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墓玉器》是兩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廣州市南越王墓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館
基本介紹
- ISBN:9789623210232
- 作者:廣州市南越王墓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館
- 出版社:兩木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1年
- 頁數:303
- 裝幀:Paperback
《南越王墓玉器》是兩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廣州市南越王墓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館
南越王墓玉器 《南越王墓玉器》是兩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廣州市南越王墓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館
玉佩飾。1983年廣東省廣州市象崗南越王趙昧墓出土。歷史記載 據史料,趙昧為南越國第二代王。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置桂林、南海、象郡。二世時,趙佗繼南海尉,自立為王,都城在番禺(今廣州市)。此組玉佩出土於南越王墓東側室,東側室是從殉夫人的藏所。玉佩置於右夫人棺位處,與“右夫人...
南越王墓位於解放北路象崗山上,是西漢早期建都番禺(廣州)的南越國第二代王,秦統一嶺南的將領趙佗之孫,自稱文帝的趙昧的陵墓。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墓主趙眛遺骸置於墓室後部正中,以一棺一槨入殮,均已朽壞。墓主身著玉衣,兩側共置有10把鐵劍,並有“文帝行璽”(金印)等印鑑9枚和大批精美的玉雕...
南越文王墓,又名“南越王墓”,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六榕街道象崗山社區解放北路867號,是西漢前期南越國第二代王趙眜的陵墓。南越文王墓坐北朝南,鑿山而建,墓室構築在海拔70多米的象崗山腹心深處,由紅砂岩砌築,墓坑採用豎穴與掏洞相結合的做法,鑿成“士”字形平面的豎穴,面積135平方米左右。仿照“前堂...
紋飾的風格由以抽象為主轉向以寫實為主,一些像生類玉器也有了現實感和生命力,形神能巧妙地結合於一體,這些都為先秦玉器所不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出土的漢代玉器數量和種類很多,科學價值大大超過了傳世品。出土玉器較多的是一些漢代諸侯王及其親屬的墓葬,如廣東廣州南越王墓(見西漢南越王墓玉器)、河北滿城...
南越文王墓出土的玉容器,為罕見珍貴的漢代玉器精華。文物特徵 杯身下部有一玉質杯托,為花瓣花萼形,中為有突棱的圓孔,高足杯即套入孔中。杯托由一個三條金頭銀身的龍形托架舉起,平置在銅承盤上。製作技術 用五種材料製成:高足青玉杯+游龍銜花瓣玉托架+銅承盤共同構成了銅承盤高足玉杯。玉杯的杯身與座...
西漢角形玉杯是西漢時期製作的玉器,於1983年在廣州市南越王墓出土,收藏於廣州南越王博物院。西漢角形玉杯通高18.4厘米,口徑5.8~6.7厘米,壁厚0.2~0.3厘米,重372.7克。杯形如獸角,杯底有細軟彎轉的繩索式尾,纏繞在杯身下部。杯口沿陰刻弦紋一周,杯身以淺浮雕和雙鉤法飾勾連雲紋。器體輕薄,...
南越王墓出土殮服,玉片皆以絲帶綴連,故稱之為“絲縷玉衣”。中國人崇玉的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們就琢玉為飾。紅山、河姆渡、馬家濱等文化遺址出土有璜、墜、玉龍等佩飾,良渚文化遺址還出土有璧、琮等儀禮祭祀用玉。後來玉還被廣泛使用於典禮、祭祀、裝飾、喪葬等活動中。出於對玉無...
西漢龍紋璜形玉佩 西漢龍紋璜形玉佩是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收藏的文物。文物鑑賞 西漢龍紋璜形玉佩呈青白色。體扁薄,鏤空並體雙龍呈璜形。龍首在兩端,作回首狀,雙身在中部銜接,兩尾相交於身下,角貼於頸部,張口露齒。龍體刻有陰線紋。頂部正中和兩龍頸部各有一圓孔,可穿系佩飾。
鏤空龍鳳紋玉套環,是西漢“龍鳳呈祥”玉器精品。現藏於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反映了西漢精湛的治玉工藝以及西漢玉器的特點。國寶價值 鏤空龍鳳紋玉套環於1983年出土於廣州越秀山旁的南越王墓;其為內外兩圓環相套造型,直徑有10.6厘米,厚卻不到0.5厘米,呈扁平狀,系採用上等青玉鏤空透雕法精雕而成。外環比內環...
玉鏤空佩 玉鏤空佩是廣東省廣州市南越王墓博物館館藏文物
圓雕長袖玉舞人,文物,現藏於南越王博物院。文物特徵 在各地出土的漢代玉舞人中,南越王墓的這一件,造型和舞姿都與眾不同,一般玉舞人是平板線刻的,通俗來講就是“2D版”,但這件是“3D版”,是出土漢代玉舞人中首見的圓雕作品,雖然尺寸十分“迷你”,高度和寬度都只有3.5厘米,厚度僅1厘米,在展廳里...
