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50武裝直升機

卡-50武裝直升機

卡-50武裝直升機(俄文:Камов карты-50 《Чёрная акула》,譯文:黑鯊,北約代號:Hokum A,譯文:噱頭/空談,綽號:狼人,原名:卡-136和卡-34),是蘇聯/俄羅斯一型單座雙發共軸雙三槳旋翼多用途武裝直升機

卡-50武裝直升機是世界上第一型共軸雙旋翼武裝直升機,也是世界上首型採用單人座艙的近距支援武裝直升機,還是第一型裝備彈射救生座椅的直升機,依照世界各國直升機劃代標準屬於第三代的級別。作為俄羅斯下一代反坦克直升機,還可用於執行反艦、反潛、搜尋和救援、電子偵察等任務。

卡-50武裝直升機是蘇聯卡莫夫設計局(卡莫夫直升機公司)和米里設計局的米-28武裝直升機競爭的結果,由卡莫夫設計局1977年完成設計,1982年6月17日(一說7月27日)首飛,1993年首次公開參加了英國范堡羅航展,1995年8月正式服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卡-50武裝直升機
  • 英文名稱:Black Shark 
  • 前型/級:本型為首型 
  • 次型/級卡-52武裝直升機 
  • 研製時間:1977年-1982年 
  • 服役時間:1995年8月 
  • 國家:蘇聯/俄羅斯 
  • 研製單位卡莫夫設計局 
  • 服役情況:在役 
  • 機型:武裝/攻擊直升機 
  • 下水時間:1982年6月17日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建造沿革,服役歷程,技術特點,設計特點,氣動結構,動力系統,生存能力,武器系統,航電系統,性能數據,服役動態,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越南戰爭時期,美國開始發展AH-1武裝直升機,蘇聯軍方隨後就向米里設計局和卡莫夫設計局提出了為陸軍研製新型武裝運輸直升機的任務。1968年5月,米里設計局和卡莫夫設計局的武裝直升機模型參加了軍方舉行的招標活動。前者提供了米-24立即得到了軍方的支持和撥款。1970年首批米-24開始裝備蘇聯陸軍航空兵和當時的華約組織國家軍隊。
AH-64武裝直升機AH-64武裝直升機
1972年6月,由於AH-1武裝直升機越南的表現不佳,美國又提出了研製作戰性能好、戰場生存能力高、可遂行全天候作戰任務的武裝直升機計畫。
1973年6月,美國陸軍宣布休伊與貝爾的設計通過概念設計階段,接著撥款給雙方各製造兩架飛行測試原型機與一架地面靜態測試機進行進一步的競爭。最終經過激烈的競爭,美國陸軍在1976年12月10日宣布休斯公司YAH-64獲勝,並賦予其AH-64的正式編號。
1976年12月16日,蘇聯政府在了解到AH-64的情況後,認為當時的米-24武裝直升機的檔次要低得多,有必要研製該機的後繼機,因此要求兩家直升機設計局研製新型武裝直升機。

