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遺稿

特拉維夫兩姐妹從媽媽埃絲特·霍費處繼承了卡夫卡遺稿,而霍媽媽已於2008年101歲時去世。她生前是卡夫卡密友和遺囑執行人馬克斯·布羅德的秘書。卡夫卡死於1924年,布羅德死於1968年,此後這批無價文稿在霍家深藏不露至今。

背景,重建天日,

背景

卡夫卡死前叮囑布羅德集齊自己所有的日記、書信和手稿,“片紙不留”。但布羅德違逆好友遺願,將其長短篇小說、書信和日記陸續整理付梓,為20世紀現代文學寶庫立下大功。不
卡夫卡遺稿
過,據傳卡夫卡的作品僅有一小部分面世,尚有大量私檔及未完成之作不為人知。
1939年,德軍攻入捷克斯洛伐克時,布羅德帶著手稿逃到特拉維夫。他死後,寶貝很可能就在霍媽媽的寒舍內藏了幾十年,幾乎漫不經心地堆放在潮濕的一樓,無小偷竊寶之虞。
特拉維夫大學的努里特·佩吉正在寫作關於布羅德的博士論文,她說,到現在為止,學者們仍然不知道卡夫夫遺稿到底有哪些內容。正所謂,學問基本靠等,研究基本靠猜。
“這是40年的憤怒,”佩吉女士說,“連看一眼都不準,尤其是一個女人打著保護卡夫卡遺產的旗號。”
以色列國家圖書館無力借用國家力量,強行進入霍家,將寶貝收歸國有,所以只能跟霍媽媽耗到101歲,待她終於過世後,才向法院提訴,稱霍媽媽無權將寶貝遺贈兩個女兒。
已故的霍費還被控私賣部分文稿。有一次在特拉維夫的本·古里安機場,她因涉嫌走私被捕,警察在她包里找到了卡夫卡所寫的信件和旅行日記。1988年,霍費終於得手。她以110萬英鎊的高價,通過蘇富比拍賣行賣出了卡夫卡名作<審判>的手稿,表面上的買主是位書商,而真正的買家是德國政府。

重建天日

一家以色列法庭已經下令,要求埃娃·霍費和露特·魏斯勒姐妹在15天內與以色列國家圖書館達成協定,否則將動用公差,強行打開稿箱,清點檔案。 埃娃·霍費的律師表示,霍小姐將提出抗訴,因為布羅德的遺囑並未禁止霍媽媽賣稿到海外,或遺贈女兒之舉。
卡夫卡死後86年,也許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後人已經看到了偉大的<變形記>、<城堡>、<審判>和<美國>。他的未出版遺稿經風歷雨,或許還遭受過野貓便溺,但現在,置身於銀行庫房,且飽受外界關注,已有相當的安全保證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