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物種學史,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保護現狀,
物種學史
卡拉套盤羊曾經被視為盤羊(Ovis ammon)的博卡拉山亞種(Ovis ammon nigrimontana)。2019年版《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將其視為獨立物種,但截止2021年2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仍將其列入盤羊的亞種之一。
形態特徵
卡拉套盤羊軀體粗壯,頭體長150厘米,體重70千克,尾長10厘米。是體型最小的盤羊之一,僅比烏茲別克盤羊略大。肩高等於或低於臀高。頭大頸粗,尾短小。四肢粗短,蹄的前面特別陡直,適於攀爬於岩石間。有眶下腺及蹄腺。乳頭1對,位於鼠鼷部。通體被毛粗而短,唯頸部披毛較長。身體上部被毛帶有肉桂色或銹色,腹部和臀部呈白色。胸部和頸部前部長有明顯的皺褶。雌羊的毛色比雄羊的深暗。
雌雄均有角但形狀和大小均明顯不同。雄性角特別大,呈螺旋狀扭曲一圈多,角外側有明顯而狹窄的環棱,雄羊角自頭頂長出後,兩角略微向外側後上方延伸,隨即再向後下方及前方彎轉,角尖最後又微微往外上方捲曲,故形成明顯螺旋狀角形。
分布範圍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0年 ver3.1——極危(CR)。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版 附錄Ⅰ。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版附錄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