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盧加-里加線

卡盧加-里加線

卡盧加-里加線(6號線,俄語:Калу́жско-Ри́жская ли́ния,羅馬化:Kaluzhsko-Rizhskaya liniya)(地圖中以紅色線為標識),為莫斯科捷運中第5條開通的路線,於1958年投入營運,卡盧加-里加線全長37.6公里,全線一共有24車站,全線旅行時間約55 - 57分鐘。2011年,該線平均日客流量910萬人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盧加-里加線
  • 外文名:6'Калужско-Рижская линия
  • 通車時間:1958年5月1日
  • 線路全長:37.8KM
  • 全線站數:24站
  • 全線運行時間:55.5分鐘
  • 日最高運量:910萬(2011)
  • 最繁忙站點:國經成就展站
  • 起始站:梅德偉德克沃站
  • 終點站:新亞先涅沃站,5號卡盧加車廠
  • 車輛編組數:8組 8輛
線路,歷史與路線特色,第一段建設,第二段建設,站名沿革,事故與災難,1998年1月1日莫斯科捷運爆炸案,2004年8月31日裡加站出口爆炸案,2005年5月25日捷運電網事故,2007年5月4日公會站發現爆炸物,2013年11月22日沙博羅夫卡站煙霧事件,倉庫和車輛,車輛型號,電務器材,趣聞,

線路

梅德維德克沃站-梅德維德克沃捷運橋-巴布希金站——(10號斯偉布羅沃車廠)斯維布洛沃站——植物園站——國經成就展站(莫斯科單軌)——阿列克謝耶夫站——里加站(里加列車站)——和平大道站——蘇哈列夫站——屠格涅夫站——中國城站——莫斯科河-莫斯科河分水渠-特列季亞科夫站——十月站——沙博羅夫卡——列寧大道站——科學院站——工會站——新稠李站——卡盧加站 ——別利亞耶沃站——孔尼科沃站——暖營站——亞先涅沃站——新亞先涅沃站
↘5號卡盧加車廠——卡盧加(舊站址)

歷史與路線特色

6號線原是兩條建於環狀線圈外的鐵路,分別是1958年通車北方的“里加線”(Рижская линия)和1962年南部啟用的“卡盧加線”(Калужская линия),1970年末里加線伸延進環狀線圈內中區的中國城站,與7號線交匯成為莫斯科捷運第一個跨月台轉車站,1971年末兩線正式相連貫通南北。
由於路線建於尼基塔·赫魯雪夫提倡的去史達林化時期,以前在莫斯科捷運站洋溢的史達林式建築風格不再在6號線的車站復見,與同期通車的4號線類似都是儘量以節省建築成本和時間為主。

第一段建設

始建於1958年的第一段路線卡盧加站(舊)——里加站均為4站台深埋式建設。該線與地面上大街基本平行,它將莫斯科南北連線起來。直到1972年這段線路增設了站點:“植物園站”(現為“和平大道站”)、“和平”(自從1966年改為沙博羅夫卡站,1990年改為阿列克謝耶夫站)和“全聯邦農業展站”(現為“國經成就展站”)。
1962年擴大半徑,開始連線莫斯科西南部城市線路。這段距離增加了9公里,包括5個站:“十月站”、“列寧大道站”、“科學院站”、“工會站”和“新稠李站”。沙博羅夫卡站——“十月站”和“列寧大道站”之間,雖然早就規定初始的項目,但在1980年才完成。
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在“十月站”——“列寧大道站”區間,建設者們面臨著複雜的地質條件。尤其是捷運歷史上首次出現的施工問題:建築物基岩坑開裂,不得已隧道盾構只能掘進至一半。1964年向南方延伸,在一個舊車廠上重新建造了站點。從1964年至1974年,在10年內開通了三站地,開啟的新捷運站與舊名稱相同,同時開啟了關閉已久的別利亞耶沃站。