建造沿革

1977年12月,卡莫夫設計局向蘇聯當局提出研製一種新型武裝直升機,採用非傳統的共軸雙旋翼單座布局,並以AH-64為假定作戰對象,提出了首批技術要求。
試飛中的卡-50原型機試飛中的卡-50原型機
1980年,米里設計局開始設計米-28武裝直升機,同年3月10日,卡莫夫設計局也受任研製一種輕中型8噸級攻擊直升機,主要以坦克裝甲車以及小型建築為作戰對象,同年5月完成了新型武裝直升機模型樣機的評審,定下了設計方案及各項初始指標。卡莫夫設計局從一開始,就採用單座攻擊直升機方案,主要目的是要較大幅度地減輕機體重量,該局總設計師米哈耶夫認為:如果一個駕駛員能同時勝任駕駛和攻擊任務的話,就能在競爭中獲勝。
1982年6月17日,卡莫夫設計局的新型武裝直升機原型機進行了首次懸停試飛,這種白天型武裝直升機只有一名飛行員,配備了高度自動化的瞄準套件和遠程反坦克飛彈。
20世紀80年代,西方情報部門發現了蘇聯正在同時研製的兩型新型武裝直升機,其中一型即米-28。另一型就是卡莫夫設計局的新型武裝直升機,由於卡莫夫設計局長期以來一直是俄海軍艦載直升機的設計者,再加上卡莫夫的新型武裝直升機在結構設計上有許多出人意料之外,西方國家對它一直感到難以琢磨,便將其命名為“噱頭/空談”。
卡-50-2卡-50-2
20世紀80年代後期,蘇聯空軍測試和評估機構對卡莫夫設計局的新型武裝直升機和其競爭對手米-28進行了對比測試,隨後蘇聯軍事領導人批准該機進入批量生產。
1991年5月,卡莫夫設計局的新型武裝直升機第1架生產型出廠首飛,在俄羅斯國內米-28是它的競爭對手,在最初的拼比中,該型直升機占優勢並爭取到少量訂貨,共生產約12架。

服役歷程

1993年,在英國范堡羅法恩伯勒航展上,卡莫夫設計局新型武裝直升機時稱卡/Ka-50“黑鯊”首次公開亮相。隨後考慮到縱列雙座布局的優點和客戶的要求,卡莫夫設計局又推出了卡-50的縱列雙座型卡-50-2,該機獲得了土耳其的訂單。
MAKS 2005 上進行飛行表演的卡-50MAKS 2005 上進行飛行表演的卡-50
1994年開始,考慮到在航電設備不夠先進的情況下,由一名飛行員兼顧超低空高速飛行和對地攻擊是極為困難的,所以卡莫夫設計局開始研製卡-50的並列雙座改型卡-52,最初是設計局自行籌資的項目。
1995年8月,由於蘇聯解體的動盪,卡-50直到此時才正式進入俄羅斯陸軍航空兵服役。
1996中11月12日,第一架卡-52原型機下線,卡莫夫設計局進行了公開,北約將其命名為“噱頭”B,與此相對,卡-50就成了“噱頭”A,而俄軍將卡-52命名為“短吻鱷”。
1997年6月25日,卡-52原型機在卡莫夫試飛員亞歷山大·斯米爾諾夫和亞歷山大·帕佩的駕駛下進行了首飛,隨後在8月13日進行了首次全程飛行。這架編號061的原型機參加了大量測試和評估項目以及市場行銷活動,所以感器和航電套件的配置在多年來經常改變。
第一架卡-52原型機061號第一架卡-52原型機061號
2006年10月,卡-50的各項飛行試驗即將在俄遠東地區的阿爾謝尼耶夫市完成。卡-50多用途武裝攻擊直升機將主要用於裝備進行反恐作戰的武裝力量特種分隊和邊防分隊,其中包括駐紮在北高加索地區的部隊。用於裝備軍隊航空兵的直升機則由其他廠家組裝。“進步”兵工廠今後的生產計畫,是完成裝配3架卡-50直升機的訂貨。
2009年末,由於卡-50在錯誤的時間誕生在蘇聯解體和俄羅斯國防預算大幅削減的困難時期,項目不可避免地遭受巨大衝擊,被推遲了十多年後,首批12架生產型中的最後3架才交付俄羅斯空軍(2003年俄羅斯陸航部隊被劃歸空軍)。卡-50直升機總共建造了32架,在此基礎上改進的卡-50建造了80架。卡-50及其改進型產量不太大,主要原因是蘇聯遺留了大量的米-24等武裝直升機,再則就是其造價較高。

