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第一中學校,始建於1903年,是由南陽市教育局主管的一所公辦中學,是河南省示範性普通高中、南陽市級示範性高中,是河南省首批綜合創新高中、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首批中芬合作創新示範基地學校。
南陽市第一中學的前身是始建於1752年的宛南書院,1903年改書院為學堂;1959年和1978年,學校兩次被確定為河南省重點中學;2002年,學校由老城區東關書院街舊址遷入南陽市建設東路1366號;2005年,學校成為河南首批省級示範性高中。
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占地面積13.5公頃,建築面積10餘萬平方米;由校本部、國際部、南中分校和復讀學校四部分構成,有96個教學班(其中4個六年級一貫制實驗班、84個普通班,8個國際部班),有6152名學生;有教職工432人。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辦學規模,教學建設,師資力量,合作交流,辦學成果,學生成績,教師成績,學校榮譽,文化傳統,學校標識,精神文化,社團文化,現任領導,知名校友,
歷史沿革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知府朱璘於東院設南陽書院為之府書,後廢,“南陽書院”由此而名。
清朝乾隆十六年(1751年),南陽知府莊有信建房改寺院為書院,時名“宛南書院”,學者三百餘人。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命名為“南陽府中學堂”,同年又定名為“宛南中學堂”。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楊鶴汀任南陽府立中學堂監督。
民國元年(1912年),“宛南中學堂”與“南陽公學”合併,更名為“宛南第一中學堂”,屬南陽縣管,學校為舊學制,修業年限4年;同年,教育部令將“學堂”改為“學校”。
民國2年(1913年),因戰事影響(二次革命)學校停辦,所有教具、圖書、儀器均蕩然無存。
民國3年(1914年),更名為“南陽中學校”。
民國4年(1915年),被當時河南省政府命名為“河南省立南陽中學校”,收歸省辦。
民國8年(1919年),南中300餘人參與“五四運動”。
民國9年(1920年),按河南學校順序改稱為“河南省立第五中學校”。
民國12年(1923年),郭寶鈞任校長。
民國13年(1924年),學校改三年制初級中學。
民國17年(1928年),董作賓到校執教。
民國19年(1930年),增設高中普通預科兩班,每年招收高、國中各兩個班,200名學生。
至抗日戰爭前夕,在南陽的八所中等學校中,除省立南陽中學外其餘均為初級中學。
民國21年(1932年),改高中預科為高中師範科。
民國22年(1933年),高中師範科停招,重招高中。
民國23年(1934年),學校復名為“河南省立南陽中學校”,高中師範部、高中部、國中部共有10個班。
民國25年(1936年),南中為燕大系教師接管,北大系教師全部退出。
民國26年(1937年),全校高中、國中各6個班。
民國27年(1938年)春,日寇侵犯南陽,高維昌校長主持學校遷往內鄉縣西南張集鎮青山腳下,重新建校。
抗日戰爭時期,學校辦進步刊物,如《龍崗》、《前哨》(其中《前哨》還出了單本);學校改為六年(初高中)一貫制(南中被選為全國兩個試點之一)。
民國28年(1939年),校長高維昌作詞,教師嵇振民作曲創作《南中校歌》。
抗戰爆發後,學校輾轉河南省內鄉縣張集鎮,後又轉至陝西歧山縣周公廟繼續辦學,一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後,學校才又返回河南省南陽市東關書院街。
民國29年(1940年),試辦六年一貫制一個班。
民國30年(1941年),三年制一個班,六年一貫制兩個班。
民國33年(1944年),全部過渡為六年一貫制。
民國34年(1945年)春,日寇逼近宛西,南中師生經淅川、龍駒寨、商南、越秦嶺、過西安,輾轉落腳陝西省岐山縣周公廟辦學,底返回南陽中學舊址。
1948年11月4日下午,南陽中學部分學生被國民黨第十三綏靖區王凌雲部裹挾南遷,後部分學生返校,部分學生隨軍顛沛至越南,被羈四年後輾轉至台灣;同年12月,政府委派吳麗泉接手南中工作。
1949年2月,學校恢復招生,沿用“河南省立南陽中學校”校名,增設一年制,二年制,三年制師範班,國中高中均為三年制。
1953年,郭沫若為南中圖書室題字“魯迅圖書室”。
1954年,學校更名為“河南省立南陽第一中學校”。
1958年初,學校停招國中班,專設高中。
1959年,學校更名為“河南省立南陽市第一高級中學校”被確立為省重點高中。
1966年,受當時“文化大革命”的影響,學校停課鬧革命。
1969年11月,複課鬧革命。學校更名為“南陽拖拉機廠配件廠‘五七’學校”,學校在文化大革命中有恢復為完全中學,學制由原來的高、國中各三年改為高、國中各二年。
1971年,學校更名為“南陽市第一中學校”。
1978年,學校再次被確認為省重點高中,國中由原來的二年制改為三年制。
1981年,高中二年制改為三年制,停招國中班。
1983年,學校只辦三年制高中班。至此,學校才轉變成全日制三年制普通高中。
1985年,學校在校學生一、二、三年級各6個班,1000餘人。
1994年12月,南陽撤地設市,學校仍為“南陽市第一中學校”。
