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縣誌》是南陽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陽縣誌
- 作者:南陽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0年06月
- ISBN:7215009998
《南陽縣誌》是南陽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南陽縣誌》是南陽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本志記述了南陽縣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1作品目錄封面南陽縣誌題詞圖片南陽縣政區圖中國共產黨南陽縣委員會機關南陽縣人民政府辦公樓縣人大常...
南陽縣誌簡要評介 據資料介紹:(南陽)縣故無志,明萬曆中,知縣成遜與教諭宋昂創為之。邑人方九功(萬曆十七年進士,南陽縣人,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稱其事核體簡。清康熙三十年,知縣張光祖,因前令李本深所纂舊志,以屬諸生宋景愈等,重共搜輯,成書六卷,書頗疏陋。自是以後,無賡續為之者。同治...
遵照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十二大精神,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在廣泛蒐集資料,科學分析整理的基礎上,木著詳今略古,旨在重寫建國後三十七年南陽縣衛生事業的發展變化,以達“存史資治”和為《南陽縣誌》的編纂提供可靠依據之目的。作品目錄 封面 南陽縣衛生志 前言 圖片選輯 一九...
此石出自宛城區瓦店界中.碑高43厘米,寬80厘米.厚15厘米,系清代乾隆二十七年石刻門額.現存於南陽市宛城范蠡文化研究會。自北宋年間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共有12種志書世代相承記載春秋末年的軍事家、政治家、經濟學家商聖范蠡故里在原南陽縣境。特別是清康熙三十二年、光緒三十年的《南陽縣誌》中的縣域地圍上...
《南陽市志》是南陽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南陽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發展的歷史與現狀。作品目錄 封面 南陽市志 圖片 南陽市政區圖 南陽市市區圖 南陽市區鳥瞰 醫聖祠 張仲景墓 諸葛草廬 武侯祠山門 郭沫若為張衡墓碑題文 平子讀書台 張衡墓 遊獵 漢畫館 神人鋪首 ...
《登樓》碑無明確立碑時間,但從孫永思的《謁諸葛廬用陶台長韻》可知,碑立於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陶欽夔撰書。碑現已失,碑文見光緒年間的《新修南陽縣誌》。碑刻內容 登樓 高樓縹緲接仙岑,秋日登臨思不禁。蜀漢望迷王氣歇,草廬名在將星沉。紫山影落龐公宅,碧水秋明徐庶心。勝地移從漫惆悵,隔村...
南陽有四大寺八大庵之說,所謂四大寺是南陽故城的東西南北相對稱的四大佛寺院,甘露庵便是八大庵(廣福庵、藥師庵、準提庵、淨土庵等)之一。由於歷史的久遠和歷史的原因其它庵已被湮沒,唯有甘露庵依然存在。清光緒《新修南陽縣誌》有記載。據清光緒《新修南陽縣誌》 載:"甘露庵在東關琉璃橋南,康熙二十一年(...
南陽府文廟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老城區新華東路北側,面對和平街,現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並被稱為“南陽國學講堂”。南陽府文廟曾於2005年榮登台灣明信片。寺廟簡介 南陽府文廟始建於元至元八年(1271年),據《新修南陽縣誌》記載,府文廟舊在延曦門東(先農壇),明末毀於戰火,清順治十年(1653年)...
南陽解放後改稱“南陽縣西關國小”,1952年定現名。《河南教育通史》和《南陽縣誌》對學校的歷史沿革情況都有記載。理念 多年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課改為載體,以德育為先導,以師生的發展為本,營造“文化育人”的氛圍,堅持學科滲透,開展特色育人活動,努力創建...
據光緒三十年(1904年)《新修南陽縣誌》載:“鹹豐十一年(1861年)二月,匪姜太凌由周口經葉縣趨郡城,輕騎日夜行三百餘里,四鼓至消水之三橋灣爭渡,失道遇荷賽老者,劫使引路,老者給之,繞道而行,日出抵東門外,賊疑東南隅奎樓為城門,直趨之,豪深不得渡,及返施北向,值城上炮發,賊退去。”足見奎章...
可分為白、綠、紫、黃、紅、黑6種類型80餘種玉料。安陽“殷墟”出土的玉器中,就有獨山玉製品。現獨山東南腳下的沙崗店即是漢代“玉街寺”舊址。宋、元時,南陽玉雕已開始向海外銷售。明、清時,獨山玉開採及雕刻業已很興盛。清光緒年間,《新修南陽縣誌》載:“豫山產玉,北居之民,多采玉為生”。
潘守廉(1845-1939),字潔泉,號對鳧居士。山東微山縣馬坡鎮人。清末官員,學者。光緒十五年(1889年)進士,曾任河南南陽知縣、鄧州知府。人物簡介 光緒二十五年,任南陽縣令時主持《南陽縣誌》編修。有一子潘復,也作潘馥,曾任北洋政府財政部長、國務總理。其四世祖為明萬曆年間進士,累世為官。主要作品 潘守廉...