技術特點

設計特點

卡-50武裝直升機最大的設計特點就是共軸反向旋翼和單座艙設計,傳統的武裝直升機通常採用飛行員和武器系統操作員兩人一組雙座設計,卡莫夫設計局在總結了米-24的作戰經驗後認為,為減少被地面武器命中的機率武裝直升機往往以5~50 米的高度進入目標區,在這個高度上,領航/武器系統操作員基本無法測定方位。而如果要發現4千米距離內的目標,即使在平原地帶,直升機的飛行高度也要在35~70米,如果是丘陵地帶,高度還應提高到100~245米。在這樣的高度飛行和瞄準目標,一名飛行員完全可以勝任。同時,單座型武裝直升機如果被擊毀,也只會損失一名飛行員,而且單座艙使其在結構重量得以減輕,並且簡化了設計。
卡-50武裝直升機剖視圖卡-50武裝直升機剖視圖
普通武裝直升機在執行低空突襲任務時,尾旋翼在起飛、降落及盤旋時,很容易被吹起的石子打傷,或在低空貼地飛行時撞上樹梢或其他障礙物,從而造成機毀人亡。越南戰爭和阿富汗戰爭中,武裝直升機戰鬥損失的30%,都是因尾旋翼的傳動連桿裝置、機械連桿控制系統、機尾及尾旋翼等受到損壞而造成的。卡-50採用了兩具共軸反向旋翼,各旋翼的旋轉作用力相互抵消,因而不需要尾槳。另外,取消尾槳,尾部也就不再用配置複雜的傳統系統,整機的重量也能減輕不少。而且,也不需要傳輸部分動力去轉動尾旋翼,這樣主旋翼就可以直接享有百分之百的動力供給,因而卡-50的升力增加了12%。
為了實現自動化操作,卡莫夫設計局採用了一體化的飛行與火力控制系統,這些系統包括自動化飛行與導航、目標瞄準、武器發射等。

氣動結構

機型
卡-50武裝直升機機身較窄,具有很好的流線型;座艙位於機身前端,座艙上方裝有寬視野後視鏡;機頭呈錐形,機頭前部裝皮托管和為火控計算機提供數據的感測器,機頭下方裝有探測器艙,外包光電整流罩;機身中部有兩副同軸驅動的反向旋翼,每副旋翼有3片槳葉;機身兩側有短翼,每側短翼下有2個掛架,可掛飛彈或火箭彈,也可吊掛外部油箱;機身水平尾翼安裝在尾梁的中部,有3個垂直穩定面;機身設有兩個小的鰭式尾翼,單個主鰭翼;可伸縮輪式起落架。
卡-50卡-50
結構
卡-50機身為半硬殼式金屬結構,結構重量的35%由碳纖維複合材料組成;機身的主結構部件是1個1米寬1米高的多路傳力盒形抗扭梁,旋翼減速器和發動機都裝在樑上;後機身上有帶端板的水平尾翼,後機身/尾梁逐漸變細,末端裝有較高的垂尾,尾梁是不承載結構。

動力系統

動力
卡-50武裝直升機機身中部上面裝有兩台克里莫夫TB/V3-117VMA渦輪軸發動機,每台功率1618-1640千瓦。發動機前面裝有防塵罩,排氣口處設有向上排氣的轉向器。儘管武器裝備極為複雜,但並沒有影響卡-50的操縱性能。
卡-50共軸反向雙旋翼卡-50共軸反向雙旋翼
旋翼
卡-50採用了蘇聯中央流體動力研究院研製成功的新旋翼翼型,槳尖處後掠30°角。這種設計降低了旋翼高速旋轉時空氣壓縮性對旋翼的不良作用。懸停時,卡-50旋翼的效率達80%,屬於世界先進水平。
操縱
卡-50的雙旋翼在空氣動力上是對稱的,消除了偏航的動力來源,可以輕易地保持高度,而且不容易受橫風的影響。卡-50能夠從高速飛行狀態中突然進入懸停,且位置準確,穩定性好,能使卡-50以近乎靜止的狀態中使用機載武器,對於火力發揮具有重要意義。
卡-50進行急轉機動卡-50進行急轉機動
卡-50共軸的兩具舉升旋翼可以使其直徑較一般單旋翼/尾槳配置的直徑小,因此具有良好的爬升率和較小的轉彎半徑,相比起米-24和米-28,更加靈活,在180°轉彎時不用降低速度,而且可以側飛,超低空飛行時可以輕鬆地規避樹梢等障礙物,很適合在山區和城市等地形複雜的地區作戰。
卡-50的共軸反向雙旋翼的布局還具有很好的低視度等優點,這些優點保障了卡-50能夠在高溫、潮濕等環境下進行低空盤旋與貼地飛行,同時賦予飛行員無比的信心進行低空貼地飛行。

