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傳學》是記錄先民功業的圖書,是《海南開發之路》系列歷史文化叢書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洋傳學
- 作者:劉鼎新
- 出版社:中央黨校出版社
《南洋傳學》是記錄先民功業的圖書,是《海南開發之路》系列歷史文化叢書之一。
《南洋傳學》是記錄先民功業的圖書,是《海南開發之路》系列歷史文化叢書之一。2019年11月18日下午,以記錄開發為主題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原海南省委常委、海南省軍區政委劉鼎新策劃與主編的《海南開發之路》系列歷史文化叢書...
交通部南洋大學是中國近代最早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是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前身,創建於1896年3月。交通部南洋大學的前身是南洋公學,由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盛宣懷在上海創建,設有師範、上、中、外四個學院,即師範、大學、中學和國小。1922年4月,交通大學被分為南洋大學、唐山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三校...
會館中的南洋 《會館中的南洋》是一部4集人文歷史紀錄片。劇情簡介 該片通過挖掘南洋會館裡的故事,還原東南亞華人的奮鬥歷史,以及中國文化在海外的影響力。分集劇情 參考資料
南洋兒女英雄傳之怒海屠妖 《南洋兒女英雄傳之怒海屠妖》是由王加賓執導的國產故事片。劇情簡介 影片講述了以南洋華僑葉夢華、吳德龍、何日珠、安妮等為代表的華人青年與日本領事山本、間諜馬修和黑龍會頭目野田展開抗戰及針鋒相對的故事。播出信息
在麥都思指導下學習馬來語和漢語,學成後前往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南洋地區傳教。作為早期來華新教傳教士,郭實臘在華活動長達二十年,在傳教、著書、航行、以及參與鴉片戰爭等方面都有積極熱情地參與。他一生著述多至80多種,語種、內容紛雜,關於中國的就有61種,如《中國簡史》(A Sketch of Chinese History,1834...
佛教傳入斯里蘭卡的年代,大約在公元前三世紀中葉,當中印度佛教王─阿育王統治的時代。不但斯里爾卡佛教的初傳肇始於此,就是一般南洋小乘佛教的歷史,也由此開始,故其意義甚為重要。因此,緬甸、泰國、高棉等地的佛教徒,無不以斯里蘭卡為佛教的正統、中心而學習,甚至當為朝聖之地。南傳佛教與北傳佛教的最大不同...
1831年,雅裨理轉為美部會(American Board of Commissioners for Foreign Missions)傳教士,赴爪哇巴達維亞城(Batavia,今日之雅加達),受到倫敦會傳教士麥都思牧師(Walter Henry Medhurt)的接待與幫助。他與麥都思同工一段時間,並隨麥氏學習華文及閩南方言,以利在南洋華人中間宣教。此間他訪問了那裡的荷蘭歸正宗教會(...
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的前身是建於1896年的南洋公學,是西安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前身。1906年,學校改隸郵傳部,校名也隨之更改為郵傳部高等實業學堂。歷史沿革 南洋公學(1896-1904):十九世紀末,甲午戰敗,民族危難。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盛宣懷秉持“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的信念,於1896年在...
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傳播與信息學院學習半年(2002),赴美出席國際傳播學會(ICA)第54屆年會並宣讀論文(2004),赴澳大利亞、香港等地參加國際會議並宣讀論文(2003、2004、2005),訪問台灣(2002)。出版圖書 學術獎勵 中國傳播學論壇優秀論文獎(2004),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2003),復旦...
1901年入南洋公學,選讀外文科,受知於中文總教習蔡元培。1902年後又中江南鄉試舉人。1903年返鄉興辦國小堂。期間,開始接觸嚴復翻譯的《天演論》等新學書籍。次年在鄉辦校,因鼓吹反清被逮捕,一度入獄,在江蘇巡撫“就地正法”批文到達前一小時,由基督教外籍牧師保出,逃亡日本,一年後事息歸國,繼續興辦學校。
慧精卓錫浙江南海普濟寺,為少林正宗四十八傳弟子,屬六祖傳下第四房,平生收徒只3人,而入室者僅高參一人而已。慧精亦擅岐黃堪輿之術,法師盡得其秘,繼隨師自南海普濟寺往霧山金剛寺,勤修苦練,終底於成,成為少林四十九傳在南洋植基的第一人。雲遊授藝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南渡印度尼西亞,卓錫三寶壟三寶洞...
慈航法師在星馬地區10年有餘,往返各地講經說法,席不暇暖。他先後創辦了星州菩提學院、檳城菩提學院,以及星洲、雪洲、怡保、檳城、馬六甲、吉隆坡各地的佛學會,並發行《中國佛學》月刊,南洋華僑普沾法雨,皈依三寶者日眾,而他也受到當地信眾普遍的尊敬。赴台傳法 1948年,慈航法師在馬來亞檳城極樂寺,接了...
福開森(1866-1945),英文名John Calvin Ferguson,美國麻薩諸塞州人。中文名福茂生。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畢業於波士頓大學。同年,作為美以美教會傳教士到華傳教。光緒十四年,在南京創辦匯文書院,自任監督。光緒二十三年,受盛宣懷之邀到上海協助創辦南洋公學,為第一任監院。次年,四明公所案發生,壓制...
其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晚清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南洋公學)船政科。1911年,以船政科為基礎創辦郵傳部上海高等商船學堂。1912年,改名為吳淞商船學校。1929年,經停辦後正式復校,定名為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決定,交通部吳淞商船專科學校與交通大學航業管理系正式合併,成立上海航務...
