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南泥灣紀行·探梢溝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中共五老詩詞鑑賞》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謝覺哉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寫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南泥灣紀行·探梢溝
梢溝二三里①,里外異陰晴。
蹴爾驚飛雉②,幾步不見人。
撥根尋木耳,認葉掘黃精。
直抵溝窮處③,畏吾時一聲④。
作品注釋
①梢溝:似指陝北黃土高原未經開發的荒山野溝。
②蹴:用腳踢物的動作。雉:野雞。
③窮處:盡頭。
④畏吾:作者自註:似蟬。這裡是以聲代物。
寫作背景
抗日戰爭時期,1941年春八路軍三五九旅回響黨中央號召,到距延安90里的南泥灣進行大生產運動。南泥灣原來是一片丘陵起伏、溝壑縱橫、灌木叢生的荒山野嶺,經過他們幾年的艱苦勞動,開墾荒地27萬畝,使此處變成了塞上江南,自給自足有餘,還有力地支援了邊區經濟建設,為全國抗日解放區大生產運動樹立了一面旗幟。1944年8月5日到9月16日共42天,謝老與延安的一批老同志到此地參觀、休養,寫下了《南泥灣紀行》這組詩。
作品鑑賞
抗日戰爭時期的南泥灣大生產運動是許多文藝形式反映的重大題材之一,其中反映艱苦創業的居多。這個地區的自然風光多作為背景來寫,專門以此為對象的較少,該詩詩在這方面給世人留下珍貴歷史的形象記錄。
眾所周知南泥灣被開發成了塞上江南,但南泥灣被開發前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就鮮為人知了。而該詩所描繪的就是南泥灣開發前的景象。作者在題目上故意加了一個“探”字,猶如入山探險,引人注目。謝老在其日記中寫道:“梢溝樹被伐的少……溝路難行,頗似長征過川邊所謂黑山——雪山為白山。在梢林中鑽,上不見天,黑泥深尺”。“入梢溝,見蒿高七八尺,根處大約二寸圍。1933年在閩西山中,見蘆毛箕高五尺,梗大如小竹,都是一般平陽所未有的。”
這些實錄為理解這首詩提供了可靠的證據。梢溝類似原始森林荒野,人溝二三里遠,即里外陰晴相異,野獸出沒是理所當然之事。詩中寫了這種奇異景觀:“蹴爾驚飛雉,幾步不見人。”沒寫蒿草之高,可見蒿草已高過人;沒寫驚動大禽狂獸,僅腳步一動便可以驚動深草中的野雞。寫此處人跡罕至,連採木耳、挖草藥的人都沒來過。為了襯托梢溝的神秘陰森,作者最後用蟬的“畏吾”聲叫,劃破梢溝多年的沉寂。這首詩讓人可以看出,就是這樣如長征路和閩西山區一樣的原始野山卻被三五九旅的英雄們征服了,他們的歷史功績還是非常偉大的。
作者簡介
謝覺哉(1884一1971),字煥南。湖南寧鄉人。清末秀才。1921年加入新民學會。任《湖南通俗報》總編輯、《湖南民報》主編。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任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常委。1933年到中央蘇區。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陝甘寧邊區政府秘書長等。1946年任法律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1949年後,任內務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1971年病逝。謝覺哉存詩《自洪湖脫險抵上海作》、《無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