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寺(河南省魯山縣文殊寺)

文殊寺(河南省魯山縣文殊寺)

寺在中雷保(今三十里屯),光緒《新修南陽縣誌》有記載,唐貞觀二年(628年)僧人德興創建,寺院重修,香火興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殊寺
  • 外文名:Manjusri Temple
  • 時間:唐貞觀二年(628年)
  • 創建者:僧人德興
  • 記載於:光緒《新修南陽縣誌》
寺在中雷保(今三十里屯),光緒《新修南陽縣誌》有記載,唐貞觀二年(628年)僧人德興創建,寺院重修,香火興盛。
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文殊寺
文殊寺
魯山文殊寺的神奇傳說,方知千年古銀杏樹的聲名顯赫。
文殊寺位於魯山縣西南部的四棵樹鄉平溝村,由於該寺建在海拔1112米高的俺窟沱山,又名“俺窟沱寺”。清道光二十五年《重修文殊庵俺窟沱碑記》中,對文殊寺專門進行了描寫,“魯邑西南偏山坳之間,舊有文殊庵俺窟沱寺,白云為藩,青嶂為屏,綠竹映階,銀杏封宇,即古之丹邱殊林無以過之”。可見當年文殊寺風光的優美和寺院的興盛。
關於文殊寺的誕生,有一個與佛家相關的故事。
據傳,唐武宗會昌元年,即公元841年,日本高僧慧萼從山西五台山敬請了一尊觀世音菩薩像,自浙江普陀乘船回國,由於行船觸礁,水面現鐵蓮花,慧萼領悟到觀世音菩薩不肯離開中國東渡日本,於是立即祈禱應允,在今浙江舟山建“不肯去觀音院”,鐵蓮花旋即退去……
慧萼帶觀音菩薩像途經魯山時,曾在今日文殊寺的銀杏樹下小憩。後人為紀念觀音不肯去日本,就在銀杏樹下建起了文殊庵,並逐漸演化為今日的主殿供奉文殊、東殿供奉觀音、西殿供奉魯班的格局。
這是美麗的傳說。至於文殊寺興建的真正原因,並無史料記載。據寺內現存的兩塊石刻《碑記》所載,該寺建於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數百年滄桑巨變,文殊寺經歷了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弘治丁巳年(公元1498年)、萬曆辛卯年(公元1591年)及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等數次大修。因為當時人煙稀少,山道崎嶇,據說建寺用的磚瓦全是由山羊馱上去的。上世紀40年代,寺院被毀,只剩下西偏殿幾間低矮的房子。可喜的是,5棵銀杏樹歷經千年風雨,依然保存了下來。我們今天看到的文殊寺,重修於1995年,由5間正殿、3間西殿、3間東殿等30間房屋和2個小亭子組成,占地10畝左右。
文殊寺的銀杏樹系三雌兩雄,樹齡有說3000多年,有說2000多年,但所有說法都是千年以上,可見它們的古老。這些老壽星們雖歷經千百年風雲變幻,見證無數次酸辣苦甜,但它們依然枝幹挺拔,綠葉婆娑,為後人罩下滿地濃蔭。
文殊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