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卡爾金斯(卡爾金斯)

瑪麗·卡爾金斯

卡爾金斯一般指本詞條

瑪麗·惠頓·卡爾金斯 Mary Whiton Calkins 1863.03.30-1930.02.27,美國心理學家,第一位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的女性,世界第一位女性心理學家。她出生於美國康乃狄克州哈特福德市,因患癌症逝於麻薩諸塞州牛頓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瑪麗·惠頓·卡爾金斯
  • 外文名: Mary Whiton Calkins
  • 出生日期:1863年
  • 逝世日期:1930年
  • 職業:女性心理學家
  • 出生地:美國康乃狄克州哈特福德市
基本信息,主要著作,

基本信息

1881 年由於父親的工作變動,全家遷往麻薩諸塞州牛頓市,她在當地就讀高中。1882 年她在父親的支持下進入史密斯學院學習,1883 年因為姐姐的死亡而被迫中斷學業,期間她在家中自修及學習希臘語言。
1887-1890 年,她進入韋爾茲利大學教授希臘語,當時一位教授注意到她的教學能力,建議她教授心理學,但由於她沒有接受心理學的正式教育,因此她必須進修心理學。1890 年她進入哈佛大學師從 W.詹姆斯,1891 年,她回到韋爾茲利大學任心理學講師,當年建立了美國第 13 個心理學實驗室,並由她領導了 10 年。在這期間她發明了測量學習和記憶的配對聯想法。
1892-1895 年間,除了授課之外,她在哈佛大學接受教育,並且完成了所有博士課程及論文的要求,但卻被當時的哈佛校長以她是女性為由而拒絕授予博士學位。在哈佛大學時,她曾在 H.閔斯特伯格的實驗室里工作了 3 年。
配對聯想法(Paired-Associate Technique)是她在 1896 年提出的。在配對聯想測驗中,向被試呈現兩個配對的項目,分別稱為刺激和反應。配對聯想回憶的程式通常為,先向被試呈現一系列的刺激 - 反應對,然後單獨呈現刺激項目讓被試回憶與之相對應的反應項目,以檢驗其學習和記憶的效果。檢驗程式要重複進行,直到被試全部回憶出來為止。而且,每次檢驗時都要改變刺激的呈現順序,以防止被試產生預期,這種程式被稱為檢驗法。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配對聯想回憶程式,即預期法。該方法為:首先單獨呈現刺激項目,要求被試努力預想對應的反應項目,然後再將刺激項目和反應項目成對呈現。刺激材料全部呈現完畢後,改變順序做第二輪。每出現一次刺激項目就要求被試嘗試報告反應項目,不管被試能不能報告,間隔一過就同時呈現刺激項目和相對應的反應項目作為強化或反強化,如此重複直到被試全部記住為止。
後來,她的興趣轉移到哲學心理學方面,並日益對馮特 - 鐵欽納的傳統實驗不滿。她提出了一種自我心理學(Self-Psychology),這種心理學把自我確認為有意識生活中的一種整合力量。作為內省主義者,她求助於人的直接經驗。1909 年她出版了教科書《心理學基礎教程》,該書闡述了了她的成熟的觀點。卡爾金斯認為,心理學的各種學派都可以統一在人格心理學中。
她首先站出來反對源於兩性差異假設而對女性的限制,她認為區分男性心理和女性心理就像區分男性食物和女性食物那樣沒有任何意義,並以實驗證明了男性和女性的智力相同。
1905 年她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18年當選為美國哲學學會主席,在 1903 年美國 50 位著名心理家中排名第 25 位, 1908 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中排名第 12 位,她還被排列在《美國科學人才》第一版中出現的第二批 10 位心理學家的名單中。

主要著作

心理學基礎教程:190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