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Ⅱ優15(博Ⅱ優15)

博Ⅱ優15(博Ⅱ優15)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該組合屬弱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組合,在華南作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17天,與對照博優903基本相同。株高107.9厘米,莖稈粗壯,耐肥抗倒,每畝有效穗17.1萬,穗型較大,穗長22.1厘米,平均每穗總粒數148.4粒,結實率84.8%,千粒重23克。抗性:葉瘟5級(變幅3-7),穗瘟3級(變幅1-5),穗瘟損失率23.7%,白葉枯病6級(變幅5-7),褐飛虱6級(變幅3-9)。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6.2%,長寬比2.6,堊白率44%,堊白度5.9%,膠稠度44毫米,直鏈澱粉含量24.6%。

基本介紹

  • :植物界
  • :稻屬
產量表現,栽培要點,制種要點,審定意見,

產量表現

2000年參加華南晚秈組區試,平均畝產513.06公斤,分別比對照博優903(CK1)、粳秈89(CK2)增產9.96%、8.82%,達極顯著水平;2001年續試平均畝產513.57公斤,比對照博優903增產17.29%,達極顯著水平。2001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8.89公斤,比對照博優903增產7.63%,表現出較好的豐產性和穩產性。

栽培要點

1、適當早播;2、培育壯秧,施足基肥,施好中期肥,後期看苗適量補施;3、適時露田曬田,後期不宜斷不過早,以免影響結實率和充實度。

制種要點

1、制種使用的親本種子必須是原種或原種一代,不能用多代繁殖的不育系制種;2、種子生產過程中要嚴格除雜去劣,確保種子質量;3、在雷州半島早春制種父母本葉齡差為5.8葉左右。

審定意見

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屬弱感光型三系雜交水稻組合,產量高,穩產性好。中感稻瘟病、不抗白葉枯病及褐飛虱,米質中等。適宜在廣東和廣西的中南部、福建省南部及海南省白葉枯病輕發地區作雙季晚跨匪鑽稻種植。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48號)
備註:
2003年通過海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2002年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2001年通過廣東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登記號:粵科成登字20050084 登記日連膠只期:2005-01-18 完成單位:湛江海洋大學 研究人員:郭建夫 張建中 方良俊 蔣世河 吳元奇 陳康帝 蔡惠嬌 葉翠玉 司徒志謀 袁紅旭 周乃想照倩鈞 柯廣權 黃永相 周文 周暢 研究時間:1996.01 至2004.12 簡介:晚型博Ⅱ優15於2001和2003年分別通過廣東、海南省和國家品種審定,適宜在廣東、廣西的中、南部,海南省和福建南部作雙季晚稻種植。具有高產穩產、米質較優、高抗稻瘟、制種產量高等突出優點。 2001~2002年參加南方稻區國家區試的初試、複試及生產試驗局乃,產量均居第一位,較對照組合博優903增產7.63 %~17.2 %,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博Ⅱ優15米質為:夜請提重糙米率81.6 %,整精米率66.2 %,長寬比2.6,堊白粒率44 %,堊白度5.9 %,膠稠度44.0mm,直鏈澱粉含量24.6 %,廣東省區試結果為外觀品質2級。稻瘟病全群抗性比85.0 %,其中對廣東省稻瘟病優勢群中C群的抗性比達84.61 %。在廣東、海南及廣西等地大田種植,表現高抗稻瘟病和抗白葉枯病,一般畝產500公斤,高產格獄您棕田塊650公斤以上,比當地主栽品種畝增產50公斤~150公斤。2001至2004年華南地區累計推廣面積已達396萬畝,總計增產稻穀約2.21億公斤,增加農民收入約3.978億元。其中,廣東省累計推廣面積163.89萬畝,增產稻穀約9145.1萬公斤,增加我省農民收入約1.646億元。對緩解我省糧食供需矛盾,提高我省水稻品種綜合水禁迎轎平,增加農民收入以及社會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