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第八中學

南陽市第八中學

南陽市第八中學的前身是南陽縣二中,始建於1949年春,1958年創建高中,1979年被確定為縣重點高中,1994年撤地設市後更名為“南陽市第八中學校”,系南陽市首批命名的A類高中,2004年10月又晉升為南陽市示範性高中。學校現有三個校區,90餘個教學班,在校學生7000餘人,是南陽市規模較大的A類高中之一。

截止2019年南陽市八中已成為教育集團並分為三個校區。

新校區位於南陽市北京大道和雪楓路交叉口。

潦河校區位於臥龍區潦河鎮,距市中心12公里,毗鄰南鄧公路;

北校區位於中心城區北京路北部,毗鄰蘭湖森林公園和南水北調大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陽市第八中學
  • 英文名:Henan Nanyang No.8 Middle School
  • 簡稱:市八中
  • 校訓: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勤奮樸素,努力向上。
  • 創辦時間:1949年
  • 所屬地區:河南南陽
  • 類別:公立高中
  • 學校類型:市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 學校屬性:普通高中
  • 主要獎項: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實驗樣本校 
    河南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先進單位 
    河南省文明學校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試點示範學校 
    河南省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 
  • 現任校長:王滿
  • 知名校友:宋照肅
  • 教學班:90餘個
  • 在校學生:7000餘人
學校概況,校風,教風,學風,學校簡史,校名沿革,知名校友,學校大事記,

學校概況

學校師資力量極高,現有在崗教職工315人,專職教師283人,其中特級教師、名師2人,高級教師72人,中級教師116人,省級學校帶頭人、骨幹教師19人,市級學科帶頭人24人,市級骨幹教師32人,已取得研究生學位和正在攻讀研究生的有32人。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原甘肅省委書記宋照肅畢業於八中。1977-2009年,共為高校輸送合格新生16000餘人,其中獲士學位的2300餘人,留學海外和攻讀研究生的1383人,考入北大清華等國家一類大學的250多人。
學校分為三個校區
校本部
校園總建築面積80250平方米,教學區及主要配套建築設施位於校園南側,自西向東依次為辦公樓、教學樓、報告廳綜合樓及公寓餐 廳綜合樓。其中辦公樓建築面積6693平方米,地下停車場建築面積9430平方米;教學樓四棟,建築面積18048平方米,可容納96個教學班;報告廳綜 合樓設計包括圖書閱覽室、計算機教室、功能教室及報告廳,總建築面積7224平方米;學生公寓及餐廳總建築面積38855平方米,含882間宿舍,可滿足 7000名學生食宿。二期體育廣場建設項目在校園北側,包括標準化籃球場、足球場及田徑場地等。
潦河校區
又名潦河八中,目前為高三校區。
北校區
又名南陽市十五中,2018年五月併入。
  
長期以來,學校堅持“以育人為本,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和創新能力”為辦學理念,堅持“育創新型人才,建示範性高中”的辦學目標,實施“領導決策,處室管理,年級負責”的辦學方略,形成了良好的校園“三風”和以“敬業、奉獻、團結”為核心的“八中精神”,學校先後榮獲“河南省食品衛生先進單位”、“ 招飛工作先進單位”、南陽市“百佳校園”、“文明單位”、“教育教學先進單位”、“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學位管理先進單位”等數十個省市級榮譽稱號。
志存高遠,敢為人先,搶抓機遇,負重奮進。把八中打造成為省市內領先的高品位、有特色的學校,是新一屆領導班子及全體教職工矢志不渝的追求。

