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郊減選敕》是後唐李存勖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南郊減選敕
- 作者:李存勖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南郊減選敕》是後唐李存勖創作的一篇散文。
《南郊減選敕》是後唐李存勖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南郊減選敕朕徑祀天地,朝享祖宗,百司各具其威儀,郡吏遂蒙其置攝。希因霈澤,以錄微勞。然而躁妄之徒,經求競進,參雜之道,真濫莫分。勘職名則半是穴員,語人數則又盈千計。若無簡...
《宥李范趙知遠敕》是唐代李嗣源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宥李范趙知遠敕 李范已該恩赦,特放罪收納文書。趙知遠以兄為父,未之前聞,既遇郊鄰,特從恩宥,出身歷任文書,付所司焚毀,放罪勒歸鄉貫,本道長吏與改昭穆奏聞。其餘南郊行事合減選人數,候將來選限滿日,宜並不取逐處文解,不更經南曹點簡,...
其中有未過者,請放冬集,仍減兩選。已定各集者,減二選。從之。” 齋郎考滿後,同樣沒有立即放選,而是又被選充挽郎;優惠條件是“減兩選”。眾多史實表明,齋郎考滿後,處於守選狀態。類似史料在文宗發布的《南郊赦文》、武宗發布的《加尊號後郊天赦文》、宣宗發布的《大中改元南郊赦文》中都有記載。...
《南郊改元德音》是唐代李恆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南郊改元德音 門下:朕聞自昔盛王之所以合天地,諧神人,莫過乎誠敬。致其誠,展其敬,莫重於祭。祭之大者,莫大於郊廟。故必躬行而心奉之,然後百靈助慶,萬國蒙福,此帝王之孝也。我國家祖功宗德,立極配天,日月所照,雨露鹹被,孝思善繼,聖...
《大中改元南郊赦文》是唐代李忱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大中改元南郊赦文 門下:執大象者,導陰陽之和;帝率土者,茂生植之化。粵自軒昊,暨於唐虞,側身皇階,虛己大位。懸金鑒之朗耀,致玉燭之融明,惠中國以綏四方,欽上元而育兆庶,所謂至德,勞深企懷。朕荷先帝之眷求,奉祖宗之成憲,獲撫...
《南郊推恩制》是唐代李隆基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南郊推恩制 昭事昊穹,必惟殷祀,蓋順帝則而成政也。肅雍清廟,必惟嚴享,蓋繼先志而為孝也。則累聖之德在人,元陽之和在候,思所以達明靈之景貺,迪皇王之大猷者矣。朕夕惕宵衣,奉天纘業,勉思政道,惟懷永圖。賴百辟庶官,輔予不逮,聲朔無遠...
《諸司人吏非考滿不許奏薦敕》是後唐李存勖創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全唐文》。作品原文 諸司人吏非考滿不許奏薦敕 諸司人吏授官,從來只系勞考,年滿赴選,方許離司。近日己來,頗隳條制,到司曾無考課,公事尚未諳詳,便求薦論,深為僥倖。遂使故事都失,蓋繇舊人不存。豈惟勞逸之無均,兼致司局...
知道路官各減兩選,知頓官各減三選。按行山陵使儀仗鹵簿使判官並諸司諸使監當雜職掌官吏等各加二階。挽郎放出身後,七選許集。南郊及太極殿攝太尉侍中告謚冊寶及靈座前進謚寶奏外辦奠玉幣酌獻等官賜勛兩轉。其山陵禮儀鹵簿儀仗等使,並諸使諸司軍將官吏,如執當務重,功效尤異,制敕中不該者,委本軍本...
臣請降詔中書,今後每遇南郊赦後,精選臣僚往諸路安撫,察官吏能否,求百姓疾苦,使赦書中及民之事,一一施行,天下百姓莫不幸甚。十曰重命令。臣聞《書》曰:“慎乃出令,令出惟行。”準律文,諸被制書有所施行而違者,徒二年;失錯者,杖一百。又監臨主司受財而枉法者,十五疋,絞。蓋先王重其法令,...
