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轄17個自然村等2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503戶,有鄉村人口2130人(男性1241 人,女性889),其中:農業人口2116人,勞動力92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00人。
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拉祜、彝族混居地),其中漢 族1272人,拉祜族528人,其他民族330人。
有耕地面積7058 畝,人均耕地3.4畝,林地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55.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75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業為主。特色產業為辣椒。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 7058畝(其中:水田2405 畝,旱地4685 畝),人均耕地 3.4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 13306.5畝,水面面積164畝;其他面積 22521.5畝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 、通電 、通路 (或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433戶通自來水,有85 戶飲用井水,有 8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的。有164 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3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3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3 戶(分別占總數的 11%和11 %)。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8公里,建有集貿市場 1個。全村共擁有,拖拉機7輛,機車6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1491 畝,有效灌溉率為21%。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7 戶;全村有1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1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
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9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農村經濟總收入187.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7萬元,占總收入的52 %;畜牧業收入42萬元,占總收入的22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18頭,肉牛110頭);林業收入2.4萬元,占總收入的1 %;第二、三產業收入6.3萬元,占總收入的3 %;其它收入39.5萬元,占總收入的22%。農民人均純收入741 元,農民人均有糧395公斤。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 等為主。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2 人(占勞動力的3 %),在省內務工22 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18戶,共鄉村人口2077人,其中男性1178 人,女性899人。其中農業人口2063人,勞動力979人。從事第一生產969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拉祜、彝族混居地),其中漢 族1260人, 拉祜族493人,其他民族324人。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633 人,參合率10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 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8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3330平方米,擁有教師11人,在校學生119人,距離富東鄉中學18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27人,其中小學生119 人,中學生108 人。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1個,下設9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 50人,少數民族黨員14 人,其中男黨員43 人、女黨員 7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小雲盤、團山 等 29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 1個,共有團員31 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1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058.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1644個(勞均2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1、缺少科學技術知識。2、道路建設難。3、基礎設施薄弱。。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以茶葉為主體的經濟林木開發。。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491.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50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