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頭村(山東海陽市徐家店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南水頭村始建於明泰昌元年(1620年)。因村處富水河上游,故命名水頭村。後為區別於北水頭村,改稱南水頭村。 南水頭村位於海陽市北部,地處東經120°58′,北緯37°07′。東與北榆山林場相連,西與山水莊隔富水河相望,北與北水頭村相鄰,南與求格莊接壤。1957年前屬棲霞縣,1958年劃歸海陽縣,隸屬徐家店鎮。南距鎮政府駐地5公里,距市政府駐地47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水頭村
  • 別名:北水頭村
  • 面積:耕地59.5公頃
  • 人口:643人。
基本概況,大事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組織建設,地圖信息,

基本概況

全村有耕地59.5公頃,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蘋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226戶,643人。有林、於、潘、劉、祝、姜、王、孫、李、管、尚等11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為林姓。

大事記

1941年本村解放。
1945年建立南水頭國小。
1978年9個村聯辦的水頭聯中改為國中。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79公斤,總產5.5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282公斤,總產17.2萬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652公斤,總產17.6萬公斤。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黨支部、村委會發動民眾栽植蘋果,品種有紅富士、嘎啦等10幾個,果園面積21公頃。 2002年,全村第一產業總收入410萬元,其中農業250萬元,畜牧養殖業85萬元,林業10萬元,其它65萬元。
第二、三產業1918-1928年,村民林守遠、林明漢、於文登等先後興辦公興成號、公順成號、公順德號纊坊,有織機40張、纊80支,工人200名,1935-1938年先後停業。 1980年,村建冰棍廠。1982年,建起麵粉加工廠。以後相繼辦起電氣焊部、修理部、商店、油坊等。90年代後,外出搞建築的人員達100多人。2000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達50多人,收入52萬元,稅金4萬元。 2002年,全村第二產業從業人員50人,總收入140萬元,其中工業120萬元,建築業20萬元。第三產業從業人員35人,總收入90萬元,其中運輸業30萬元,商飲業30萬元,服務業30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5年,成立南水頭國小。後由9個村共同出資建起南水頭聯中,有教師20人,學生300多人。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先後考取大中專院校的有46人。 人民生活土改前,本村有貧農25戶,中農54戶,富農1戶,地主2戶。由於地主對勞動人民殘酷剝削和壓迫,貧下中農無法生活,扛活的有30人,打短工10人,要飯的6人,有的無法生活即闖關東。1949年,人均糧食105公斤。1984年,人均口糧450公斤,全村收入38萬元,解決了溫飽。2002年,全村有運輸車輛160輛,機車130輛,電話120部,彩電200台,冰櫃80台。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10月,成立村黨支部,劉興任黨支部書記。此後,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於芳、劉同、劉希德、潘進波、於深君、潘振利。2002年,全村有黨員34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成立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劉興、祝寶清、潘厚珍、潘厚增、林榮生、潘振利。

地圖信息

地址:煙臺市海陽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