生存能力

座艙
卡-50武裝直升機的座艙具有雙層防護鋼板,座艙的防彈玻璃能夠抵擋住12.7毫米子彈的射擊。座艙內部座椅下方裝有蜂巢式底架,可以減緩震動,防止飛行員在墜毀或重落地時受傷,飛行員座椅下的地板也有抗墜毀能力。一旦卡-50直升機被打中,飛行員可藉助彈射裝置逃生。
卡-50武裝直升機卡-50武裝直升機
卡-50-2採用的是全風擋玻璃,因此其視界要比米-28N、卡-50/52、AH-64“阿帕奇”等使用平板型風擋玻璃的武裝直升機好得多。
座椅
卡-50裝備的K-37彈射座騎,是世界上唯一批量生產,套用在直升機上的逃生系統,由俄專門生產彈射座椅的齊威達公司研製。在緊急情況下,飛行員拉動座椅下方的雙把手,啟動彈射系統,旋翼上的爆炸螺栓首先爆炸,將全部6片旋翼同時炸離,緊接著座艙罩被彈射開,座椅上方的火箭點火射出座艙,而幾乎在同一時間,飛行員與座椅分離,火箭下端的繩索系在飛行員軀體上,借火箭向上的拉力將飛行員拉出座艙,然後開啟降落傘,整個逃生過程為2.5秒。
K-37彈射座椅K-37彈射座椅
尾槳
卡-50機尾的存在純粹是為了平衡全機的空氣動力和改善操縱性,所以即使整個尾部被打掉,仍能安全著陸,不像一般的直升機,一旦尾部或尾旋翼被擊中,即失去平穩,造成整架直升機墜毀。
其他
卡-50機身的主結構部件盒形抗扭梁,可承受1-2發炮彈的打擊。機上油箱也是重點保護部位,其外層為複合材料,內層為蜂窩結構,有自封夾層(一種磁到煤油即會膨脹的材料),當油箱被打穿一個洞,煤油漏出時,該材料即可把該洞封閉。槳葉根部和槳葉本身也具有同樣的抗打擊力,安裝在機身的前三點收放式起落架吸收接地碰撞的能量相當於一般直升機的三倍。

武器系統

卡-50武裝直升機機身右側固定炮塔內安裝了一部液壓驅動的2A42型單管30毫米機炮,該航炮與BMP-2步兵戰鬥車使用的火炮互相通用,雖然和西方航炮相比要重一些,但在沙塵、高溫、潮濕的環境裡,它顯得相當可靠。而使用與陸軍BMP步兵戰鬥車相同的火炮,在戰場上的彈藥補給可以通用,該航炮可根據飛行員的選擇而填裝穿甲彈或高爆彈,備彈量280發,最大載彈500發,分別裝在機身中央的兩個彈盒內。該航炮可以上下俯仰旋轉15度,並能略微左右偏轉。這是卡-50的一個缺點,火炮射角比起其他武裝直升機要小。
卡-50武裝直升機卡-50武裝直升機
卡-50最大武器負載3000千克,短翼翼尖掛電子干擾艙,翼下4個掛架可掛4個B-8火箭發射巢,最多80枚S-8型80毫米火箭,或最多12枚AT-12雷射制導空面飛彈(射程8~10千米,可穿透900毫米裝甲),可換裝的其它武器包括兩個23毫米機炮吊艙、AA-8“蚜蟲”或AA-11“射手”空空飛彈、VB-32-57火箭發射巢,AS-12“擊球手”反輻射飛彈,AT-6反坦克飛彈,AT-9“旋風”反坦克飛彈,FAB-500炸彈,80毫米或122毫米火箭筒,P-60M“蚜蟲”和P-73“射手”等紅外製導空空飛彈,以及外掛燃料箱。
卡-50武裝直升機卡-50武裝直升機
卡-50的主要武器是AT-9飛彈,該型飛彈是一種管射式反坦克飛彈,全重60千克,射程8~10千米,以超音速飛行,能夠穿透900毫米厚的裝甲,一次可攜帶16枚,分4組掛載在兩側短翼下的4個掛架上。此飛彈也可用於空戰,甚至能攻擊海上的飛彈快艇。