賒旗店是河南省地名,初名余家店,簡名余店,亦名賒店,俗稱廟街。其址相當於今賒店鎮寨牆內南部的大部分街巷之地。清光緒三十年《南陽縣誌》載:“店,東北九十里鎮莫知所由起,或曰元分鎮屯田,軍主氏佘而訛也”。地名含義 賒旗店的始建時間及名稱由來、含義,歷來眾說紛紜,各執一說,迄今未查閱到確鑿...
南陽縣誌 孫光澤,明末人,流寇李自成犯境,光澤欲以理卻兵,乃正襟岸幘,徒步詣賊所,與之齗齗辯爭,賊目笑其為,以迀遣之,光澤面赤眥裂,須髯盡張,戟指署賊,不絕口。賊怒,殺之。家人葬其屍青華東門外,墓前植盆玩小刺柏一株以志,迄今柏高二丈,枝葉蔥菁蔽日,邑人共指,以為異雲。按王夫之《永曆...
文殊寺,又名“俺窟沱寺”,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四棵樹鄉平溝村中雷保(今三十里屯),光緒《新修南陽縣誌》有記載,唐貞觀二年(628年)僧人德興創建,寺院重修,香火興盛。文殊寺中的至寶是五株老銀杏樹,號稱世界樹王,皆高達三四十米,胸圍可達五六米,樹齡接近三千年。五棵2800歲的古銀杏樹,前三後...
光緒《南陽縣誌》里有一段話:“過賒旗以南二十里為青台鎮,為舊時軍事要塞,左倚唐河,元初築城,屯軍於此,以圖襄陽”。點點數語,道破所在。再往前追溯,還能見到這樣的文字:唐元和十年,大將李朔遣方城鎮將李榮宗擊淮西青台城拔之。元史平章劉祿築青台城,以圖襄陽。延至裕代,憑唐河之優,賴唐(唐河...
光緒年間,南陽知縣潘守廉集議重修《南陽縣誌》,委於張嘉謀辦理。他不辭辛勞,更定凡例,博採資料,詳加考實,親自撰寫,歷時6年,4易其稿,最後定為8冊12卷,約30餘萬言。其內容上自天象日星,下及山川河流,顯而人倫自用,微而昆蟲草木,無不備載,保存了春秋戰國以來,社會生活各領域及地理、物產、資源、...
任學椿,清代舉人。在河南南陽地區創辦南陽縣師範傳習所。人物生平 1891年(光緒十七年,辛卯),考取舉人。1904年(光緒三十年,甲辰),參與編修《新修南陽縣誌 》,出任分篡。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丁未),舉人任學椿在南陽創辦了南陽縣師範傳習所,其後數易其名,最終定名為南陽師範學院。親屬成員 侄子:...
社旗三中坐落在賒店古鎮,位於縣城紅旗路西段。 賒店鎮由來已久。清時為河南省四大名鎮 ( 朱仙鎮、回郭鎮、荊關鎮 ) 之一。賒店鎮源來 據清光緒三十年《南陽縣誌》載:“育水以東唐泌之間賒店亦豫南巨鎮也,在城東北九十里。”清乾隆、嘉慶年間商業興隆,繁榮異常。水運發達,南通荊楚,北達幽薊,東連閩浙,西...
地方志書記載五百年不斷,明清一直到現代,明嘉靖《河南通志》、清順治、康熙、雍正年間的《河南通志》、明嘉靖年間的《南陽府志》、明萬曆年間的《兗州府志》,清康熙、光緒年間的《南陽縣誌》,新中國成立後的《南陽地區志》、《南陽縣誌》均載:春秋宛縣南三戶里,又名“橐”、“五戶”,是范蠡故里。圖...
據清光緒三十年新修《南陽縣誌》載:"桐河,北魏之洞川也,出橋頭鎮有泉上出,多蚌蛤,秋夜月明中網之,輒得珍珠粒所謂宛珠也,史記故一名珍珠泉"。河即以此得名。發源於方城縣小谷莊村南,南流經華莊入社旗縣境,經橋頭鎮向南到大宋莊入南陽縣境匯小青河,下游稱桐河。幹流全長28公里,縣境控制流域面積59...
據《辭海》、《襄陽縣誌》和《南陽縣誌》記載:“朝陽城,因在朝水之北而得名。北距河南鄧縣,南距樊城各60里。”東漢朝設定“古朝陽縣”即以其地為治,南朝宋廢毀。據清《襄州區志》載,朝陽城“今黑龍集南五里,俗訛為朝王城,……北距鄧州,南至縣冶各八十里,漢置朝陽縣,即以其地為治府。”自...
清光緒三十年的《南陽縣誌》稱:“桐河,北魏之洞川也。出橋頭鎮,有泉上出,多蛤蚌,秋夜月明中網之,輒得珠粒,所謂宛珠(注)也。史記故一名珍珠泉(何昱有《桐源記》)。”由此看來,珍珠河產珠的歷史極為久遠,以致把泉源稱作珍珠泉。珍珠河之名由珍珠或珍珠泉而來該是不容置疑的。此外,發現於珍珠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