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種簡史
化石證據表明,獅子已經在世界的荒野中生存了大約180萬年,並且正式成為地球上最普遍的大型陸地哺乳動物。它們遍布歐洲,亞洲,美洲和整個非洲。據推測,其地理範圍的下降是由於人口數量和活動的擴大以及更新世末期發生的氣候變化,導致大型
哺乳動物的大規模滅絕。系統地理研究的結果支持南部非洲獅子的概念與基因密切相關,但與西部,北部非洲和亞洲的種群不同。根據對來自10個國家的357個獅子的樣本進行分析,認為在更新世和全新世時期,獅子從南部非洲遷移到東非。使用來自南部和東部非洲的26個獅子樣本的DNA分析結果表明,它們之間的遺傳變異很低,存在兩個主要分支:一個位於非洲西南部,另一個位於烏干達和肯亞至夸祖魯 - 納塔爾地區。
克魯格獅雄性以其巨大的
鬃毛在肩膀後面延伸併到達其腹部的下側而聞名,該鬃毛用於識別和證明它們的亞種身份。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南非的幾個獅子型標本被描述和提出為亞種:
1842年,查爾斯·漢密爾頓·史密斯用名為
Felis(
Leo)
melanochaitus 的名字描述了一隻來自好望角的黑鬃獅子。19世紀的自然主義者和獵人認為它是一個獨特的
亞種,因為它的皮毛顏色和黑色鬃毛。
1914年,瑞典動物學家Lönnberg將在比利時剛果加丹加省收集的雄獅描述為Felis leo bleyenberghi的標本。
1929年,奧斯汀羅伯茨描述了一隻成年雄性獅子,用薩比沙漠野生動物保護區的黑褐色鬃毛作為克魯格獅子利奧克魯格里的標本,以保羅·克魯格的名字命名。
形態特徵
克魯格獅的外形和大小與其他非洲國家的
獅子相似。雄性全長包括尾巴約2.6-3.2米,雌性2.35-2.75米;雄性體重為150-250千克,雌性體重為120-182千克;肩高為0.92-1.23米。南非卡拉哈里和克魯格國家公園的克魯格獅平均體重分別為雄性187.5-193.3千克,雌性124.2-139.8千克。這些測量值大於東非獅子的平均重量。一些由博物館獲得的西南非獅標本被描述為具有不同大小,顏色和發育的鬃毛。南非
卡拉哈迪跨界公園( Kgalagadi Transfrontier Park)的一頭雄性克魯格獅,具有部分黑色鬃毛。
克魯格獅最著名的特點是它的鬃毛,只有雄獅才有。獅子年輕時鬃毛呈黃色,隨著年齡增長變黑。最後,鬃毛會變成深棕色。克魯格獅的身體非常適合狩獵。非常強壯的後腿設計用於猛撲,而前腿用於抓取和擊倒獵物。它們也有非常強大的下頦,使它能夠吃自己捕食的大型獵物。
獅子體型大,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頭大而圓,吻部較短,視、聽、嗅覺均很發達。犬齒及裂齒極發達;上裂齒具三齒尖,下裂齒具2齒尖;
臼齒較退化,齒冠直徑小於外側門齒高度。皮毛柔軟。前足5趾,後足4趾;爪鋒利,可伸縮。尾較發達。有“草原之王”的稱號,是非洲的貓科食肉動物。
棲息環境
生活在熱帶稀樹草原和草地,稀樹草原和半沙漠,也出現於灌木和旱林。
生活習性
獅子通常
群居生活,一個獅群約有8到30個成員,平均為17頭。其中往往包含連續的幾代雌獅,至少一頭成年雄獅和一些成長中的獅幼仔。雌獅構成了獅群的核心,它們極少離開出生地。獅群包含2頭成年雄獅,但是肯定只有一頭是領頭的。成年雄獅往往並不和獅群呆在一起,它們不得不在領地四周常年遊走,保衛整個領地。一般它們能夠在獅群中做幾個月到幾年的頭領,這要看它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擊敗外來雄獅。
肉食,常以伏擊方式捕殺其他溫血動物。克魯格獅擁有優秀的視力,良好的聽覺和嗅覺。它們也具有非常快的反應速度,可以讓它們跟上敏捷的羚羊。
主要捕獵像長頸鹿、水牛、斑馬、角馬、野豬和羚羊這樣的大到中等大小的動物。狩獵時當獵物距它大約30米內時,獅子開始加速奔跑。如果獅子足夠接近獵物,它們會抓住或拍打動物,通常在打倒獵物後,獅子會咬住口鼻或喉嚨使獵物窒息。食物通常與整個獅群分享。大約四分之一的狩獵是成功的。雄性獅子每天需要大約7千克肉,而雌性大約需要5千克。
分布範圍
克魯格獅的居住地位於南非
德蘭士瓦省東北部,勒邦博山脈以西地區。毗鄰辛巴威、莫三比克。
自19世紀50年代至19世紀60年代後期,過去曾是南非納塔爾省和開普省的獅子群體在當地已經滅絕。1850年至1858年期間,奧蘭治河以南的最後一支獅子被發現。最後,這頭獅子被轉移到
阿多大象國家公園。
繁殖方式
母獅的妊娠期一般有100-119天,每次可能有1-6個幼仔(通常是2-4個)。幼仔剛出生的時候身上帶有赭石色的斑點,特別是腹部和腿上。幼仔們在四周大的時候開始嘗試吃肉,通常是媽媽回吐給它們半消化的肉食。長到6、7個月的時候,它們就基本斷奶了,這時候身上的斑點也慢慢消失。不過有個別傢伙直到成年都一直帶有這種斑點,雖然很不清晰。孩子們一般會隨著媽媽長到2歲左右,這時候男孩們就面臨嚴酷的獨立問題了。而要到性成熟,雌性得長到2-3歲,雄性則要5-6歲。
變種白獅
克魯格獅是獅子的
亞種之一。但這個亞種卻有白色變種,也是獅子唯一的白色變種。
在南非的克魯格國家公園內和周圍發現的獅子是克魯格獅。唯一記錄在案的白色變體屬於這個亞種。它們被發現在一些野生動物保護區,主要是動物園。
白獅子不是白化病!白化動物沒有產生顏色的遺傳信息。其結果是白化動物具有非常淡藍色、紅色或粉紅色的眼睛,非常粉紅色的皮膚和白色的皮毛(如果它是哺乳動物)。相反,白獅子是一種極為罕見的隱性基因的結果。這種遺傳稀有性被稱為leucism(loo-kiz-im)。哺乳動物的有色物種有著普通的有色眼睛、皮膚等,但皮毛比正常物種要輕得多—— 或“白色”。
並非所有的白獅子都是雪球,隨著獅子長得越來越大,“兜帽式”的雪球白變成了金髮碧眼式,成獅更像是一個可愛的雪花白色石膏像。卡普隆公園動物園的白獅子被命名為“拉姆西斯”(Ramses),意思是“朝陽”。
種群現狀
在幾個南非國家的非洲獅子種群,當地社區通過野生動物旅遊業創造了可觀的收入,這是支持保護措施的強烈動機。
2010年,在三個保護區:
卡拉哈迪跨界公園,克魯格獅的數量估計為683-1397頭。
克魯格國家公園擁有2000多頭,2015年6月,7頭獅子從南非的夸祖魯-納塔爾遷至盧安達的阿卡蓋拉國家公園(Akagera National Park)。
保護級別
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