西漢雙鳳耳玉璧是廣東廣州南越王趙墓出土,收藏於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文物鑑賞 西漢雙鳳耳玉璧呈深綠色,有白斑。體扁平,兩面紋飾相同。周緣起棱,內圈飾三組一首雙身夔龍紋,並有刻紋相隔。中圈飾谷紋,外圈飾七組夔龍紋。由三周繩索相隔。此器徑大體厚,圖案複雜。出土時,置於墓主的背部,並留有十字形絹...
西漢白玉觥,口徑5.8-6.7厘米、通長18.4厘米,收藏地:廣州越王墓博物館,南國的漢玉珍品白玉觥1983年於廣州市南越王趙昧墓出土,白玉質,半透明,局部有紅褐色浸斑。造型仿犀角,口呈橢圓形,觥杯末端呈卷索形回纏於觥杯下部。文物簡介 白玉質,半透明,局部有紅褐色浸斑。造型仿犀角,口呈橢圓形,觥杯末端...
玉衣片,西漢,廣東省廣州市象崗南越王墓出土,現藏於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年代】:西漢 【出土地】:廣東省廣州市象崗南越王墓出土 【收藏地】:現藏於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尺寸】:長方形玉片:長約3.4厘米,寬2.5厘米,厚0.3厘米 【玉色】:玉片的顏色較雜,少數呈半透明的青綠色,多數不透明...
由於編綴玉片的質料不同,所以將它們分別稱為金縷玉柙、銀縷玉柙、銅縷玉柙和絲縷玉柙,其中絲縷玉柙迄今僅出土於廣東廣州象崗山西漢南越王墓中。西漢時期,玉柙初行,還沒有根據死者生前地位的高低,確定嚴格的等級。東漢時期,玉柙明確分為金縷、銀縷和銅縷三個等級,確立了分級使用的制度。根據這項制度,皇帝...
鏤雕螭鳳紋出廓玉瑗,西漢玉器。1983年出土於廣東廣州象山崗南越王趙昧墓。現藏廣州市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外徑10.6厘米,厚0.5厘米。玉料呈黃色,局部有褐色沁。器扁圓,通體鏤雕成大小雙環相套狀及螭鳳紋。螭主體在內環出廓處,鳳主體在雙環間,局部則相互延伸至各自非主體處,作飛舞爬行捲曲狀。
漢代玉舞人,高3.5厘米,寬3.5厘米,厚1厘米,1983年廣東廣州市象崗南越王墓出土,現為南越王博物院藏。該玉舞人為玉黃白色,局部有缺損。整器雕工精細,姿態生動,為漢代出土玉舞人中首見的圓雕作品。歷史背景 漢代玉器的主要成就是在西漢東漢時期,新漢王莽時玉器甚少,兩漢玉器故尤為突出,種類很多,說明漢代...
西漢玉璧 此展品為西漢時期文物。在南越王身著玉衣里外發現了大大小小的31塊隨葬玉璧。這種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用玉璧上鋪下墊的做法,反映了南越國的厚葬制度和南越王的崇玉觀念。現收藏於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雙龍谷紋璧,河北滿城漢墓出土,通長25.9、外徑13.4、內徑4.2、厚0.6厘米,玉質晶瑩潔白,玉璧兩面琢刻谷紋,緣周起棱,璧的上端有透雕雙龍捲雲紋,紋樣精美,造型生動,是漢代玉器的珍品。五式 雙聯璧 為兩形制相同的玉璧外切相連組成。器形獨特少見,迄今僅有廣州南越王墓出土一件,長12.4、通高7.6、璧...
南越王墓所出的另一件螭紋玉器名玉劍?,其上螭紋是用浮雕法琢刻。首作貓科動物的頭形,兩耳後伏於頸背,近似方框並有眼角線雙目,直鼻,平嘴,呈正面形。尾細長捲曲,飾扭絲紋。螭身背部有一從頭頸至近尾的陰刻隨形線,四爪足向身兩側外伸,作穿於雲氣間的爬行狀。西漢中期的典型螭紋代表,是河北省...
西漢雲紋玉觥 西漢雲紋玉觥 長18.4厘米,口徑5.8─6.7厘米廣州西漢南越王墓博物館收藏 文物鑑賞 西漢雲紋玉觥呈青色,有黃褐色浸痕。圓雕,形如獸角。口呈橢圓形,杯身較長,底部有長而彎轉的繩索式尾。近口處一周凹弦紋,腹部飾雙鉤或淺浮雕勾連雲紋。造型新穎,為漢代玉雕中首見。
觀看南越王墓出土的玉蓋杯,可以發現金屬與玉器接觸的地方留有沁色。玉材中有金屬陽離子成分,和銅金屬氧化後的陽離子長期接觸後,在氧化的氣氛下,發生了電解過程,從而產生了沁色現象。南越王墓出土的玉蓋杯,在四組鑽孔鑲嵌屬件的地方,電解沁色後的變化,使玉蓋上都有了沁色。而其他部位因沒有鑲嵌金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