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海普陀山
- 地理位置:浙江省舟山群島的東部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 景點級別:普陀山南海觀音立像
- 門票價格:20.00元
- 面積:12.5平方公里
- 原名:梅岑山
簡介
普陀山在東海,為什麼稱“南海普陀山”?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史記·秦始皇本紀》有“上會稽,祭大禹,望於南海”的記載,以為古代稱普陀山為南海;二是因為中國歷代帝王大都在北京建都,習慣把南方的海域稱為南海。
傳說
其實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普陀山原名梅岑山,因西漢末年梅福在此修道而得名。唐鹹通四年(863年),日本高僧慧鍔從五台山請得觀音神像回國,途經蓮花洋遇風濤,以為觀音不肯去日本,便留下神像,稱“不肯去觀音”。五代梁朝貞明二年(916年)建不肯去觀音院。宋元豐三年(1080年)朝廷賜銀,改建為寶陀觀音寺,從此香火興盛。南宋嘉定七年(1214年),欽定為觀音道場,並根據佛經“補怛洛迦”,更山名為普陀洛迦山,亦稱補陀洛迦山。明朝時,把蓮花洋南的一小島稱洛迦山,就有了普陀山和洛迦山兩個山名。
而觀音在古天竺就稱南海觀音,相傳是因為:一、觀音出在古天竺(今印度),而古天竺屬南亞,加上觀音所在的補怛洛迦山在南海,故稱南海觀音;二、“南海”與“南無”相似。唐代著名文學家王勃的《觀音大士贊》曰:“南海海深幽絕處,碧紺嵯峨連水府,號名七寶洛迦山,自在觀音於彼住。”王勃卒於676年,就算此《贊》作於676年,亦比“不肯去觀音”到普陀山早187年。可見,不是因為有了南海普陀山才稱南海觀音的,恰好相反,是因為南海觀音,才把普陀山改稱為南海普陀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