校風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勤奮樸素、努力向上。
南陽市第八中學

教風

嚴謹耐心、紮實認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

學風

勤學好問、刻苦鑽研、孜孜不倦、持之以恆。

學校簡史

1948年秋創辦,1949年2月開始招生。其前身僅為占地15畝的中心國小,房舍陳舊簡陋,年久失修,僅經過簡單修葺而投入使用。招生之始,同時招收一二年級各兩個班。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新中國的主人公思想激發師生煥發出極大的工作學習各級性。教師嚴謹治學,勤奮工作;學生刻苦讀書,努力拚搏。50年代初,學校借鑑蘇聯的教學經驗,改變中國的傳統教學方法,強調知識傳授,提倡“五愛”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1954年,學校注重教改,教學研究蔚然成風,教學方法明顯改進,教學質量步步提高。這期間,課外活動廣泛開展,活動形式多樣化,生動活潑,激發了學生的旺盛活力。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開展社會政治運動的宣傳工作。1957年底,反“右派”鬥爭擴大化,部分教師被打成“右派”,擾亂了教師隊伍,重挫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1958年的“大躍進”,師生大煉鋼鐵,淘鐵沙,勞動代替了教學,嚴重破壞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教學質量明顯下降。1959年秋全國遇上“三年經濟困難”,生活極度困苦,然而學校在“左”的思想的下,上“大躍進”課,搞所謂“滿班紅”、“全百分”,過多地參加社會勞動,影響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教育與教學質量繼續受損。
1963年中央頒布《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草案),強調學校以教學為主,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堂教學以教材為主,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正常的教學秩序得以恢復。教學與生產勞動協調發展。學校領導認真落實上級政策,務實肯乾,全體教師廣泛開展教研活動,深鑽教材,把握重點,深入淺出,精講多練。學校加強德育工作,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學雷鋒、學英雄活動。課外活動豐富多彩,學生的身心得到發展。學校的教學成績突出,升學人數逐年增加,社會影響越來越大。
1966年“文革”爆發,學校工作頓時陷入癱瘓。教師參加縣裡75天“文化大革命”訓練班,學生參加“紅衛兵”組織。所謂的“無產階級司令部”、“毛澤東思想戰鬥隊”紛紛建立。年底,師生開始搞所謂的“革命”的全國性大串聯。學校的教學工作――時間無從談起。
1967年,學校成立了“二七”、“河造總”、“摧資”多個山頭組織。文攻武衛,武鬥衝突不斷。學校部分領導、教師、學生橫遭批鬥、毆打。學校一時間烏煙瘴氣。下半年,雖然上級提出“複課鬧革命”,但由於造反派頭頭的黃加破壞,“複課鬧革命”最終無法實現。教學工作嚴重受損。無休止的打鬥,不知其期。
1968年,拋出“候王建議”,大部教師返回原籍,骨幹教師大部分離校,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極大地影響學校教學。
1969,學校成立“革委會”,“貧下中農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學校,因大老粗領導管理學校;教師是臭老九,成為無產階級專政對象,教學秩序更加混亂。學校中教學為中心被否定。“開門辦學”被大肆鼓吹,提倡“學工”、“學農”,教學工作棄這不顧。無止的生產勞動,批判“資產階級教育路線”,致使教育質量一落千丈。
1973年,周總理做出了糾“左”的種種努力,教學工作剛剛趨於規範,但很快就被“四人幫”誣為“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回潮”,學校重新陷入欲教不能、欲學學不成的反常局面。批判“智育第一”的聲浪,一時甚囂塵上。此時“四人幫”利用張鐵生這位所謂“反潮流英雄”、“馬振扶事件”以及所謂的“朝農經驗”大做文章。“知識越多越反動”、“讀書憮用論”種種奇談怪論泛濫成災。校領導雖然排除干擾,維持教學穩定,保持正常的教學秩序,但“左傾”之勢來勢兇猛,無法阻擋。辦工廠,辦農場,學校完成了工廠、農場,學工學農替代了教學。學校中以教學為中心難以實現,教師欲哭無淚,欲罷不能。“文革”十年,各行各業均受重創,教育這塊陣地更是重災區。此事教育的悲哀,亦是國家、民族的不幸。