正德十一年(1516年)正月,在南郊祭祀結束後,毛紀請求明武宗勤於朝講,上疏說:“我們看到皇上在今年南郊大祭祀時,能夠嚴格遵守升降的禮節;在慶成宴會上,能夠隆重地遵守日接之儀。所有臣子,沒有不歡欣鼓舞的,認為這是聖明的天子勵精圖治,恢復了成矩。然而帝王之德不僅要保持現有的盛大,還要日日新,臣子之心...
南郊及太尉侍中告諭冊謚寶靈座前進謚寶奏外辨奠玉幣酌獻等,各賜爵兩級,餘減勞考有差。其數處職掌,任所便從一司處分。奉先縣營奉力役,勞敝極深,來年夏青苗錢,宜令放免。櫟陽、美原、高陵、富平,來年夏青苗錢,每貫放二百文,不滿貫者每百放二十文。仍委逢吉與府司計科,便以山陵用不盡錢與填所...
在博山東南郊區,流行著兩句關於僧道的歇後語:“聖水寺的和尚——耙(罷)了”;“三皇廟的道士——賊骨頭”。清朝初年,和尚在博山的威信不高,人們常喊他們為“霸和尚”。他們有的行霸一方為民所恨,恨不得用耙(家具)把他們耙下頭來。耙和尚的故事流傳鄰近數縣。哪寺的和尚被耙?傳說幾種:聖水寺(源泉...
”唐武宗會昌五年南郊赦文中規定,“刑部、大理法直,並以明法出身人充。”其中,“法直”即法律專業人才,作為技術人員,其升官是受到限制的,明法出身者,難以升高官,遠不及進士科。由此可見,律學作為專業教育,在尊聖崇儒的文教政策下,地位遠遠低於儒家經學諸科。唐德宗貞元二年六月詔:“其明經舉人,有能習...
應該殺了十常侍,把他們的腦袋懸掛南郊,以此向老百姓請罪。再派使者布告天下,這樣可以不須用兵,而大寇自會消散。”漢靈帝把張鈞的奏章給張讓等人看,他們都脫掉帽子、靴子叩頭請罪,乞求讓自己去洛陽監獄,並且拿出家財以助軍費。漢靈帝詔令他們都戴上帽子,穿起靴子,和以前一樣工作。漢靈帝發怒對張鈞說:“...
國家自陝西用兵增兵以來,賦役煩重,及近年不惜高爵重祿,假借匪人,轉運使復於常賦外進羨錢以助南郊,其餘無名斂率,不可勝計,皆貪政也。貪政之發,發於掊克暴虐,此民所以怨,乾天地之和而水旱作也。臣欲乞使中書、樞密院通知兵民財利大計,與三司量其出入,制為國用,天下民力,庶幾少寬,以副陛下...
一次,李昂將在長安南郊天壇舉行祭祀。事前,有官員進獻相撲的藝人,讓他們為李昂專場表演。李昂說:“我正在清修齊戒,怎么適合觀賞相撲之戲呢?”左右的人說:“以往都有這種舊例,而且他們已經在宮門外恭候。”李昂認為:“這大概是要領取賞賜。讓他們面向外表演一下,就給他們賞賜吧,然後命令他們離去,我就不...
《曾鞏散文全集》是1996年今日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曾鞏。目錄 制誥 試中書舍人制詔三道 特進觀文殿大學士除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制 中書舍人除翰林學士制 敕監司考核州縣治跡詔 曾肇轉官除吏部郎中制 劉奉世吏部員外郎制 黃好謙戶部員外郎劉理戶部郎中制 王陟臣馬�戶部員外郎制 劉摯禮部郎中制 王子韶...
十二月二十五日(1507年1月7日),費宏奉命到南郊視看牲口。正德二年六月二十五日(1507年8月3日),《歷代通鑑纂要》修成。七月二日(8月9日),劉瑾 為裁抑儒臣,以《歷代通鑑纂要》微有差訛,責罰參與編修的官員,費宏因此被罰奪俸二月 。十月十一日(1507年11月15日),明武宗升費宏為禮部右侍郎。正德...
眾議南郊三聖並侑,溫成皇后立廟,皆違經禮。仁宗於是改溫成皇后廟為祠殿,仍在歲時遣宮臣行事,薦以常饌。是年二月,仁宗御試進士、明經諸科舉人。楊畋獲委為進士詳定官。據李壁《王荊文公詩箋注》考訂,當時一同擔任進士詳定官的王安石,以初考及復考所定的第一人,皆不允當,於是他想在行間另取一人為...
