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辭通纂

卜辭通纂

《卜辭通纂》甲骨學著作,郭沫若著。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成書過程,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分:乾支數字、世系天象食貨征伐畋游雜纂等8部分,共選甲骨800片。除選自當時已印行的著錄外,還使用了馬衡《凡將齋藏甲骨文字》等拓本。
書後附別錄之一,包括中央研究院藏大龜四版、《新獲卜辭》拓片、何遂藏甲骨拓片三項;別錄之二,則收錄日本收藏的部分甲骨,題為日本所藏甲骨擇尤。全書所選均為甲骨精粹,為研習卜辭提供了很大便利。

成書過程

《卜辭通纂》甲骨學著作,郭沫若著。
1932年,作者在日本訪求公私各家頁刪愉所藏殷墟甲骨,組拳朽歸所見約3000片,擬輯為一書,但因多未拓存,沒有成功,便決定選釋傳世甲甩埋懂盛骨,編成本書,1933年在日本東京出版。
1958年曾作為《考古學專刊》,由作者加了校語、注釋,並在考釋方面吸收了一些專家的意見。科學出版社作了編輯加工,並重編索引。書中拓本、照片也有所更換,對一些不清晰的附以摹本。
1983年,列為《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2卷出版。

作品評價

《通纂》考釋精詳,代表了郭沫若甲骨見解,有許多創穫。如本書序及後記所論商王世系中的陽甲,以及帝乙遷沫的問題,對於研究商代歷史文化都很重要。
《通纂》初版印數較少,但發行後流行甚廣,受到學術界普遍重視,成為甲骨研究領域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

作者簡介

郭沫若 (1892-1978),乳名文豹,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筆名沫若。1892年出生於四川樂山縣,祖籍福建汀州府寧化縣。中國現代文學家、詩人、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甲骨學四堂之一,新詩奠基人之一,中國歷史劇的開創者之一,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郭沫若郭沫若
1923年後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倡無產階級文學。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副主墊達危任。1927年蔣介石清黨後,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1928年2月因被國民黨政府通緝,流亡日本,埋頭研究中國古代社會,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學術著作。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國,任軍事委員會政治紋榜汽部第三廳廳長,後改任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團結進步文化人士從事抗日救亡運動。1946年後,站在民主運動前列,成為國民黨統治區文化界的革命旗幟。1958年9月,兼任中國科學洪頌祖技術大學校長。
郭沫若著述頗豐,主編《中國史稿》和《甲骨文合採檔集》,全部作品編成《郭沫若全集》38卷。除學術作品和資歷以外,郭沫若的品格和在建國後一系列政治運動中的表現受到廣泛的質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