2002年8月,南陽市一中由老校址東關書院遷入新校區——南陽市建設東路1366號;同年10月,學校被評為市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2005年,學校被評為河南省首批省級示範性高中;同年,學校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2009年,南陽一中高考復讀學校招收第一屆復讀生。
2011年,學校與美國托馬斯·傑弗遜高中合作的中美國際班項目獲河南省教育廳審批。
2012年5月,南陽一中分校尚藝藝術部成立;同年10月,學校與美國中央密西根大學簽訂“姐妹學校獎學金”項目協定。
2016年9月9日,增掛“南陽中學”牌匾。
2019年9月,被教育部、人社部表彰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同年12月17日,學校舉行新校區開工奠基儀式。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據2020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占地面積13.5公頃,建築面積10餘萬平方米,由校本部、國際部、南中分校和復讀學校四部分構成,有96個教學班(其中4個六年級一貫制實驗班、84個普通班,8個國際部班),有6152名學生。
截至2019年12月,學校新校區處於建設之中,新校區投資9.9億,規劃占地750畝,規劃138個教學班,可容納7000餘名學生就讀。
教學建設
- 基礎設施
截至2019年5月,學校有教學樓、報告廳、餐廳、學生宿舍樓等基礎設施,校內建有鐘塔、風帆觀禮台、指南針雕塑、大師園、校史館、尊師亭、三公碑、漢畫牆、樹人碑雕塑。
- 獎助學金
據2020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南中“樹人獎”、金濤育才獎學金、南中“新銳獎”等獎、助學金。
師資力量
截至2019年6月,學校有教職工413人,其中國家級、省級教學名師23人,省級以上骨幹教師97人。
全國優秀教師:王振虎(2009年)
全國模範教師:黃迎輝(2014年)
全國中國小優秀班主任:黃迎輝(2014年)
河南省先進工作者:杜遂成(2014年)
河南省中國小優秀班主任:劉光輝(2017年)
河南省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楊文普(2018年)
南陽市優秀教師:杜遂成
南陽市中國小名師:杜遂成
合作交流
截至2013年5月,學校國際部開設有中美國際班、中新國際班和普通國際班;中美國際班由學校和美國德克薩斯州托馬斯·傑斐遜高中聯辦,學生可憑在南陽市一中高一、高二在校成績赴美國就讀高中課程,以美國高中畢業生身份參加美國高考,也可以在免托福考試的前提下,直接申請美國大學,同時申請獎學金;中新國際班由學校與新加坡輔仁預科學院、SSTC學院聯辦,學生在國際班就讀兩年,完成中國國內高中課程後,赴新加坡強化A-Level課程,參加A水準考試;普通國際班學生留學方向確定後可轉入中美國際班或中新國際班就讀。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 高考成績
2016年至2019年,學校有3人獲河南省高考第一名,1人獲高考全省第二名。
2013年高考,學校1人獲南陽市文科第一,1人獲南陽市理科第一;一本進線人數904人,南陽市文科前五名,理科前三名及第五名均來自南陽一中;13人超清華、北大錄取線,實際錄取9人,清華大學5人、北京大學4人、香港中文大學1人、新加坡國立大學1人、空軍航空大學1人。
2014年高考,學校1人獲南陽市文科高考第一,2人獲南陽市理科高考第一;一本上線1106人,一本過線率整體達到70%。
2015年高考,學校一本上線1282人,其中應屆973人,往屆309人;1人獲南陽市文科第一、河南省第八名;南陽市文科前十名,學校占8名,只有第七、第十名為外校學生;全市理科前10名,學校占4名,前20名,學校占10名。
2016年高考,一本共上線1266人,應屆979人,往屆287人,文科210人,理科1056人;學校1人以660分獲河南省文科第一,1人以709分獲河南省理科第一;一本上線總人數1266人,其中應屆979人,往屆287人;理科1056人,文科210人;文科南陽市前十名,該校占8名,前20名占15;理科前十,學校占4名,前20占9,前30占18;理科650分以上99人,600分以上455人;文科600分以上18人。
2017年高考,學校一本上線1541人。
2018年高考,學校1人以689分獲河南省文科第一,1人以701分列省理科第八名、市理科第一名;一本上線1654人,比2017年增113人;應屆一本上線率達89.6%;全市前10名,該校文科占9人,理科占6人;全市前20名,該校文科占18人,理科13人;全市前30名,該校文科占26人,理科20人;600分以上626人,650分以上102人;10人升入清華、北大。
2019年高考,學校一本上線1656人,一本上線率達89.9%;1人以658分獲南陽市文科第一名,1人以655分獲南陽市文科第二名,1人以701分獲南陽市理科第一名,1人以695分獲南陽市理科第二名;南陽市理科前10,學校占5人,前20占11,前30占16,前40占20;南陽市文科前10,學校占7,前20占14,前30占22,前40占29;10人升入清華、北大。
- 素質成績
2008年,第22屆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學校獲河南省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2項。
