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古城

博望古城

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西漢外交家張騫先後兩次出使西域,功勳卓著,被漢武帝於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封為“博望侯”於此,取其“廣博瞻望”之意,博望地名,由此而得。

博望古城位於方城縣西南30公里處博望鎮境內。博望先後為侯國、為縣、為店、為驛、為鎮。張騫分封於此後,立即在這裡修築了城堡,作為博望侯國的政治中心。相傳,當年非常繁華,轄45里博望屯。故城東西長1300米,南北寬400米,面積52萬平方米,城垣因風雨剝蝕,早已不存,僅存牆基。城內地下文化層厚達1-7米,出土有大量漢磚、筒瓦、陶井圈、水管道、鐵器等文物。後人為紀念張騫的豐功偉績,在封國故礦城內為其建造了祠堂,即張騫祠,俗稱為博望東閣,後被毀,現又建一座新的張騫祠,以紀念之。
博望,為古襄漢隘道之通衢,素為兵家必爭之地,在後來的歷史發展中,這裡又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故事。博望是《三國志》中所記的劉備火燒博望和《三國演義》中所說的諸葛亮初出茅廬火燒博望坡古戰場,曾出土折戟斷鏃和土層中燒毀穀物的灰燼。在今天的博望故城外,尚留存有一棵古柘刺樹,高5.9米,粗2.2米,虬枝盤旋,木質裸露,相傳為諸葛亮火燒博望坡時的唯一倖存物,其他遺蹟有劉備的觀戰台,夏候淳屯兵時修建的城樓,曹操望梅止渴典故出處的梅林鋪,諸葛亮解決兵、官、民飲水的一步三眼井,唐代大將軍尉遲敬德監工修建的三孔石拱橋“張騫橋”,橋欄鑲嵌著36幅張騫生平事跡仿漢畫像石刻,橋西豎“漢博望侯張騫封邑”石碑。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