第二段建設

1970年開始設計新的卡盧加——里加線。1971年4月南部的一半線路開始建設——從“十月站”到“諾金廣場站”(現為“中國城站”)。然後開放了兩個站:新庫茲涅茨克站(從1983年改為特列季亞科夫站)和“諾金廣場”。之後與日丹諾夫站——紅普列斯尼站線路(從屬於7號塔甘——紅普列斯尼線)相連。後來在1986年開放特列季亞科夫站(第二次開放),“特列季亞科夫站”成為加里寧線的連線點。在1972年1月中央地段北半開放了兩個站——“集體農莊”(現為“蘇哈列夫站”)和“屠格涅夫站”,地質條件以及施工工程段更加困難。因此在1972年6號線停止施工。
1978年6號線延長北方的國經成就展站到“梅德偉德克沃站”,在這段長度8.1公里增加了4個站:“植物園”、“斯維布洛沃站”、“巴布希金站”和“梅德偉德克沃”。延長南部線路末端的卡盧加站至。首先於1987年開通了科恩科沃站、暖營站,第二段於1990年1月開通“亞謝涅沃站”和“比特采夫公園站”(新亞謝涅沃站)。原來繼續增加新車站,但在80年代後期的經濟危機以及同樣發生在菲利線施工期的事故(本來是為了慶祝十月革命勝利72周年)。這是莫斯科捷運歷史上第一次無任何災難性的原因就取消。
2014年冬天將非尖峰時間輸入線列車走行時間55分鐘30秒延遲到周末開車路線為57分鐘30秒。使得梅德偉德克沃站和和平大街站、十月站、新亞先涅沃站的乘客不得不克服50秒和70秒甚至更長的延遲時間去等待列車到來。峰值時間依舊運轉時間為:55分30秒。這些變化導致公眾批評,最後捷運方面撤銷了這個決定。

站名沿革

使用時間
舊名稱
現名稱
1958 — 1959
國家經濟成就展站(ВДНХ)
泛聯邦農業展站(ВСХВ)
1958 — 1966
和平站(Мир)
阿列克謝耶夫站(Алексеевская)
1966 — 1990
謝爾巴科夫站(Щербаковская)
1958 — 1966
植物園站(Ботанический сад)
和平大道站(Проспект Мира)
1970—1983
新庫茲涅茨克(Новокузнецкая)
特列季亞科夫站(Третьяковская)
1970—1990
諾金廣場(Площадь Ногина)
中國城站(Китай-город)
1971—1990
集體農場(Колхозная)
蘇哈列夫站(Сухаревская)
1990—2008
比察公園(Битцевский парк)
新亞先涅沃站(Новоясеневская)

事故與災難

1998年1月1日莫斯科捷運爆炸案

1998年1月1日爆炸發生在特列季亞科夫站的大廳,致使三人受傷,事後調查爆炸裝置當量為1.5克tnt。司機準備下班晚上關閉進站時發現大門附近有個小錢包。打開它後司機看到了電池和電線。他立即把錢包交給站台值班員。值班員把錢包放在金屬箱中進一步疏散部分站台旅客,隨後打電話報警。就在此時響起爆炸聲。由於爆炸使值班小屋的玻璃破碎,清潔工收到碎片衝擊使神經和兩肺損傷。

2004年8月31日裡加站出口爆炸案

2004年8月31日20點50分一名女人彈進行了自殺式襲擊導致10人死亡51人受傷。

2005年5月25日捷運電網事故

2005年5月25日,因電網事故導致“中國城站”到比察公園站列車停止運行。

2007年5月4日公會站發現爆炸物

2007年5月4日乘客在北大廳站附近發現了爆炸物包。這個小事故迫使改變了工作區的地面公車路線。

2013年11月22日沙博羅夫卡站煙霧事件

在2013年11月22日上午沙博羅夫卡捷運站因從牽引變電所室內短路發生冒煙事故,該系統目的是為安全關閉進出旅客閥門所設計。行車線路沒有改變,列車只得通過不停在該站。這輕微事故改變了工作區的地面公共運輸壓力。經過緊急搶救8:27時車站旅客通道開放。

倉庫和車輛

使用時間
車廠名稱
1958-1972
《紅普列斯尼》(ТЧ-4)
1964——
《卡盧加》(ТЧ-5)
1978——
《斯維布洛沃》(ТЧ-10)

車輛型號

使用時間
型號
1958 — 1982
Г
1972 — 1996
Е, Еж, Еж1, Ем-508, Ем-509
1987——
81-717/714, 81-717.5/714.5
1993——
81-717.5М/714.5М

電務器材

主要器材是雙向自動閉塞信號停車和防護區段,補充和矽鋁合金車體-“黃燈信號”、“黃一綠—紅”。室外設備———矽鋁合金車體無線信道。

趣聞

“蓋達爾號”。一輛曾在1987年12月——1991年秋季在該線上運營的列車。退役後一車組成的金屬熔化後收集捐獻給№27區學校博物館。為了紀念著名作家阿爾卡奇·彼特羅維奇·蓋達爾
“莫斯科號”。2015年12月23日開始在6號線上運行。該車以文學著稱:圖書館書架圖書和手稿、書籍和摘錄世界文學名著全部免費觀看,只需動一下手連上WIFI即可查看。在2016年9月將柳布林諾——德米特羅夫線列車組成的數量增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