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套盤羊

卡拉套盤羊

卡拉套盤羊(學名:Ovis ammon nigrimontana):是牛科盤羊屬動物。頭體長150厘米,體重70千克,尾長10厘米。雄性的彎角粗大,向下扭曲呈螺旋狀,外側有環棱;雌性的角非常短,而且彎度不大。毛的顏色從淡棕色至白灰色,胸、腹部的顏色淺一些。脖子白色,沒有類似赤羊的鬃毛。

盤羊的腿比較長,身材比較瘦,與其它野綿羊相比其爬山技巧比較差,因此在逃跑時一般避免逃向太陡峭的山坡。是群聚動物,其習性與其它野生綿羊一樣。在發情期外雄羊和雌羊各自形成約5至10頭羊組成的群。發情期在冬季,這樣幼羊可以在春季出生。以草和樹葉為生。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拉套盤羊
  • 拉丁學名:Ovis ammon nigrimontana
  • 別名:盤羊博卡拉山亞種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偶蹄目
  • 牛科
  • 亞科羊亞科
  • 盤羊屬(綿羊屬)
  • :盤羊
  • 亞種:卡拉套盤羊
  • 命名者及年代:Severtzov, 1873
  • 保護級別:極危(CR)IUCN標準、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版附錄Ⅰ 
  • 外文名:Kara Tau Argali
物種學史,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保護現狀,

物種學史

卡拉套盤羊曾經被視為盤羊(Ovis ammon)的博卡拉山亞種(Ovis ammon nigrimontana)。2019年版《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將其視為獨立物種,但截止2021年2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仍將其列入盤羊的亞種之一。

形態特徵

卡拉套盤羊軀體粗壯,頭體長150厘米,體重70千克,尾長10厘米。是體型最小的盤羊之一,僅比烏茲別克盤羊略大。肩高等於或低於臀高。頭大頸粗,尾短小。四肢粗短,蹄的前面特別陡直,適於攀爬於岩石間。有眶下腺及蹄腺。乳頭1對,位於鼠鼷部。通體被毛粗而短,唯頸部披毛較長。身體上部被毛帶有肉桂色或銹色,腹部和臀部呈白色。胸部和頸部前部長有明顯的皺褶。雌羊的毛色比雄羊的深暗。
卡拉套盤羊
卡拉套盤羊
雌雄均有角但形狀和大小均明顯不同。雄性角特別大,呈螺旋狀扭曲一圈多,角外側有明顯而狹窄的環棱,雄羊角自頭頂長出後,兩角略微向外側後上方延伸,隨即再向後下方及前方彎轉,角尖最後又微微往外上方捲曲,故形成明顯螺旋狀角形。

分布範圍

分布於哈薩克斯坦南部。位於哈薩克斯坦南部錫爾河以北的卡拉套山脈(長400公里)。 卡拉套這個名字在哈薩克語中的意思是“黑山”。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0年 ver3.1——極危(CR)。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版附錄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