1976年,一舉粉碎“四人幫”,終於迎來了教育的大好春天。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1978年十一屇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徹底推翻了“四人幫”炮製的“兩個估計”,平反了冤假錯案,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氣開始出現,極大地激發了師生教書學習的積極性。學校乘時代春風,加強領導,建全制度,整個工作調整到以教學為中心上來,抓教師隊伍的充實、調整、管理;把好生源質量關,改進了招生考試辦法。教師團結,刻苦鑽研,教風正,學風濃,教學成績迅速上升。1977-1981年高考中升學率均在南陽縣乃至南陽地區前列,贏得了上級領導與各界的好評。1981年被上級定為南陽縣重點高中,1983年被定為南陽地區重點高中。
1981年後,學校在新一層領導班子的領導下,進一步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教學為中心,狠抓德育不放鬆,完善學校規章制度,抓領導班子建設,調整教師隊伍,常抓教職工的暖人心工程,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促進了教學工作的健康發展。1982年,南陽縣調整布局,學校的教師隊伍進一步壯大,學校領導抓住大好機遇,落實教學環節,使教學工作又上一個新台階。
1984年,新一屆班子誕生,務實肯乾、艱苦努力,無論是教學與建設均有較大的發展。
1989年後,學校在教學工作中,針對我校的學生實際情況,求真務實,提出:“低起點、嚴要求、勤鞏固、細消化”的口號,發揚苦拼實幹的傳統精神,落實教學中的諸多環節,加強內部管理,制訂行之有效的制度,教學成績逐年上升,受到了上級領導的表彰和獎勵,贏得社會的廣泛讚譽。
1996年後,學校面臨招生規模擴大的良好發展機遇,推出年級負責制,加強對教師與學生的管理。實行素質教育,改革課堂教學。針對教師隊伍驟增,青年教師多,教學經驗不足的特殊情況,學校創設督導室,發揮老教師的作用,督導評課,有效地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成長,儘快地滿足了教學需求。改善領導機構,注入青年活力,實行中層領導競聘制,充分相信民眾,民主選舉,教師隊伍逐年增大,教師的學歷結構發生重大改變,到校工作的青年教師全部是本科生,改變過去專科生多於本科生的狀況,部分研究生充實到教師隊伍中,教學成績大為提高。新形勢下,學校大膽推出競爭上崗、全員聘任制,極大地激勵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有力地推動了教學水平的提高。學校積極開展教研活動,發揮備課組的集體優勢,發揮骨幹教師的模範帶頭作用。進一步完善與加強年級負責制,充分調動年級的主觀積極性,強化制度落實,收到明顯效果。
2000年以後,學校抓住大好機遇,廣開財源,厲行節約,自力更生,積極改善辦學條件,加大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驕人的業績。2000年建成辦公大樓,面積為4668平方米,2001年7月建成面積3728平方米的女生公寓一幢;2002年7月建成面積2170平方米的3號教師公寓;2003年建成面積為4200平方米2號男生公寓與面積1515平方4號教師公寓;2004年秋建成4100平方5號教師公寓;臥龍校區建成9800平方學生公寓,2000平方米的食堂,新建大門和運動場,正在建設中的教學科技樓預計2005年8月落成,面積9672平方米。標準的塑膠跑道正在施工中。同時加快了教學設施現代化建設: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學評估系統建成;更新充實了圖書設備,已經能滿足師生的閱讀需求。
每年的生源年年增加,辦學規模年年擴大,2004年秋,八中與七中合併,學校規模更大,教師隊伍擴大,這既是新的發展機遇,也是新的挑戰。新一屆領導,解放思想敢想敢幹,開拓進取,勇於探索,重大事情廣泛急救教職工意見,民主決策、民主治校。繼續實行競爭上崗,全員聘任制,教職工保持極大工作熱情,努力乾好本職工作,互相學習,人人爭先。學習衡水經驗,進一步強化落實每周的教研活動,開展經常性的聽課評課的活動,加快了青年教師的成長。大膽進行教改嘗試,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校名沿革