航電系統

卡-50武裝直升機裝備有瞄準、駕駛、導航一體化綜合系統用於搜尋目標、自動導引武器以及完成自動駕駛/導航任務。機載計算機系統可自動接收來自其它直升機、飛機或地面站的目標指示,這些信息立即在座艙顯示器和平面顯示器上顯示。這種計算機系統有4部歐比塔電腦組成,以執行複雜的飛行、導航與射控資料計算,並用數字鏈路將它們連結起來。其中,一部專用於顯示系統,一部用於任務管制,一部用於導航,一部用作備份。藉助自動作業系統,就可以在飛行員不接觸駕駛桿的情形下直升機仍可盤旋滯空。因而,儘管是單人執行駕駛和武器控制雙重任務,卡-50仍然具有良好的操縱性。
卡-50 的座艙儀表布局卡-50 的座艙儀表布局
卡-50座艙內裝置有通用的米格-29的頭盔顯示器及微光電視和數字數據傳輸系統等儀表,包括飛行員頭盔上的瞄準系統,從接到目標指示到截獲所需時間約1.5秒,這將大大縮短發射武器的準備時間。另外,在儀錶板中央裝設了低光度電視螢幕,它可以配合夜視裝備使卡-50具有夜間飛行能力。儘管如此,卡-50的夜戰能力仍十分有限。

性能數據

機體參數
乘員
1人
長度
16米
高度
4.93米
旋翼直徑
14.5米
機體載荷
空重
75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9800千克(正常)
10800千克
外部載荷
/
動力系統
克里莫夫TV3-117VMA渦輪軸發動機
機體性能
最大飛行速度
350-390千米每小時(小角度俯衝)
310千米/小時(平飛)
182千米/小時(側飛)
120千米/小時(後退)
實用升限
/
懸停高度
4000米(無地效),限制過載3-3.5g
最大航程
1100千米
續航時間
1小時40分鐘
作戰半徑
約250千米
爬升率
10米/秒(2500米高度)
翼載荷
/
推重比
/

服役動態

第二次車臣戰爭中,卡-50在14架次的作戰飛行中完成了超過100次的射擊飛越。
卡-50雙機編隊卡-50雙機編隊
1998年6月17日21時59分,俄羅斯一架卡-50在飛行訓練中墜毀。經調查,事故原因是上下兩片旋翼碰到了一起。這說明,採用共軸雙旋翼布局的直升機在紊流中飛行是相當危險的。

總體評價

在直升機領域中,單座即僅有一名駕駛員的攻擊直升機確是前所未聞。而只有一名駕駛員的卡-50的問世掀開了直升機歷史新的一頁。駕駛員不僅要駕駛操縱直升機飛行,還要搜尋、跟蹤目標,並發射反坦克飛彈實施攻擊。
卡-50武裝直升機卡-50武裝直升機
卡-50良好的戰場生存能力,大大增加了飛行員的信心,有利於充分發揮飛行員的戰鬥力。
卡-50是一種設計思想較為前衛的武裝直升機。但由於設計要求、俄國航空工業水平等原因,它顯然遠遠不如已經被美國取消的“科曼奇”直升機項目。
卡-50武裝直升機在設計時就十分注重簡化地勤人員的飛行準備時間及維護工作,不用舷梯即可完成直升機各系統的維護,機身離地面高度很低。遠離主要基地時,只需靠最低水平的維護就可連續執行任務12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