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闈

南闈

明的會試(禮部試、禮闈)從仁宗洪熙元年(1425)起,南人、北人分房取中,規定錄取我額中,南人占十分之六,北人十分之四,稱為南闈、北闈。宣德、正統間,又是分南、北、中闈,每百人之中,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又北京的順天鄉試貢院,亦稱北闈;南京的應天鄉試貢院稱南闈。清亦稱順天鄉試為北闈,江南鄉試為南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闈
  • 拼音:nán wéi
  • 詳細解釋:南門
  • 注音:ㄣㄢˊ ㄨㄟˊ
  • 出處:文選·沉約詩
名稱,拼音,注音,出處,示例,出處,

名稱

南闈

拼音

nán wéi

注音

ㄣㄢˊ ㄨㄟˊ詳細解釋
釋義:(1).南門。

出處

文選·沉約詩:“秋風吹廣陌,蕭瑟入南闈。” 呂向 註:“闈,門也。”

示例

崔湜《襄陽早秋寄岑侍郎》詩:“江城秋氣早,旭旦坐南闈。”
釋義:(2). 明 、 清 科舉考試,稱 江南 鄉試為南闈, 順天 鄉試為北闈。

出處

方文《喜遇從子子留即送之寧波》詩:“人言汝向南闈來,我聞驚絕還疑猜。” 清孔尚任《桃花扇·聽稗》:“自去年壬午,南闈下第,便僑寓這 莫愁湖 畔。”
錢泳《履園叢話》卷十三:“吾鄉 王殿撰 雲錦 , 康熙 庚午舉南闈。至丙戌年,年五十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