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縣大新莊清真東大寺

博愛縣大新莊清真東大寺

博愛縣大新莊清真東大寺,位於焦作市博愛縣許良鎮大新莊村。東大寺系目前豫北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伊斯蘭教古寺,原建於太行山南麓、丹河東岸的上省莊,清初因遭水患遷至現址。該寺屬於典型的中國宮殿式清真寺建築風格,堪稱“豫北首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博愛縣大新莊清真東大寺
  • 地理位置:焦作市博愛縣許良鎮大新莊村
  • 全村約人口數:7000多口人
  • 現任阿訇:劉寶忠
清真寺歷史及布局,清真寺阿訇,地圖信息,

清真寺歷史及布局

大新莊是個回族聚居的大村子,據相關資料顯示,全村約有7000多口人,回族有近6000口人,主要姓氏為:閃、拜、買、丹、丁、馬、陳、王、孫、李、吳等,其中人數最多的為閃、拜、買、丹、丁等,這些姓氏為回回人特有的姓氏。他們居住在村子中間,兩頭為漢族人,回漢民眾和睦相處。20世紀50年代,該村曾經建立過大新莊民族鄉,後來在鄉鎮合併中,併入許良鎮。博愛縣是1927年馮玉祥將軍新設的縣份,他把原河內縣分為沁陽(今沁陽市)和博愛兩個縣,兩縣都屬於元朝時的懷州。成吉思汗西征 時,西遼谷則斡兒朵(今吉爾吉斯斯坦)人曷思麥里於1216年率柯散城等地官員迎降,成為蒙古西征大軍先鋒哲別的先鋒。蒙古第一次西征 後,曷思麥里率先鋒部隊回到中原,隨成吉思汗征西夏。1231年,又隨元太宗窩闊台伐金,駐 軍於懷、孟(今孟州市),授懷孟州達魯花赤(鎮守官),後以功進職為懷、孟、河南二十八處都達 魯花赤。1251年曷思麥里卒,其長子捏只必亦 早卒,次子密里吉襲為懷孟達魯花赤。1262年 隨元世祖忽必烈攻南宋,戰死於淮西,其子俺 撤,孫忙兀帶均先後襲為懷、孟達魯花赤。曷思麥里祖孫四代人長期駐軍於懷盂州,忙兀帶的後裔在何處,史書雖無記載,但按當時情況推論,其後裔也必然居於懷、孟州。曷思麥里所率軍隊成員為原部下和在西征時於亦八里城收的降卒,他們都是回回人,其後裔也必然屯駐於懷孟州。今沁陽和博愛回族中的大姓閃、拜、買、丹、丁等,當是曷思麥里部下的後裔。他們是元代東來的回回人,這是沒有疑問的。大新莊的回回亦是元代東來的回回人,但姓氏來歷不得而知。
回回人信仰伊斯蘭教,每日五時禮拜是主命的宗教生活,修建禮拜寺當為重要任務,凡有回回人居住之地,都有大小不等的禮拜場所。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上的發展,會逐漸創建規模較為宏偉的清真寺。沁陽城內自治街的北大寺存1583年(明萬曆十一年)《重修清真寺碑記》中載:“我懷有清真寺舊矣,或雲創於1341—1368年(元至正年間)。”這裡的“清真寺”已是能與道教和佛教的宮觀寺院相媲美,元初當有不少簡陋的清真寺。大新莊在元初有回回人屯駐,也會建立清真寺,今天清真東大寺的主體建築為明代建築,後世不斷修繕,成為今天的規戰亂和變革中的破壞,使清真寺中和墳上的石碑蕩然無存,寺中僅留幾塊清代鑲於牆上的小石碑。1724年(雍正年)碑載:“懷郡北離城卅里許大新莊村有清真寺一座,不知創自何代。”1732年(雍正十年)碑載:“去懷城卅里之遙,有村日新莊,其我回民居中者過半,舊有是寺一區。”這些足以說明此寺之古老。東大寺位於村中東西大街路南,大門座南面北,寺大門對面有一座照壁,上面寫有勸教<五更歌》。大門西邊是二人合抱的千年古槐,樹心已空,但枝權茁壯挺拔,象徵著古寺仍煥發青春。大門是宮殿式仿孔廟大門,流璃構件覆蓋房頂,層層斗拱上有精美浮雕,左右兩個精緻的扇面書卷形上刻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御製百字贊:“乾坤初始,天籍注名,傳教大聖,降生西域,受授天經,三十部冊,普化眾生。憶兆君師,萬聖領袖,協助天運,保庇國民。五時祈佑,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志窮民,拯救患難,洞徹幽冥。超拔靈魂,脫離罪業,仁覆天下,道貫古今。降邪歸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貴聖人。”大門是下面建有城牆垛的大門,在河南獨一無二,大門脊檁的牽桿上寫有:“告大明天啟五年歲次乙丑盂夏月宏拓至元清淨寺晉門叄間謹志”。“告”為時的異體字。“天啟”為明熹宗朱由校的年號。“五年”為公曆1625年。“至元”為元世祖忽必烈的年號(1264一1294年)。“清淨寺”是北宋真宗(趙恆)1009年(大中祥符二年)阿拉伯人在福建泉州塗門街建造一座規模宏大的古阿拉伯式伊斯蘭教清淨寺(今譯為艾蘇哈卜清真大寺)即聖友寺。“晉”即進。這別致的大門反映出它是明代建築,又是仿效古清淨寺建的,所以是很有價值的古典建築。前院有“武學”,是具有數百年歷史的武術學校,從這裡走出過武進士,總兵等大批武術人才,周口地區的查拳是大新莊村丁吉林傳去的。焦作市的武術精英,大部分仍出自大新莊村。二門也是座南面北,進二門是寬敞寺院。東部為十幾問房的沐浴室和一排清真國小教室,西部有南北講堂各十幾間,部分牆磚印有“大明”字樣。高大寬廣的月台上座落卷棚、大殿、窯殿,共三進三跨,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六問,總面積約有近千平方米,原有許多匾聯,皆已毀壞。巍峨高聳的窯殿保留阿拉伯式園形拱頂,整個棚、殿雕樑畫棟、房頂上的綠、黃琉璃瓦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成為國內少有的中阿合璧的建築物。院中有假山、噴水池,栽種有奇花異草、各種樹木,在八月,鬱鬱蔥蔥的桂花樹桂蕾怒放,香飄十里,沁人心膊。宏偉的建築和參天大樹相互映襯,院中顯得深邃幽靜。整個寺院占地十幾畝,是博愛縣文物保護單位。

