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波雷托戰役

卡波雷托戰役

卡波雷托戰役(義大利語:Battaglia di Caporetto;英語:Battle of Caporetto)是1917年10月24日—11月9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奧德聯軍(德國第14集團軍,奧匈帝國第10、第2集團軍協同)在卡波雷托(義大利北部伊松佐河畔一居民點)地域和義大利第2和第3集團軍進行的一次交戰。

基本介紹

  • 名稱:卡波雷托戰役
  • 地點:義大利北部卡波雷托
  • 時間:1917年10月24日—11月9日
  • 參戰方:奧德聯軍;義大利第2和第3集團軍
  • 結果:意軍戰敗
  • 參戰方兵力:義大利:100萬
    德奧聯軍:25萬
  • 傷亡情況:義大利:傷亡3萬人,被俘26.5萬人
    德奧聯軍:傷亡2萬人
  • 主要指揮官:德國:O.von貝洛;義大利:路易吉·卡多納將軍
戰役歷程,德奧聯軍的突破,意軍的戰略撤退,戰役點評,戰術點評,戰略意義,

戰役歷程

德奧聯軍的突破

1917年9月,經伊松佐河戰役第11次交戰,奧軍傷亡慘重,一蹶不振,被迫向德軍求援。德軍7個師火速馳援,並與奧軍8個師合編為第14集團軍,由德國將軍O.von貝洛指揮10月24日,隱蔽集結在菲拉赫地域(奧匈帝國)的貝洛將軍指揮的德第14集團軍(德軍7個師,奧軍8個師,1922門火炮和迫擊炮,1000個毒氣施放器)經6小時炮火準備(其中施放了大量毒氣彈)後,以數個突擊群對普萊佐、托爾米諾之間地段的意第2集團軍(25個師,3000餘門火炮和迫擊炮)發起衝擊。雖然山地地形和兵力上的優勢有利於第2集團軍進行防禦,但其第一梯隊只有4個師,因而對敵的抵抗很不得力,防禦正面很快被突破。德第14集團軍在卡波雷托地域渡過伊松佐河,向烏迪內發展進攻。隨後,支援第14集團軍的奧匈帝國第2和第10集團軍也轉入進攻。意第2集團軍損失慘重,撤退到後方陣地。
卡波雷托戰役示意圖卡波雷托戰役示意圖

意軍的戰略撤退

意第3集團軍背後也遭到敵方的突擊。意軍總司令卡多爾納將軍擔心意軍被包圍殲滅,遂於10月27日命令右翼所有部隊撤退。奧匈帝國第10集團軍的進攻和爾後(從10月29日起)第11集團軍的進攻迫使意軍卡爾尼集群和第4集團軍後撤。於是,意軍在300多公里的戰線上開始全面的戰略撤退,意軍指揮部喪失了對部隊的指揮能力,士兵丟掉重型武器火炮和軍用物資撤往後方。卡多爾納試圖在塔利亞門托河畔組織防禦,不但毫無成效,反使意第2和第3集團軍徹底潰敗。11月2日夜間,奧德聯軍渡過塔利亞門托河,迫使意軍殘部撤向皮亞韋河。11月9日,意軍最後一批部隊渡過該河。意軍的失敗和潰退引起英法聯合指揮部的極度恐慌,遂向義大利派遣了11個師(英軍5個師、法軍6個師)。在英法聯軍的支援下,意軍遏制了奧德聯軍在皮亞韋河畔的進攻。
德國突擊隊在卡波雷托德國突擊隊在卡波雷托
卡多爾納馬上因他的無能而被撤職,新的指揮官阿曼多·迪亞茲(Armando Diaz)馬上重組軍隊,並以縱深防禦和機動預備隊阻擋敵軍挺進,使得戰線至皮亞偉河周圍穩定了下來,於11月底穩定了戰線。

戰役點評

戰術點評

卡波雷託交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山地交戰。僅義大利一方就投入兵力140萬人,其火炮配置達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高密度(德第15集團軍每公里正面平均配置火炮和迫擊炮207.7—259門)。
在卡波雷託交戰中,義大利第2和第3集團軍慘遭失敗,傷亡3萬人,被俘26.5萬人,損失火炮3152門,迫擊炮1732門,機槍3000挺,以及大量軍用物資,但保留了其軍事力量,為反擊奠定基礎。
奧德聯軍集中優勢兵力,採取突然突擊,順利地突破了山地戰區的陣地防禦,深入北義大利100公里,並占領了近1.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戰略意義

奧匈帝國和德國在卡波雷托的進攻雖然取得了這些戰果,但並未改變協約國總的戰略態勢。這次戰役使義大利在前11次伊松佐河戰役所獲得的勝利又重回奧匈帝國手中,並且使義大利軍隊一度遭到重創,導致其士氣低落,但義大利仍然頑強的撐住了這一對手的重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