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

南繁

南繁是指將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的育種材料,在當地秋季收穫後,冬季拿到我國南方亞熱帶或熱帶地區進行繁殖和選育的方法。這樣一年可繁育2—3代,加速育種過程,縮短育種年限,且能鑑定育種材料的抗病性及對濕、光的反應等,提高競爭力。

每年全國有29個省區市的700多家農業科研機構的數千名科技人員海南從事南繁工作。

我國已育成的農作物品種中,有七成以上經過南繁的培育,從這片土地上收穫的“種子”,帶著新的使命在全國各地生根、發芽、成長、收穫,被賦予新的生命內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繁
  • 定義:將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的育種材料,在當地秋季收穫後,冬季拿到我國南方亞熱帶或熱帶地區進行繁殖和選育的方法
發展歷程,重要措施,南繁基地,加代繁殖,社會意義,

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探索實踐階段。1956年到上世紀60年代,以丁穎吳紹騤等為代表的老一代專家提出了南繁加代理論,遼寧、湖南、山東、河南、四川等省專家及技術人員開始了南繁的探索和實踐。
第二階段,逐步興起階段。上世紀70年代,南繁進入興起階段,1971年繁制種面積超過25萬畝,涉及28個省400多家單位7000多南繁人員,為強化南繁管理,1972年國務院批轉農林部《關於當前種子工作的報告》,明確“南繁種子原則上只限於科研項目”。
第三階段,穩定發展階段。上世紀80年代到2008年,南繁進入穩定發展階段,1983年農牧漁業部頒布《南繁工作試行條例》,1995年農業部海南省決定成立國家南繁工作領導小組,1997年農業部、海南省政府印發《農作物種子南繁工作管理辦法(試行)》, 南繁管理逐步規範。
第四階段,全面提升階段。 2009年以來,南繁進入全面提升的新階段。2009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建設南繁育制種基地,南繁基地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時強調:“南繁基地是國家寶貴的農業科研平台,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重要基地”。
2014年,汪洋副總理到南繁基地考察,要求各級政府、相關部門“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國家南繁基地”。
2015年,《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建設規劃(2015-2025年)》印發實施,南繁基地建設成為重大基礎性、戰略性國家工程,南繁全面步入規範化、現代化發展的新階段。

重要措施

充分開發利用熱帶地區可貴的土地資源,發揮其自然優勢,加快橡膠熱帶作物的發展,是促進熱帶地區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

南繁基地

海南省北緯18度線以南、位於三亞陵水樂東三市縣的南繁基地,是中國農業科研的加速器和種子供給的常備庫。每年全國有29個省區市的700多家農業科研機構的數千名科技人員到海南從事南繁工作。

加代繁殖

獨特的熱帶氣候可以實現農作物的加代繁殖,讓一個品種的育種周期縮短三分之一至一半。每年9月到次年5月,這裡的田間地頭會出現一群追逐陽光的“候鳥”,他們是從事南繁工作的科技人員。
南繁
基地溫室中進行水稻雜交人工去雄工作
南繁科技人員幾十年的默默耕耘,不僅創建了中國農業的“南繁矽谷”,還孕育出催人奮進的“南繁精神”。

社會意義

聚焦生物育種產業化發展套用,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質品種,力爭種業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引領,加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南繁種業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深度融合,保障國家重要農產品供給用種安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