2012年,首屆河南省中學生技術設計與創新成果評選活動中,學校代表隊獲3人次二等獎、3人次三等獎。
2013年,河南省第二屆中學生技術設計與創新成果評選暨教育部-樂高“技術教育創新人才培養計畫項目”成果展示活動,學校代表隊獲3人次二等獎、3人次三等獎。
2016年,首屆“登峰杯”全國中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總決賽,學術作品競賽,學校《青少年吸菸現狀及控煙問題的研究》獲得文科一等獎、《漢服部分樣式演變淺析》獲得文科二等獎,《排列組合問題的創新研究》獲得理科二等獎;機器人競賽(體操組)總決賽,學校代表隊獲二等獎。
2016-2018年,連續三屆在清華大學舉行的“登峰杯”全國中學生學術科技創新大賽中,學校有29個課題組總計85名學生在總決賽中獲獎,獲獎人數居全國第二。
截至2019年6月,學校獲“明天小小科學家”和國家發明專利的學生達307人次。
教師成績
2012年,第三屆全國中學物理教學名師賽,學校黨蘭銀教師以課題《速度變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等獎、第一名。
截至2013年10月,學校教師獲省級以上賽課一等獎近百人次,多名教師獲全國賽課一等獎。
2018年,學校教師《學校疑探教學思想的理論與行動策略研究》獲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教師姓名 | 課題 | 獎項/發表情況 |
---|---|---|
劉清轉 | 談談媒體環境下插播型電視教材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套用 | 省一等獎 |
劉清轉 | 勞動契約制度 | 省二等獎 |
宋君華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 省二等獎 |
王翠 | 用激情點燃課堂 | 省二等獎 |
蔣曉航 | 怎樣使實驗探究不流於形式 | 省二等獎 |
劉成 | 超重與失重 | 省二等獎 |
丁峰 | 談談手機簡訊與教學 | 省二等獎 |
靳小芳 | 機率小結與複習 | 省二等獎 |
李素春 |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 省二等獎 |
徐香麗 | 函式的套用舉例 | 省二等獎 |
徐香麗 | 恰當利用信息技術加強數學的學科特色 | 省三等獎 |
張慶雲 | 順利完成從國中到高中的過渡 | 省二等獎 |
王娟 | 對歷史課多媒體教學的幾點思考 | 省二等獎 |
王娟 | 對歷史課多媒體教學幾點思考 | 省二等獎 |
王振虎 | 《跨越高考》 | 出版,副主編 |
王振虎 | 《高中課程學習指導——必修》 | 出版,主編 |
張軍 | 《關於構建學生體育 》 | 國家級二等獎 |
(註:以上內容來源)
學校榮譽
- 綜合榮譽
獲得年份 | 獎項/榮譽 |
---|---|
2019年 | 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
南陽市人民政府授“集體二等功”, | |
河南省“平安校園” | |
2018年 | 南陽市人民政府授“集體二等功” |
2017年 | 河南省教育系統學雷鋒活動先進集體 |
2016年 | 南陽市人民政府授“集體二等功”, |
清華、北大認定的河南省13所重點名校之一 | |
2013年 | 全國最具特色中學之一 |
2012年 | 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先進單位 |
河南省“德育工作先進學校” | |
2013年 | 河南省社會實踐先進單位、河南省學生社會實踐研究基地 |
2010-2011年 | 中學(華)百年名校(全國50所) |
2005-2015年 | 中國百強中學 |
2005年 | 五一勞動獎狀 |
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 |
教育部誘思探究優秀實驗基地 | |
河南省級衛生先進單位 | |
河南省食品衛生A級單位 | |
河南省實驗室建設示範校 | |
河南省青少年教育示範學校 | |
2003年 | 河南省中國小校園網示範校 |
2002年 | 河南省級文明單位 |
2002年 | 河南省級語言文字先進單位 |
- |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套用示範校 |
- | 河南省文明單位 |
- | 河南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
(註:以上內容來源)
- 生源基地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 校徽
學校校徽由學校中文簡稱、英文名、校訓、建校年份等元素組成。
精神文化
校訓:博文約禮,成德達才
校風:團結、活潑、文明、進取
社團文化
- 學生社團
截至2018年12月,學校有文學社、歷史社、外語社、天文社、藝術團、戲曲社、滑板社、動漫社、科技社、攝影社等學生社團。
- 學生活動
學校組織開展過跑操、合唱比賽、新生軍訓會操、春期體育文化藝術季、秋期學生運動會、秋期文化藝術節等活動。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酒明衍 |
校長兼黨委副書記 | 楊文普 |
副校長 | 黃迎輝、趙學敏、吳長獻 |
(以上內容來源:)
知名校友
(註:以上內容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