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自然環境,社會事業,水利,教育,衛生,交通,經濟狀況,特色資源,鄉鎮企業,區域詳情,北安村,南窖村,大西溝村,水峪村,三合村,中窖村,花港村,南安村,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該鄉原屬房山縣,1952年劃歸京西礦區。1958年3月並屬周口店區,同年成立河北人民公社為南窖管理區。1961年改稱南窖人民公社,1960年1月復屬房山縣,1980年劃歸
北京礦務局工農區辦事處,1983年改公社為鄉,稱南窖鄉至今。
自然環境
全鄉地處大房山北麓低山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最高處港兒溝海拔783.9米,最低處黃石岩海拔260.8米,四周群山聳立,中間坡緩地平,狀如窖形盆地。
地質構造複雜,西北部為石灰岩山地,東南部為頁岩地層。西北部土壤為黃黏土,東南部為山地褐土,土層薄,肥力差。各村分布在一條主溝和四條支溝內。溝內梯田層層,果林成片。
社會事業
水利
鄉境乾旱少雨,時常出現旱情。影響糧食及果品生產,村民飲水也有一定困難。1949年後多次興修水利。現有塘壩4座,截流壩2處,機井7眼。
教育
全鄉有國小1所,在校生230人,教職工65人,升學率達到100%。
衛生
原南窖鄉中學併入良鄉五中。鄉有衛生院1所,各村均有個體醫務所。
交通
交通比較方便。有紅煤廠至南窖公路貫穿全鄉,各村均有土石路與公路相連,南窖有班車通良鄉鎮和門頭溝區。
經濟狀況
特色資源
南窖鄉位於北京市房山區西北部山區.主要的礦產資源有煤炭、石材、石灰石。其中,該鄉盛產侏羅紀無煙煤,其品質極優,遠銷日本、韓國等地是該鄉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石材是第二大礦產資源,現已探明儲量5億立方米,可供開採50年以上,市場前景廣闊。另外,石灰石儲量也比較豐富,是發展水泥石灰等建築材料的很好原料。同時還有果樹、旅遊、山場和牧草等資源。有各種果樹40萬棵,主要品種有良鄉板栗、柿子、核桃等,乾鮮果品歷史最高產量達244萬公斤。南窖鄉東南部為石灰系岩石山地,西北部為石灰岩山地。土質以山地褐土和黃褐土為主,土壤中性微酸平均海拔高度754.9米,大部分地區處在203--700米之間,最高溫度35℃,最低溫度零下5℃,4--10月平均氣溫20℃左右,年降水量500毫米,適宜板栗,柿子,核桃等果樹生長。其中板栗是名特優品種,是“良鄉板栗”的主產地,其品質具有“甜、香、脆、實”的特點。含糖量20%左右。現有板栗樹10.7萬棵,種植面積2775畝,年產量22萬公斤,市場銷售廣闊,產品供不應求。
鄉鎮企業
全鄉煤炭資源豐富。長溝峪煤礦安子採區位於鄉域東南部。南窖鄉原有煤礦企業11家,其中9家屬長溝峪國礦範圍內,2家屬原房山礦範圍。所有煤礦分別分布在南窖鄉的南安、北安、南窖、中窖、三合村5個行政村內。按照國務院、市、區有關煤礦關閉工作的指示精神,南安、北安、南窖、中窖、三合村5個村的10家煤礦、16個段隊和23個井口全部關閉。其中包括南安村2家;北安村4家;三合村2家;中窖村1家;南窖村1家。現鄉辦企業還有2家,職工500多人。
區域詳情
北安村
北安村地處
房山區西北部深山區的貓耳山腳下,全村總人口1023人,其中勞動力358人,全村總收入3230萬元,人均收入6050元,全村總面積6.4平方公里。
北安村歷史文化悠久,相傳明公主到百花山進香,為歇腳休息,建庵(即古廟),這就是北安(庵)名稱的來歷,明末百姓為避戰亂,逃進山林,北安境內開始有人居住,百姓為祈福求子,古廟開始香火不斷。清初北安發現了煤炭資源,於是,眾人云集他們開山辟路攜妻帶子,久居於此,“古廟”香火興盛起來,清康熙年間,百姓出資,在原“庵”的基礎上,對“庵”進行翻擴,並立碑,鑄鐘以示紀念,北安古廟開始形成規模,此間香火鼎盛起來。此次翻擴又修建了“戲樓”,“戲樓”建於古廟之前,造型模仿洪寺戲樓而來,之後,此地成為百姓的娛樂場所,每逢年節,鐘鼓齊鳴,聲傳十餘里,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隨著經濟的發展,北安村又新建了娛樂中心,文化大院,體育健身廣場,人口學校,老年活動室,村民自發組建秧歌隊、腰鼓隊,豐富了村民業餘文化生活。