“南陽第三完全國小”創建於20世紀20年代初,當時的第一任校長為付春蒲,第二任校長為南陽教育界的名人張子倬。
20世紀30年代,更名為“南陽第五區中心國小”。高立先曾任該校校長。
抗日戰爭時期,又更名為“安眾中心一校”。付新甫、付均甫曾先後任該校校長。
1948年秋王一中等人,在縣政府支持下,經多方努力,籌建中學,改國小為國中,於1949年2月開始招生。當時定名為“潦河聯合中學”,不久,更名為“南陽縣潦河中學”。
1956年學校更名為“南陽縣二中”。
1960年7月,隨著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增設兩個高中班,更名為“南陽市第二完全中學”。
1961年7月,南陽縣、市分別建制,學校更名為“南陽縣第二完全中學”。
1962年7月,根據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學校高中班停辦,學生下放回鄉,學校全部辦成國中班。
1969年5月,根據“文革”特定的形勢,始辦高中班,實行公社、大隊、學校三推薦的辦法錄取學生。學校始有公社領導,名稱也改為“潦河公社完全中學”。
1981年學校被定為縣級重點中學,更名為“南陽縣第二高中”。學制由二年制改成三年制。
1983年,學校被地區教育局定為地區重點學校。
1994年南陽撤地設市後,市、區學校統一排序,於1995年元月學校更名為“南陽市第八中學校”。
2002年被市教育局評為A類高中。
2004年秋被評為市級示範性高中。由此學校進入一個新台階。
2009年10月24日,南陽市八中(原南陽縣二中)建校60周年慶典活動在潦河校區隆重舉行。市八中58屆校友、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宋照肅,省紀委常委、秘書長萬里光等應邀出席慶典儀式。市領導李天岑、陳光傑、秦俊、張振強、賀國勤等,與各界人士及市八中海內外各屆校友等1500餘人參加慶典活動。
2016年9月1日,南陽市八中新校區正式啟用。作為學校主校區,2300餘名高一新生和高二全體學生將如願進入新校區就讀。
2018年5月,南陽市十五中正式納入南陽市第八中學教育集團,設為南陽市八中北校區,與八中實行一體化管理,管理互通,師資共享,研訓聯動,質量同進,文化共建,形成統一管理制度,統一教師配備,統一教學教研。
60周年校慶60周年校慶