清真寺阿訇

1927年,趙永清阿衡到東大寺任阿衡。這一年發生懷慶府八個縣的地主武裝——紅槍會圍攻大新莊事件。當時村中回漢族人們驚慌失措,群龍無首,眼看紅槍會就要攻入村中,並揚言要血洗大新莊。危機時刻趙阿衡一手拿《古蘭經》,一手持寶劍,組織民眾防守家園,打退敵人的進攻。在趙阿衡的組織下,人們分守各個村口,打退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在沁陽縣邗邰等漢族村莊的支援下,紅槍會的陰謀沒有得逞。後來,吉鴻昌將軍率軍以武力使雙方停戰、講和。馮玉祥把河內縣一分為二,劃出博愛縣,把大新莊改名為中山莊。事過之後,人們非常感激趙阿衡,沒有阿衡的挺身而出,也就沒有了大新莊,阿衡在人們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
趙阿衡諱永清(1876—1945年),字玉光,河南省封丘縣海莊(原屬開封縣)人。終生從事宗教職業.先後在開封東大寺、封丘、武陡、輝縣、沁陽、鄭州、博愛縣大新莊等地開阿文大學,學識淵博,年高德昭,他到大新莊後,又有開封、鄭州、封丘、武陟、輝縣等地聘任,他同時任五坊大寺的教長,長住大新莊,由成名弟子去各坊代位。
趙阿衡注重民族內部團結。1927年以前,開封東大寺和文殊寺分屬於格底木和伊赫瓦尼,兩派之間發生過中國伊斯蘭教內部的教派之爭。趙阿衡到東大寺占位後,和文殊寺的馬廣慶阿衡和好,各行各得。他們經常在一起研討《古蘭經》,開齋節時互送油香,私交甚篤。他們的弟子可以互改教派,如丹鵬舉阿衡系趙阿衡弟子,屬於老派,但他在新派坊上開學。趙阿衡鼓勵弟子和鄉老要互相學習,不要拘泥於門戶、教派之偏見。
趙阿衡深曉民族大義,增強回漢團結。他是抗日英雄吉鴻昌將軍所尊敬的阿衡,他遵照吉鴻昌的指示,倡導回漢兩族人民應以國家利益為重,相互團結,一致對外,從而使豫北地區回漢兩族相安無事。
趙阿衡一生光明磊落,急公好義,仗義疏財,熱心公益事業,身為教長帶頭出散乜提,這在阿衡中是不多見的,他從不積蓄,在大新莊收的乜提不少,但這個手收,那個手又散出去了,家中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趙阿衡歸主後,家中一貧如洗。對阿衡的人品,至今人們仍然讚不絕口。
趙阿衡數十年教授阿文大學,要求學生經、漢兩通。他常說:“我們是中國人,只學阿拉伯文和波斯文不行,還應該念《四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他讚賞興辦回民國小,讓海里凡也學算術,打算盤,對舊的經堂教育作了一些改革。
趙阿衡對學生要求嚴格,學生們所學的功課紮實。大弟子在上學期間即可代位,各坊反映很好。大弟子經常代老師為小弟子上課。李希章穿衣掛帳後,即在博愛縣清化鎮西關清真寺開阿文大學,也招收50名海里凡。經常有數十名海里凡跟趙阿衡學習,他一生中教授的弟子約有數百人,成名弟子也有上百人之多,他們在河南各地教授阿文大學,擔任教長,也有的人到北京、河北、山西、山東、安徽、江蘇等地任教長。從20世紀20年代起至今趙阿衡的弟子和弟子的弟子,在河南伊斯蘭教界形成一支重要的經師隊伍,人稱趙派,今天趙派仍有很大影響。1945年春天趙阿衡歸主後。其長子趙殿慶在大新莊東大寺繼任阿衡;趙殿慶歸主後,其子趙振英又在大新莊東大寺任阿衡,直至歸主。
1945年趙永清阿訇的弟子們為其立碑紀念,碑上有前期70位弟子名單。這些人有的已經歸主,有的還在教授弟子,他們的名單如下:買金秀、馬躍龍、李希章、卞玉堂、劉兆亮、丁殿榮、曹國祥、曹金柱、馬忠驤、黃宗賢、舍學曾、張國彥、馬震東、買化寶、曹世勛、何國安、買立慶、范學正、閃太傑、白清彥、買慶堂、沙子玉、黃廷蘭、李長科、劉鴻儒、買明道、閃保真、艾廉齋、曹×賡、買×樓、閃殿清、買慶祥、沙雲章、丁紹友、劉子元、尚希明、范學良、黃憲章、魏文峰、馬良賡、楊占坡、海景河、於秉恆、王明德、王文彬、白俊卿、白志先、蘭玉田、李金馨、金光玉、孫廷傑、買鳳榮、馬光耀、王鴻玉、錢玉祥、洪德志等。

地圖信息

地址:友誼路西15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