出版商科諾普請我就這個主題寫一本書,同時,我的倫敦出版商和《紐約書評》也都給予了我相當的支持。如此勸誘令人無法拒絕。我很清楚,我被要求做的是與印度政治和批評相關的事。這是我此前從未做過也從未想過去做的事,但寫出一本新書的邀請還是令我興致盎然,我同意了。這項計畫僅有很少的資金支持,但我希望最終能有一個好結果。
本書有一個很好的開端。我去了孟買,與一個調查員見了面。他正準備去馬哈拉施特拉邦多山的核心區域,認為我應該與他同行。這與“緊急狀態”並沒有多少聯繫。正如我一直以來那樣,我更關注的是增加自己關於印度的知識;甚至可以說到目前為止,我關於印度的所有寫作,實際上是同一本描述性的書。於是我從孟買出發乘火車前往浦那,然後與調查員在鄉間四處自駕遊覽。每一件事對我來說都是新鮮的t詞語被有條不紊地組織起來,我寫下的東西令我十分滿意。我以為自己可以用這種方式寫完其餘部分:旅行,與人相遇並與人交談。但“緊急狀態”無法迴避;大環境中有各種各樣不和諧的事情發生,很快,人們就不再願意與我聊天,或是被人看到同我待在一起,我預見到如果繼續沿用這套舊方法,我將無法完成這本書。一種新的方式驅動著我。在寫作時常會碰到的靈光一現的慌亂中,我突然想到可以嘗試對印度進行一次精神層面的描摹。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利用了既有的材料:報紙、雜誌、書籍,壓榨出它們的意義。
因此,在《中途航道》與《幽暗國度》之後,我找到了一種新的求知方式。雖然我偏愛舊方法,與人互動,有風景,有交談,但那時這已經不可行了。讀者會發現在我這些書的新版序言裡,我更關注的是寫作的藝術,以及與之相關的旅行的藝術,而不是我講述的內容,這是因為在不同的書里我被不同的行為方式和寫作方式驅使著,我必須讓自己對可能面臨的任何情況做好準備。關於這次特別的旅行,還有另一個豐沛的成果。我在《紐約書評》的約稿最終結集成為一系列彼此關聯的作品。因此,在沒有專門訓練也沒有計畫的情況下,我進行了連載寫作。讀者會判定我做得如何。我必須說,而且這種說{去對我的每一本書都有效,我的書滋養了我。每本書結束時,我都比創作之初多了一些智慧。
就智識而言,這本書暗含著一個想法:印度誕生於多次的征服,征服的現實決定了印度的多種面向,但這並非總能得到承認。後來我很公開地使用了這個想法,但我可能更喜歡這本書中有關於此的半遮半露的含蓄表達。這本書糾結的寫作過程也導致了另一個結果:這是我印度系列中最薄的一本。
(陳蒙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