北安村地下蘊藏豐富的煤礦資源,現有四個煤礦,煤炭生產收入占全村總收入的95%,煤炭資源已成為北安村民的重要生活來源。
南窖村
南窖村位於房山區西南50公里處,距108國道9公里,鄉級柏油路穿村而過,是南窖鄉政府所轄八個自然村中的最大村,是鄉政府所在地,是全鄉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中心。
全村共2553人,1108戶,其中農業人口1560人,651戶,有可耕土地2712畝,其中退耕還林1631畝,80畝板栗密植豐產示範園已在區科委立項。
該村資源貧乏,僅有一個年產不足1萬噸的小煤窯和稀疏的石材。以林果生產為主導產業,以盛產磨盤柿、良鄉板栗、以及核桃而遠近聞名,其中全村共有柿樹2萬棵,年產大柿子10萬公斤,收入8萬元;板栗1千棵,年產0.5萬公斤,收入4萬元;核桃2萬棵,年產2.5萬公斤,年收入20萬元。
水力、電力、通信設施完備,共有水井3眼,其中機井2根,大口井1眼,還有天然水泉一處,與水相配套的畜水池7個,畜水能力730m3 ,且有3520米地下,地上管線連線著家家戶戶。電力供應充足,共有大小變壓器7台,供電能力460千瓦。通信設施便利,全村安裝程控電話600餘部,鄉、村廣播暢通無阻,有線電視、行動電話覆蓋全村。
大西溝村
大西溝村位於房山區南窖鄉的西部,距南窖鄉政府所在地5公里,全村總面積4930畝,耕地面積有230畝,全村共有69戶,其中農戶55戶,非農戶14戶,有農業人口120人,非農業人口46人,總計人口166人。
大西溝村自然條件優美,林果資源豐富,村民主要以傳統的農林生產為主,主要產品有柿子、核桃、杏、栗子、花椒、香椿等。
水峪村
一、地理位置:
水峪村是南窖鄉八個自然村之一,屬該鄉第二大村,村域面積10平方公里,人口1036人。
二、人口構成:
全村431戶,總人口1036人,其中:居民141戶。人口295人;村支部由5人組成;村委會由3人組成;經聯社有3人組成;三套班子交叉任職-,平均年齡48歲。全村黨員57人,平均年齡61歲。
三、經濟收入:
200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19萬元,其中:集體收入29萬元,自營收入1590萬元,人均勞動所得3980元。
四、農林狀況:
全村耕地面積1714畝,其中:退耕還林面積1528畝,退耕果樹以板栗、柿子為主。共植幼樹45840株,原有成年果樹19730株,其中:柿樹8000株、核桃樹11500株、板栗230株。另有生態林4380畝,其中:水泉背生態林還保持著原始形態,具有一定旅遊開發價值。
五、水力資源:
村南建10萬立方米水庫一座,四季有水;水井三眼,水源充沛;自來水入街,供人畜飲用。環山建設引水管道4500米,引水庫水澆灌幼樹。
六、民俗旅遊:
水峪村縣正式確定為房山區每年俗旅遊示範村。交通便利,通訊設施齊全,民風淳樸,旅遊資源豐富。總體規劃為五個園區:
1、村莊兩旁的多果採摘區;
2、軍營舊址的綜合娛樂區;
3、十萬方水庫的休閒垂釣區;
4、二十處庭院式的療養區;
5、獨具特色的登高觀賞區;
民俗文化娛樂活動開展廣泛,一是恢復了歷史文化遺產中幡會、大鼓會;二是組建了60人的腰鼓隊和40人的秧歌隊。
七、資源開發:
經房山區房屋土地管理局專家實地勘察確定,板岩礦體儲藏豐富,分為 A、B、C 三區。A區為P014號板岩(或大理石);B區為P007號板岩;C區為P014號(或大理石)。保守計算為2500萬立方米以上,且板岩礦石質量優良,是現建築石材市場的上等優質石材,市場前景看好。
三合村
一、 地理位置
三合村是南窖鄉八個自然村之一,村域面積2.5平方公里,人口601人。
二、人口構成
全村202戶,總人口601人,村兩委班子由4人組成,全村黨員37名。
三、經濟收入
主導產業以煤礦為主,全村有煤礦三處,年煤炭產量9萬噸,輔助企業:凱盛園高貿公司。200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99萬元,人均勞動所得5476元。
四、實施搬遷工程,生活區生產區發展情況。
該村為全鄉確立的第一批採空區搬遷村,1999年在良鄉鎮於管營村購買土地83畝,建房500餘間,整體遷入了新居,新村的整體面貌在不斷發展,整齊的排房,清潔的街道等一系列基礎設施齊全。從2003年開始良鄉高教園區啟動拆遷三次工程,到2013年全村一期回遷安置人員已入住良鄉長虹東路的回遷小區,正在等待二期回遷安置。村黨支部為發展全村經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實施了以下戰略:依託山內企業,逐步引進、發展山外企業,增加全村經濟發展後勁。現已註冊凱盛園高貿公司一處,另在良鄉拱辰大街繁華處購買底商370平方米,待出租經營。