2008年9月,寶慶公主的墓在南京南郊板橋三山被發現,墓誌上篆刻“寶慶大長公主壙志”。歷史大事 東南沿海倭患 洪熙年間,倭人很久不向明朝入貢,卻在沿海不斷進行騷擾掠奪。自宣宗對其敕諭後,仍不甘心,不時窺伺著沿海地區。並且這些倭人性情狡黠,經常以船裝載著方物、兵器,出沒于海濱,如果見有機可乘則用所帶...
特敕南郊祭祀 遷豳州長史,未發,除左衛郎將,以繼母憂解。載初元年(690年),繼母閻氏遘疾於神都。除服後,拜戶部郎中。除光祿少卿,加通議大夫。證聖元年(695年),參與南郊祭祀。特敕充升壇輦腳。加銀青光祿大夫,遷宋州刺史。授命守邊戡亂 唐從心任職宋州期間,唐東北遭遇契丹叛換。萬歲通天元年(696年)...
西漢長安南郊明堂復原圖 說道這裡,我門不得不提一提漢代的明堂辟雍。“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築兩種含義的名稱,它是中國古代最高等級的皇家禮制建築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頒布政令,接受朝覲和祭祀天地諸神以及祖先的場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環繞的圓形水溝,環水為雍(意為圓滿無缺),圓形像辟(辟即璧,皇帝專用的玉制禮器)...
公著至京師,時將祀南郊,特詔合門以散齋日對延和殿,勞問周至,且曰:“不見卿七八年,殊覺卿老也。”公著回奏:“臣伏睹近詔舉才行堪任升擢官。竊觀陛下自臨御以來,虛心屈己以待天下之士,誠欲廣收人才,無所遺棄。然世固未嘗之賢,而人才亦不可多得。今中外所舉蓋百有餘人,雖不能盡當,誠參考...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一直韜光養晦的司馬懿趁權臣曹爽等挾皇帝曹芳去洛陽南郊謁陵之際,發動政變,率軍切斷歸路。當時,陳泰作為尚書,也去參加這次謁陵。當司馬懿派人送書給曹爽要其放棄抵抗時,曹爽等仍猶豫不決。陳泰與侍中許允一道上前勸說曹爽,使其接受了交權條件。曹爽即派許允與陳泰為代表去觀望風旨,...
乾道元年(1165年)正月,孝宗祭祀南郊,陳康伯帶病陪祀,隨後屢次上奏請辭,均未獲準。二月丁未日(4月10日),陳康伯在向孝宗奏事完畢,臨出殿門時突然發病,等到用肩輿抬至家中,已經溘然長逝,享年六十九歲。孝宗追贈他太師之銜,賜諡號“文恭”;並下詔擇日親臨其府邸祭奠,陳康伯之子陳偉節極力推辭,才未前往...
十年,粵寇陷江南,諸軍無所統,請屬之曾國藩;又以北塘之役,僧格林沁軍退頓通州,桂良再就議款,同善建言敵情叵測,宜專任僧格林沁備戰守:敕並依行。父憂歸,服闋,起故官。同治六年,遷少詹事。其時傳言車駕將幸惇親王府,召集梨園,同善聞之,與孫詒經合疏諫止。略言:“皇上沖齡,敬天未至南郊,...
秋,七月,癸酉朔,詳定禮文所乞罷南郊壇天皇大帝設位,詔弗許。又言:“古者帝牛必在滌三月,以致嚴潔。今既無滌宮系養之法,有司滌養不嚴,一切苟簡。欲下將作度修滌宮,具系養之法,飭所屬官司省視,委太常寺主簿一員閱察。”從之。甲戌,遼諸路奏飯僧尼三十六萬人。辛巳,命西上合門使、忠州...
’《春秋公羊》說:‘讀誄,制謚於南郊,若雲受之於天。’然乾興元年夏既定真宗皇帝謚,其秋始告天於圓丘。史臣以為天子之謚,當集中書、門下、御史台五品以上、尚書省四品以下、諸司三品以上於南郊告天,議定,然後連奏以聞。近制唯詞臣擢議,即降詔命,庶僚不得參聞,頗違稱天之義。臣奉命撰上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