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水頭村(山東海陽市徐家店鎮下轄村)

北水頭村(山東海陽市徐家店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正德年間(1506-1521年),另一說為,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隋姓來此定居建村。因建村於富水河上游,故命村名水頭。明泰昌元年(1620年),村南又建一村,稱南水頭。為相互區別,本村遂改稱北水頭。 北水頭村位於海陽市北部,東隔榆山嵐店村相望,西與小莊相連,南與南水頭村接壤,北與榆山後村及棲霞市東凰跳村、西五叫山村、東五叫山村為鄰。隸屬徐家店鎮。 全村轄區面積6.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0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蘋果、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365戶,1129人。有孫、呂、牟、王、李、劉、張、傅、徐、隋等10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孫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北水頭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山東海陽市徐家店鎮
  • 地理位置:地處東經120°58′,北緯37°07′。
社會進步,組織建設,地圖信息,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1年,成立北水頭初級國小。1957年,擴建為完小,學生200餘名。1990年,國小合併,遷往南水頭村。自建國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專院校者18人。 1981年,成立幼稚園。1985年,村幼稚園被評為煙臺市先進幼稚園。 人民生活解放前,本村有16戶靠討飯維持生活,28人外出扛活。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糧食250公斤。1975年,人均糧食480公斤,全村收入78萬元。2002年,有各種運輸車306輛,機車154輛,電話134部,彩電318台,電冰櫃118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村民住房以草房為主。1976年開始,村統一規劃街道,統一標準建設房屋。2000年,統一規劃,建別墅樓6棟。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由建國前的5平方米,擴大到24平方米。 集體福利1971年,村投資建立了合作醫療站,村民用藥部分報銷。1980年,村投資9.2萬元,全村用上照明電。1991年,投資11萬元,修建自來水。1995年,投資8.6萬元,安裝閉路電視。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1年,馬財、孫桂芝由渤海區李木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批黨員。同年,成立黨支部。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19名。2002年,有黨小組3個,黨員48名。曾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隋民、郭秀芝、孫堯山、李月明、徐文、孫世成、孫建章、牟尚遂、呂煥平、劉志亭、孫世利。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1月,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委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恢復大隊管委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隋民、孫堯山、李月明、徐文、呂洪展、郭泮遠、孫世昌、牟尚民、呂洪勤、孫建章、孫世成、牟尚隧、牟尚平、呂煥平、王志河、孫月亭。

地圖信息

地址:煙臺市海陽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