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大型歷史話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南越王》是由廣州市文化局出品、廣州話劇團演出的一部大型歷史話劇。

該劇以南越這塊土地的歷史變遷為藝術時空和表演載體,首次以話劇藝術形式展現了特殊的歷史時期里南越之地的特殊歷史面貌。劇中以趙陀稱王、兩次歸漢為主線,濃縮了趙佗從30歲到106歲的一些重大歷史文化片斷,是由許多出“折子戲”組成的一個完整的故事。它講述了趙佗在秦始皇時期如何受命揮師南越、在楚漢相爭時期如何稱王、在呂后時期如何稱帝以及在劉邦時期和文帝時期“兩次歸漢”的歷史故事。展示了一個鮮明的主題――南越併入中原版圖的歷史,不僅是政治上的和諧,更是文化上的融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越王
  • 導演王筱頔 
  • 編劇:陳京松、金敬邁 
  • 演出團體:廣州話劇團 
  • 類型:話劇 
  • 語言:國語 
劇情簡介,劇情梗概,歷史背景,趙佗何許人也,南越國,藝術特色,演職人員,職員表,演員表,主要成就,

劇情簡介

《南越王》通過秦漢時期南越王趙佗一朝稱帝、兩次歸漢的故事,講述了一個“和諧”來之不易,一個法者所以愛民、愛民所以歸漢的故事。全劇共五幕:秦始皇派趙佗率五十萬大軍進駐南越,設南海郡。趙佗征服了用活人祭天的部落酋長俞勉,將中原文化引入南越。秦亡,為保南越百姓平安,趙佗自立南越國,偏安一隅。漢朝建立,劉邦派陸賈帶趙母出使南越,勸趙佗歸順大漢,南越歸漢。劉邦死,呂后篡權,切斷商道,殺死趙佗家人,趙佗自封南越國皇帝,舉兵北上,越漢相殘。文帝登基,陸賈再次出使南越,稱“南越之變,過在朝廷”。年事已高的趙佗心態平和,厭倦戰爭,深知華夏一統是大勢所趨,再次率南越重歸華夏。

劇情梗概

序幕——秦將趙佗受始皇帝之命,出征南越。
一幕——而立之年的趙佗躊躇滿志,要令大秦一統版圖之中的南海郡富足平安。正在此時,獲知秦亡,天下亂……
二幕——秦人心無所屬,南越何去何從……審時度勢的趙佗,決定身居一隅,自立為王求得一方之平安。
三幕——南越建國十年,不惑之年的趙佗實現了當年對南越百姓的承諾。中原已定,漢高祖劉邦派太中大夫陸賈出使南越。趙佗和陸賈結下深厚友情,南越歸漢。
四幕——又一個十年,呂后專權,逐殺異姓王。趙佗在知天命之年稱帝反漢……
五幕——五年之後,劉恆繼位。花甲之年的趙佗又一次見到了那個曾經和自己結下深厚友情的陸賈……
尾聲——趙佗百年壽誕。

歷史背景

趙佗何許人也

趙佗,真定人(時屬趙國,今河北省正定縣),秦始皇南攻百越時,趙佗為秦軍主將。秦統一嶺南後,趙佗任龍川縣首任縣令。秦末,趙佗接任南海尉,隨後吞併西南的桂林、象郡,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統治嶺南半個世紀以上。公元前196年,劉邦派陸賈出使嶺南,趙佗接受漢朝冊封,南越國成為漢朝的諸侯國。趙佗頗有政治遠見和謀略,開明勤勉,對嶺南的有效統治長達67年,是西漢歷史上壽命最長、為王時間最久的一代藩王。
趙佗治理南越期間堅持“與越雜處”政策,促進漢越人民之間的融合,並推行郡縣制,推廣中原先進生產技術和生產工具,使農業、手工業、商業和交通得到顯著發展。他提倡先進文化,改變落後風俗,更帶來嶺南社會飛躍式的進步。
趙佗不僅創建了龍川佗城,還在番禺建築了“周十里”的“趙佗城”,奠定了早期廣州城的格局和規模。今廣州兒童公園南越國宮署遺址考古發現證明,從南越國開始,2000多年來,廣州的城市中心一直沒有遷移過。

南越國

南越國是秦朝末年趙佗在嶺南地區建立的一個地方政權。在秦末楚漢相爭之際,時任南海郡尉的趙佗擊敗桂林、象郡,於公元前203年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今廣州)。南越國疆域基本就是秦朝嶺南三郡的範圍,東抵福建西部,北至南嶺,西達廣西西部,南瀕南海。劉邦消滅楚項集團之後,派客卿陸賈攜帶綠綬金璽(王印)到番禺,說服趙佗接受皇帝給他的同一封號――南越王,名義上臣服了漢朝廷,出現了歷史上最早的“一國兩制”的政治局面。漢初七十年休養生息國力雄強,南越國相對式微。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派十萬樓船將士滅南越國,分嶺南地為七郡。
南越國是嶺南第一個封建割據政權,在統治嶺南的93年間,推行郡縣制,和集百越,推廣鐵器和農耕,發展海上交通貿易,促進嶺南地區社會歷史的全面發展,是嶺南開發史上的重要時期。

藝術特色

《南越王》真實地反映了特有的歷史時期南越人生活的景象,劇中呈現出了南越土著人的諸多陋習,如,祭人、文身、斷髮、捕蛇而食等,以及趙陀率50萬大軍來到南越,帶來了中原文明和華夏哲學思想,幫助南越發展先進生產力,教給越人耕地和文明生活的時代變遷,濃墨重彩地表現了中華文化強大的人文主義內涵以及豐富多彩的生命力和親和力,凸顯了華夏統一,勢不可擋的潮流,展現了野蠻與文明、落後與先進、戰爭與和平的歷史滄桑,同時也說明了血脈相承的民族是不能割裂的。
該劇在戲劇文學上突破了歷史劇簡單針砭時世和附會政治潮流的俗套,走向了戲劇審美的層面,致力於彰顯南越歷史和人物的命運,彰顯南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彰顯廣州人的文化之“根”,具有深刻、厚重的藝術感染力。二度創作上,導演對歷史的透徹把握、對人物的深刻理解、對舞台的靈活調度和對全劇的統籌駕馭,以及演員的出色表演,富有嶺南地域特色的舞美、音樂、燈光的環境氛圍烘托,使全劇的舞台呈現恢弘、大氣、莊重、凝練,撼人心魄。該劇所蘊涵的文化含量、歷史況味、人生韻味和審美品格,增添了廣州這座具有2000年歷史的現代化大都市的歷史厚重感。“法者所以愛民”的追問,“和諧”的來之不易,對於今天的華夏子孫和中國社會,不僅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而且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演職人員

職員表

導演編劇
王筱頔陳京松、金敬邁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備註
南越王趙佗張頁川--------
趙佗孫亞軍--------
俞勉李偉英----南越“土著”、俞氏部族首領
俞勉倪超--------
劉邦王偉波--------
陸賈賈新光----漢朝太中大夫
陸賈徐凡--------
荔女曾君暉--------
荔女李賀--------
吳任柯王瑤--------
吳任軻王放--------
三示公公朱閔--------
水妹張曉帆--------
水妹陳煥煥--------
水妹、荔女王萍--------
俞廣駟姜迪武--------
俞廣駟孫博--------
趙母趙玲琪--------
趙母陸雙--------

主要成就

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2006-2007年度)“精品提名劇目”
2007-2010年度話劇金獅獎優秀劇目獎
中國話劇誕辰100周年暨第五屆全國話劇優秀劇目
廣東省第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