五、農林狀況
全村耕地面積464畝,現已全部退耕還林,退耕果樹20640棵,主要以柿子、核桃、杏為主,另有生態林1889畝,有機井一口,容量一萬立方米的塘壩一座,水質優良。
六、資源開發
全村有煤礦三處,板岩礦體儲藏量豐富,現已開發出優質板材和頁岩片,市場前景很好。
七、今後發展的重點
根據本村山內山外相結合的具體情況,重點發展三項:一是繼續穩步、提高煤炭產量,帶動其它產業、二是開發板岩礦產、三是招商引資發展山外企業,使遷入新居的人民民眾,遷的出,留的住,能致富。
中窖村
基本情況
中窖村因地處南北二窖之間,故名中窖。位於房山北部,距京源路九公里處。全村共248戶,602口人,總面積3816畝,耕地552畝(已退耕)農作物以穀子、豆類為主,盛產核桃、板栗、磨盤柿、花椒、紅果等。地下儲有煤炭、石灰石、板材、山泉水。
主要企業有:年產3—5萬噸煤礦一座;板栗園1800畝,已達到Q/FS標準;有日光溫室五櫟,占地面積10畝;山泉水廠一個。
主要公益設施有:村級柏油路一條,長2800米;街道兩旁建圍牆三道,長7000米;村口建有仿古式牌樓一座,並設有治安崗亭一處;公路主幹線旁,安裝路燈25盞,建垃圾池7個,過河橋6座;水利設施有揚水站一處,自來水蓄水池5個,節流壩一座;農民浴池一個,文體、娛樂、休閒廣場一處,面積3000平方米;仿古式村委會辦公四合院一處,面積1600平方米,並設有合作醫療、黨員活動室、遊覽室、圖書室、成教室等;為確保土石流險戶人身安全和財產不受損失,現正啟動險戶搬遷工作,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建房14座,每座5間。
200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300萬元,人均收入7262元。
“良鄉板栗”
中窖村板栗園,建於1994年,至今已有十年,面積1800畝,到2003年已建成標準化果園,達到Q/FS標準,並創出了“良鄉板栗”的品牌,其果實整齊、色澤鮮艷、營養豐富、內皮易剝、肉質細膩、糯性粘軟、甘甜芳香。深加工可製糖炒板栗、板栗醬、板栗罐頭、板栗粉、板栗汁、板栗茸。食用香甜可口,並有強胃健胃、健脾補腎、養肝益氣等藥用功能而馳名中外。
花港村
花港村位於房山區北部深山區,距北京55公里、108國道1公里,距鄉政府8公里,區級公路紅南路貫穿全村。交通便利。全村總面積7500畝,其中耕地654畝。全村總人口206戶,468人,分居在紅南路兩側。耕地於2002年-2005年已全部退耕還林,現全村以一產農業為主,主要有北京市農業標準化基地花港大桃園一座面積300畝,年產大桃20萬斤,年收入可達20-40萬元;有杏園一座面積100畝,年產5萬斤,年收入8萬元;有板栗園一座面積150畝,預計到結果期可產板栗10萬金收入40萬元。2004年集體收入1270萬元,人均純收入4350元。
南安村
南安村原位於南窖鄉東南部,1987年因採空區整建制搬入良鄉鎮南尚崗村。全村共有386戶,951人。其中農業人口644人,有勞動力390人。2005年全村實現總收入2744萬元,人均純收入為6220元,全村經濟收入來源於煤炭開採,是煤炭生產的主要村。
該村煤炭儲量豐富,現已探明可開採儲量為8000萬噸,年開採量為30萬噸,煤質屬高熱低灰無煙煤,是南窖煤炭中的上品。全村有煤炭生產企業4個,職工約1800人。年可實現煤炭銷售收入9000萬元。近幾年來煤炭價格攀升,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壯大,民眾生活水平也逐年提高,全村出現了政治安定、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
在1987年全村整體搬遷時,在良鄉鎮南尚崗村共購置土地310畝,建新區占地150畝,剩餘160畝土地尚未開發,位置在良鄉機場東側,靠近京石高速路,交通便利,條件優越,優待於進一步合作開發。
地圖信息
地址:北京市房山區南窖鄉政府(紅南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