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利柯灌木叢》是雷切爾·費爾德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卡利柯灌木叢》講述:1743年,12歲的瑪格麗特成了孤兒,在一個陌生的國家淪為一名女傭。為了換取食宿,她不得不答應在薩金特家服務六年。女傭“麥琪”的生活遠比她想像的艱難。那年,她與主人一起生活在緬因州北面與世隔絕的地方,艱難地度過了苦寒、飢餓的冬天,戰勝了印第安人的不斷襲擊,還有那種永遠失去家人的強烈孤獨感。薩金特家的木屋是否能給她家的感覺?這是一本講述一個年輕女孩的力量和勇氣的經典作品。
基本介紹
- 書名:卡利柯灌木叢
- 作者:(美)雷切爾·費爾德
- 原版名稱:Calico Bush
- 譯者:王雪純
- ISBN:9787532944569
- 類別:兒童文學
- 頁數:219
- 定價:18.00
- 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3-0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叢書:國際大獎兒童小說
內容介紹,編輯推薦,媒體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序言,
內容介紹
編輯推薦
《國際大獎兒童小說:卡利柯灌木叢》寫到,十二歲的法國女孩一踏上美國土地卻淪為女傭。她以自己的愛心與勇氣,數次為子女眾多的主人一家排除危難:仿佛卡利柯灌木叢的花朵,在荒涼與酷寒中綻放出生命的美好與尊嚴。儘管瑪格麗特長於大革命喪法國一個文雅的家庭,而在新世紀淪為一個拓荒者家庭的幫傭,但她從未企望過憐憫。她緘默著,使先前的自我與“麥棋”——一個女傭的角色保持距離,回報他人以尊重和友誼,從孩子們的愛和信賴里獲得所需的安慰。這種平靜的自我克制賦予她的苦役生活一種尊嚴,使她令人難以忘記。
媒體推薦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雷切爾·費爾德(Rachel Field) 譯者:王雪純 插圖者:(美國)艾倫·劉易斯
雷切爾·費爾德(1894—1942),美國最受喜愛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之一,為孩子們寫過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詩歌和戲劇,也為成年人寫過幾部小說。她獲獎的兒童作品有:1930年,《希蒂:木偶百年歷險記》獲得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1932年,《卡利柯灌木叢》獲得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1945年,《孩子的祈禱》摘下凱迪克大獎。
雷切爾·費爾德(1894—1942),美國最受喜愛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之一,為孩子們寫過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詩歌和戲劇,也為成年人寫過幾部小說。她獲獎的兒童作品有:1930年,《希蒂:木偶百年歷險記》獲得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金獎;1932年,《卡利柯灌木叢》獲得紐伯瑞兒童文學獎銀獎;1945年,《孩子的祈禱》摘下凱迪克大獎。
目錄
序
五月柱
第一部夏
第二部秋
第三部冬
第四部春
五月柱
第一部夏
第二部秋
第三部冬
第四部春
序言
