卟

卟,屬於通用字,本意是占卜,讀jī。現指一種有機化合物,是葉綠素,血紅蛋白等的重要組成部分,讀作b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卟
  • 拼音:bǔ
  • 注音:ㄅㄨˇ
  • 部首:卜
  • 總筆畫:5
  • 五筆:KHY
  • 倉頡:RY
  • 鄭碼:JID
  • 四角號碼:63000
  • 筆順編號:25124
  • 統一碼:U+535F
字源解說,詳細字義,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方言音,

字源解說

會意字,字形從“口”從“卜”,表示用一定的方法預測吉凶禍福。後加聲符“乚(yǐ)”寫作“乩(jī)”。如今二字表義分工。“卟”現已指一種有機化合物,以“卜”為聲,讀作bǔ。

詳細字義

  • 卟(bǔ)
卟吩】(bǔfēn)[porphine] 〖名〗有機化合物,是葉綠素、血紅蛋白等的重要組成部分。
田字格中的“卟”字田字格中的“卟”字
  • 卟(jī)
〈文言義〉〖動〗占卜,也作“
聖嘆自為卟所憑,下筆益機辯瀾翻——清·梁章鉅《歸田瑣記·金聖歎》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 原文
【卷三】【卜部】卟 jī 古兮切
卜以問疑也。從口卜。讀與稽同。《書》雲“卟疑”。
  • 注釋
①《書》:指《尚書·洪範》。今本作“稽疑”。
  • 譯文
以占卜來問疑難。字形由口、卜會意。讀音與“稽”同。《尚書》說:“用占卜來決疑。”

說文解字注

〖(卟) 卜以問疑也〗
《左傳》曰:卜以決疑,不疑何卜,問疑故從口。俗作乩。
〖從口卜〗
當作卜口。卜而以口問也。凡若此等未能盡正,學者於此例之,可以三隅反矣。
〖讀與稽同〗
古兮切,十六部。按小徐曰,尚書曰明用卟疑。今文借稽字。徐語?說耳。尚書無作卟疑者,即有之。亦陸氏所謂穿鑿之徒務欲立異者也,大徐乃於同下沾書雲卟疑四字。疑惑後生,其亦妄矣。

康熙字典

【子集下】【卜字部】卟 ·康熙筆畫:5 ·部外筆畫:3
《唐韻》古奚切《集韻》《韻會》堅奚切《正韻》堅溪切,並音雞。《說文》卜以問疑。從口卜。《廣韻》問卜也。《集韻》說文引書卟疑。一曰考也。
又或作乩,通作稽。《韻會》、今文《尚書》作稽疑。又《集韻》遣禮切,音啟。卜問也。

方言音

◎ 粵語:buk1
◎ 客家話:[客英字典] gi1 [台灣四縣腔] gi1 [梅州腔] gi1 [海陸豐腔] gi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