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銀葉病是由煙粉虱傳雙生病毒(WTG)引起的、發生在南瓜的病害。發病初期,在葉片的葉脈兩側或葉尖出現斑點狀白斑;病害危害到一定程度後,病斑擴展至整片葉面,全葉正面像塗抹了一層銀白色膜,可反射光線。
南瓜銀葉病是南瓜的一種重要病害,發生普遍。一旦發生,很快會形成大面積為害,影響產量。
南瓜銀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播前進行種子處理、加強苗期管理、實行輪作和加強田間管理科等,發病還後可以選用化學藥劑進行防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瓜銀葉病
- 病原:煙粉虱傳雙生病毒
- 為害作物:南瓜
- 為害部位:葉片、果實
病原特徵
為害症狀
侵染循環
流行規律
- 溫度:根據發病情況觀察,南瓜銀葉病的發生與溫度呈正相關,與銀葉粉虱的活動規律基本一致。在溫度超過35℃的高溫天氣,南瓜銀葉病發病嚴重,且發病快;在30-35℃,中度發病;20-30℃,輕度發病;低於20℃,南瓜銀葉病極少發生。春茬設施栽培的南瓜播種期越晚,南瓜銀葉病的發病率越高;秋茬則相反,秋茬設施栽培中,前期放風晚、通風少的棚室發病情況比放風早、通風多的棚室嚴重。因此,高溫是誘發南瓜銀葉病的重要因素。
- 光照:據試驗,南瓜在不使用設施栽培的情況下銀葉病發病率達100%;設施栽培情況下,隨著覆蓋棚膜透光性降低及增加遮陽網等覆蓋,發病率逐漸降低,日照強度的變化會影響銀葉病的發病率。田間調查發現,受光多的葉片比被遮陰的葉片病症表現嚴重,同一葉片的受光部位比被遮部位發病嚴重。可見強光照更易誘發南瓜銀葉病。光照度達到2000勒克斯以上就易感病,這與銀葉粉虱的發生規律相一致。
- 空氣濕度:調查發現,在日光溫室放風處及大棚兩側通風口,南瓜銀葉病的發生比棚室內其他地方多。另據試驗,南瓜在苗期水分不足,則超過半數的苗會發生南瓜銀葉病,而水分供應正常的苗極少發病。可見,較低的空氣和土壤濕度容易誘發南瓜銀葉病。
- 生育期及蟲口密度:南瓜在4葉前極少表現銀葉病狀,4葉後銀葉粉虱的為害很快就會有明顯病狀表現,出現病葉。隨著植株生長量的增大,對銀葉粉虱為害的耐受性也增強,蟲口密度達到一定程度才會有病症表現,且發病具有延後性。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 調整播種育苗期,避開煙粉虱發生的高峰期。加強苗期管理,把育苗棚和生產棚分開。南瓜生產前後,及時清理棚室內及周邊雜草,集中漚肥或燒毀;育苗前和栽培前進行棚室熏蒸滅蟲。及時清除落葉、殘株和雜草。病葉及時摘除,發病嚴重的病株拔除後帶出棚室外填埋。通風口用尼龍紗網密封,控制外來蟲源進入。
- 與非葫蘆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最好是水旱輪作。施足基肥,適度控制氮肥用量。定植前噴施土壤調理劑,促進根系生長。調節播種期,春季適當早播,秋季適度晚播,避開高溫期,減少銀葉粉虱的傳毒為害。
- 通過適度控溫及保持一定的濕度抑制南瓜銀葉病的發生。在棚室內採用四段變溫管理,上午溫度保持在28-30℃,下午降至20-25℃;上半夜溫度15-20℃,下半夜降至10-13℃。高溫乾旱季節要保持棚室內的濕度,通過小水勤澆降低地溫。
- 加強田間管理科,學施肥,增施磷、鉀肥,在晴天9:00-11:00可施用二氧化碳,增強光合作用。及時噴施葉面肥補充營養。在田間生產管理中,要減少人為的病毒交叉傳播。在高溫強光季節通過覆蓋遮陽網減弱光照,降低棚室內溫度。加強通風,保持棚室內溫度不超過30℃。
化學防治
- 種子處理。在70℃恆溫下處理種子72小時,以鈍化病毒;也可用10%磷酸三鈉浸種20分鐘,用清水沖洗2-3次後晾乾備用或催芽播種。
- 藥劑防治銀葉粉虱。防治銀葉粉虱,可在夜間使用蚜虱淨煙劑、5%高效氯氰菊酯煙劑等進行熏殺。還可在早晨或傍晚噴施菊酯類、氨基甲酸酯類、吡蟲啉類等藥劑。以上藥劑應交替使用,以免產生抗藥性,7-10天1次,連用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