初次讀《卡利柯灌木叢》,已是很多年前,不過有兩點我至今記憶深刻:故事發生地的崎嶇之美,以及瑪格麗特內心的勇氣。如今翻開再讀,我認識到,推動故事發展的主要力量是對那片土地的感情以及對那些人物的讚賞,雖然這個故事看起來結構簡單,但其中的內涵卻十分豐富、出彩。
雷切爾·費爾德十五歲,也就是比瑪格麗特大三歲的時候,第一次來到緬因州,便被那島嶼眾多的海岸深深地吸引了。對那片土地的熱愛和天生的理解力讓她有了一種強烈的地域感。這裡的冬天苦寒漫長,春天來得遲,卻來得非常匆忙。“幾乎只是一夜之間,春天就來了。荒涼冰冷的土地到處都冒出了綠色的新芽。”瑪格麗特想,“我確實相信這裡的鳥兒唱得格外歡快,花兒也格外鮮艷,因為春天是那么短暫。”雷切爾·費爾德憑著對藝術的直覺,將故事分為四季,而非四章。
瑪格麗特出生在革命前法國的一個有教養的家庭,在新世界卻淪為一個拓荒家庭的女傭,但她從不祈求憐憫。她緘默著,將過去的自己與“麥琪”這個女傭的角色保持一段距離,回報身邊的人以尊重和友誼,從孩子們的信任和喜愛中得到了慰藉。她沉默的自我克制,給予她的傭工生活一種尊嚴,也讓她如此令人難以忘懷。
“卡利柯灌木叢”這個名字來自一種低矮的狹葉山月桂,其花朵呈深粉色,瑪格麗特第一次在岩石海岸見到的時候,“每一個裂縫和空隙都生長著”。海普莎姨奶解釋說:“它們的生存條件沒有山上面那些高的好,不過我看挺漂亮的。聽說這一帶,大家都叫它卡利柯灌木,還有一首歌唱到它。”就像卡利柯灌木適應了艱苦地帶一樣,瑪格麗特也漸漸適應了自己的新生活,變得堅強、機智而美麗。而海普莎姨奶唱給她聽的那首歌謠與她腦海里的法國歌曲融合在一起,讓她辛勤的生活有了些許舒緩。
艾倫·劉易斯的木版畫也突出了故事發生地樸實的美以及那個時代的勇氣,那是一個連生存都需要極大的決心和忍耐力的時代。而恰到好處的幾幅插畫,在讀者的腦海中喚起了關於那個時代的逼真場景。
距離《卡利柯灌木叢》第一次出版,已經三十五年了,期間數以千計的拓荒故事淹沒在時間的長河中。而《卡利柯灌木叢》憑著對那個時期人物和地點近乎完美的再創造,依然顯得那么突出。它講述了一個關於勇氣的故事,文風樸實卻又美麗動人。
露絲·希爾·維格斯
雷切爾·費爾德十五歲,也就是比瑪格麗特大三歲的時候,第一次來到緬因州,便被那島嶼眾多的海岸深深地吸引了。對那片土地的熱愛和天生的理解力讓她有了一種強烈的地域感。這裡的冬天苦寒漫長,春天來得遲,卻來得非常匆忙。“幾乎只是一夜之間,春天就來了。荒涼冰冷的土地到處都冒出了綠色的新芽。”瑪格麗特想,“我確實相信這裡的鳥兒唱得格外歡快,花兒也格外鮮艷,因為春天是那么短暫。”雷切爾·費爾德憑著對藝術的直覺,將故事分為四季,而非四章。
瑪格麗特出生在革命前法國的一個有教養的家庭,在新世界卻淪為一個拓荒家庭的女傭,但她從不祈求憐憫。她緘默著,將過去的自己與“麥琪”這個女傭的角色保持一段距離,回報身邊的人以尊重和友誼,從孩子們的信任和喜愛中得到了慰藉。她沉默的自我克制,給予她的傭工生活一種尊嚴,也讓她如此令人難以忘懷。
“卡利柯灌木叢”這個名字來自一種低矮的狹葉山月桂,其花朵呈深粉色,瑪格麗特第一次在岩石海岸見到的時候,“每一個裂縫和空隙都生長著”。海普莎姨奶解釋說:“它們的生存條件沒有山上面那些高的好,不過我看挺漂亮的。聽說這一帶,大家都叫它卡利柯灌木,還有一首歌唱到它。”就像卡利柯灌木適應了艱苦地帶一樣,瑪格麗特也漸漸適應了自己的新生活,變得堅強、機智而美麗。而海普莎姨奶唱給她聽的那首歌謠與她腦海里的法國歌曲融合在一起,讓她辛勤的生活有了些許舒緩。
艾倫·劉易斯的木版畫也突出了故事發生地樸實的美以及那個時代的勇氣,那是一個連生存都需要極大的決心和忍耐力的時代。而恰到好處的幾幅插畫,在讀者的腦海中喚起了關於那個時代的逼真場景。
距離《卡利柯灌木叢》第一次出版,已經三十五年了,期間數以千計的拓荒故事淹沒在時間的長河中。而《卡利柯灌木叢》憑著對那個時期人物和地點近乎完美的再創造,依然顯得那么突出。它講述了一個關於勇氣的故事,文風樸實卻又美麗動人。
露絲·希爾·維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