四 褚桂亭:學宗多門成楊家虎將 五 精擅太極的楊門文士 (一)陳微明:深究太極的清末翰林 (二)鄭曼青:詩書畫醫拳“五絕”奇士 六 分立南北中外原籍直隸任縣 (一)王其和:得兩家真傳而蟄居鄉野 (二)崔毅士:不著文章世已驚 (三)董英傑:南下至粵傳藝南洋 七 留京弟子 第三章 以柔克剛——全佑與他的傳...
辦學歷史 清宣統元年(1909年),郵傳部尚書盛宣懷鑒於“商業振興,必借航業,航業發達,端賴人才”,將南洋公學改為高等實業學堂,在南洋公學原設定的路電、土木工程專業外,又增設船政科,辦航海一班。宣統三年,該校監督唐文治鑒於航海專業與一般工程專業性質有別,為振興航業,廣植人才,奏準將航政科分出另...
辜鴻銘(1856年6月30日—1928年4月30日),名湯生,字鴻銘,號立誠,自稱慵人、東西南北人,又別署為漢濱讀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生於南洋英屬馬來西亞檳榔嶼。學博中西,號稱“清末怪傑”,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西亞、俄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位,是清朝時代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
此外,南洋大學、新加坡大學均有佛學會之組織,以及中英文佛教青年會,時有演講、佛學研究等活動。又世界佛教徒聯誼會(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亦在新加坡設立分會。此外,新加坡佛教僧伽聯合會、新加坡佛教福利協會等,亦為當地重要佛教機構。有關當地之僧伽教育,有新加坡女子佛學院之設定,為僧伽教育之先聲。
西安交通大學建校120周年暨遷校60周年校慶主要圍繞西安交通大學的歷史文化、辦學實力、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交大名師、教育理念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展現西安交通大學120年發展歷程中的輝煌歲月、文化底蘊、發展成就。活動背景 歷史沿革 1896年,西安交通大學的前身南洋公學由盛宣懷和一批有識之士在上海創辦,1921年南洋公學...
1927年入燕京大學經濟系,1931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後在廣東嶺南大學任教抗日戰爭初期遷往香港,任報章專欄作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輾轉于海防、河內,後隱居越南西貢避難,述譯經濟史。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舉家離開越南西貢,遷至新加坡定居。1948年後,連士升歷任新加坡南洋商報主筆、總編以及...
南洋期間 1817年6月12日,麥都思偕妻抵達馬六甲,協助米憐(William Milne)博士從事英華書院教學工作和印刷出版事業。他一面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一面鑽研印刷業務,不久成為米憐最重要的助手,幫助他編輯中文刊物《察世俗每月統記傳》。麥都思極富語言天賦,智商極高,學博識廣,到馬六甲後不久,便學曉中國的語言文字,...
李耀林與林如烈先生是“換過帖”的“拜盟”兄弟,兩人“同拍山花寨”,從解放前到解放後,從大陸到東南亞,一直都是潮劇事業上的合作夥伴。兩人還有一個交集:都曾經是潮劇名作曲黃秋葵先生的啟蒙老師。李耀林先生“下南洋”後,在新加坡老三正順班培養有傳承人余俊卿。南洋傳藝 二戰後,李耀林“下南洋”到東南亞...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入京會試,被選為拔貢。八次上書要求維新。戊戌變法開始以後,結交六君子,並向李鴻章、翁同和講述新學,與丁韙良、劉海瀾討論變法維新。變法失敗之後,遭清政府通緝,乘船赴上海避難,旋即回閩。墾殖南洋 戊戌變法失敗以後,黃乃裳回到福建。念及福建民生困難,他想到前往南洋尋覓可以移民墾殖的...
13、劉廷波(1909~1976)字木深,開七公二十一世孫、系廣傳公第十二子巨漢公後裔。廣東海豐縣公平鎮人,是全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府創建者和主要領導成員。官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四軍第12師上校團長,後來被任命為廣東陸豐縣縣長;民國十八年(1929年)定居南洋,出任印度尼西亞惠州會館會長。中共建國10周年,應邀...
馬禮遜在中國的經歷使他認識到,學習中文,既要會官話,又必須掌握方言。而在廣州在澳門乃至南洋進行傳教和商務,學會廣東省土話則為必需。因此,在1823年編纂完《華英字典》後,馬禮遜便著手編纂一部方言字彙,終在1828年由東印度公司出資在澳門出版《廣東省土話字彙》(A Vocabulary of the Canton Dialect)。《...
二、南洋公學的“優行生”1.求學南洋公學 2.萌發文史興趣 3.紮實國學功底 4.奠定英語基礎 5.經濟困境中的“優行生”三、“思吾敬愛之校風”1.拳拳愛校心 2.直擊考試制度之弊 3.為人、問學與交友 4.母校二十周年紀念之感想 四、散去的工程師夢想 1.遠生和“北京通訊”的魅力 2.梁啓超和《新民叢報》的...
光緒三十二年秋,道階動了遠遊之念,出國到南洋遊歷,先後到過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檳榔嶼、錫蘭(今斯里蘭卡)、緬甸等地,併到印度禮朝聖跡,在各地募得玉佛六尊、舍利一瓶、佛骨、佛牙、梵文貝葉經典,及各地僧伽所贈送的法物等,於光緒三十三年返抵國門。回到湘省,湘北道俗無不歡喜踴躍,而生敬仰。回國之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