知名校友

郭國三,59屆校友,原洛陽市委書記,河南省統戰部部長,政協副主席。
宋照肅,歷任甘肅省省長、省委書記、甘肅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原第十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共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中共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趙世超,原陝西師範大學校長。
王新超,原河南省電力工業局副局長。
王天澤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副校長。
鄭蘭哲 ,北大學位辦主任。

學校大事記

法制教育常抓不懈
多年來,學校重視加強對師生進行法制教育。結合全區“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學校邀請南陽監獄二監區來校為師生作法制教育報告會,服刑學員以真實的事例現身說法,使全體師生思想受到了洗鍊,法制教育起到了真正的警示震撼作用。
助殘日獻愛心
2004年5月16日是第14個全國助殘日。全體師生在學校黨支部、團委會的統一組織下,慷慨解囊,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為殘障兒童獻愛心,師生共捐款3780元,為助殘日獻上了一份深情的禮物。
舉行第27屆運動會
2004年5月15日上午,學校在運動場舉行了第27屆田徑運動會開幕式,李文周副校長致開幕詞。在隨後兩天的比賽中,224名運動員參加了28個項目的比賽,有6名運動員打破7項校運會記錄。運動會取得了圓滿成功。
高考成績再創新高
經過全體師生的奮力拚搏,2004年我校高考取得喜人成績,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報考1428人,上線1365人,上線率達95.6%,本科上線525人,上線率為36.8%,比03年增加93人;培優成績顯著,重點線以上91人,其中文科15人,理科76人;理科630分以上15人,650分以上7人,660分以上3人,三三班金家洲同學以673分位居臥龍考區第一名。截止2004年9月1日,我校2004屆畢業生被高校錄取1061人,錄取率為74.3%。
校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經歷2003年學校快速發展後,2004年秋,我校辦學規模、辦學條件、師資隊伍等建設再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根據省教育廳關於加快發展高中教育和市教育局關於創辦優質高中的要求,臥龍區教體局決定將南陽市七中併入八中。為滿足人民民眾對優質高中教育資源的迫切需求,臥龍區委、政府高度重視,將八中建設列為區十大建設項目之一。在上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關懷下,學校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克服重重困難,在臥龍校區新建面積9800平方米學生公寓、2000平方米食堂各一座,新建了運動場和校大門,在潦河校區新建面積4100平方米教工宿舍樓一棟,並對兩校區的內部設施進行了最佳化和升級上檔。
2004年7月15日,臥龍區教體局王連照局長,錢鋒副局長來校宣布兩校合併的決定.
8月18日上午,南陽市副市長馮曉仙、臥龍區區長王吉波為臥龍校區揭牌,市教育局長齊文生、區委副書記王志凱以及區人大、政協等各級領導出席了揭牌儀式,這標誌著八中“一校兩址、統一管理”的資源整合工作圓滿完成。
8月20日,擴大的學校校務委員會通過了《南陽市八中關於對原高一、二年級教師和三處人員實施全員聘任的試行方案》,正式對原七中、八中教職工進行了雙向聘任。東西校區共聘任教職工283人,其中東校區123人,西校區160人。
8月31日臥龍校區迎來了第一批一年級新生,新學年各年級人數為一年級24班1680人,二年級22班1743人,三年級25班2196人,全校共71班5619人。
經過整合,學校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城鄉結合的區位優勢更加明顯,最佳化組合的師資力量更為優秀,學校實現了跨越式的大發展,將更好地發揮名校的示範帶動作用,為我市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黃興維市長來校慰問教職工
2004年9月10日,教師節。南陽市市長黃興維帶領市委、政府、人大、政協、教育局等相關部門領導來到我校臥龍校區,向奮鬥在教育教學工作一線的我校教職工表示慰問。
黃市長饒有興致的參觀了學校,在聽取學校領導的匯報過程中,黃市長關切地詢問起學校工作和師生生活情況,並充分肯定了學校克服任務重時間緊的突出矛盾,圓滿完成了兩校區的開學就緒工作。
臨行前,黃市長深情囑託大家,要鼓足幹勁,團結拼搏,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充分發揮工作激情,努力推動學校工作良性快速發展。
學校被評為市級示範性高中
2002年,全市高中學校督導驗收定類,我校被評為首批命名的A類高中之一。兩年來,學校領導高瞻遠矚,面向未來與發展,將成績當基礎,將壓力作動力,將學校發展大計放在工作首位。全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發展步伐,帶領全體師生一道團結拼搏,艱苦奮鬥,努力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
2004年秋,南陽市教育局對全市91所高中進行綜合評估驗收和重新劃類。2004年10月20日,南陽市教育局評估驗收小組一行六人在區教體局王連照局長等領導的陪同下,深入我校兩個校區,對照評估驗收細則,對學校的辦學條件、教育教學等全面工作,進行了認真的評估驗收。11月10日,全市高考總結會議通報了此次評估結果,我校被評為市級示範性高中。
區教體局來校調研
我校被評為市級示範性高中後,王連照局長親自帶領業務副局長張紹月、普教科科長王軍龍和區教研室部分學科教研員,於2004年11月15日至18日,對我校進行了為期四天的調查研究工作。此次調研分別以召開教師座談會和班級學生座談會及學生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學校教學工作、學生學習生活情況、教育教學研究管理情況及後勤管理情況等作了深入細緻的調研,在肯定已取得成績的基礎上,圍繞八中教育教學質量提高這箇中心,廣泛發動教師和學生獻計獻策,共商八中發展大計。調研中側重了解當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重視師生為學校發展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旨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從而迅速提升我校在中心城區市級示範性高中的發展格局中的地位。
教科樓招標
為了進一步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提升辦學品位,學校多方籌措資金,準備在辦公樓東新建建築面積9672平方米教學科技樓一棟,內含電教室、語音室、理化生實驗室、勞技室。2004年12月14日,經過公開招標教科樓一期工程由南陽市盛華建築公司中標,工程於2005年元月初開工,預計2005年8月底竣工。
考察河北衡水中學
河北衡水中學以顯著的教學質量和獨具特色的辦學風格被教育界稱為“衡水現象”。為了學習先進經驗,加強教學與管理,提高辦學質量。2004年12月9日至11日,學校組織部分學校領導、教研組長、班主任一行52人的首批考察組遠赴衡中考察。衡中獨特的教研教改、內部管理、精神風貌均給人以深刻的啟發思考。考察歸來,學校各年級、班級、學科、處室立刻行動起來,掀起了學習衡中精神的熱潮。
重視心理教育
2002年以來,學校多次邀請心理學專家來校為師生做心理諮詢和講座,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師生的歡迎。2004年12月18、19、22日,南陽師院心理學教授程迪、丁新勝等到來校開展心理諮詢活動,並給全體教職工作了《教育的人性化與學生心理健康》主題講座,使全體教職工深受啟發。
新校區啟用
2016年9月1日,南陽市八中新校區正式啟用。作為學校主校區,2300餘名高一新生和高二全體學生將如願進入新校區就讀。
南陽市十五中納入市八中教育集團
2018年5月,臥龍區基礎教育領域集團化辦學、一體化管理全面邁進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南陽市十五中正式納入南陽市第八中學教育集團,設為南陽市八中北校區,與八中實行一體化管理,管理互通,師資共享,研訓聯動,質量同進,文化共建,形成統一管理制度,統一教師配備,統一教學教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