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受水區生態影響評估技術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受水區生態影響評估技術》是2014年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甘泓 、汪林 、王芳。

基本介紹

  • 書名: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受水區生態影響評估技術
  • 作者:甘泓 、汪林 、王芳
  • ISBN:9787517026327 
  • 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10-01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南水北調東線、中線一期工程受水區為對象,重點研究了由水循環調控技術、水質調控技術和生態系統評估技術組成的調水工程受水區生態環境影響評估技術體系,包括:城市節水激勵機制與管理模式、農業資源性節水模式、面向生態恢復水資源配置模式、人工濕地公園構建技術、水庫(湖泊)水質調控技術、生態水文模型、受水區生態效益評估技術和調水工程人文生態景觀構建技術等。

目錄

前言
1. 緒論
1.1 受水區天然生態基本格局與主要問題
1.1.1 研究範圍及基本情況
1.1.2 受水區與水有關的基本生態狀況
1.1.3 受水區主要環境與生態問題
1.2 與水有關的生態影響評估研究進展
1.2.1 從生態系統過程認識生態影響機理的研究進展
1.2.2 從生態系統結構評價生態影響的研究進展
1.2.3 從生態系統功能評價生態影響的研究進展
1.2.4 我國生態影響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1.3 南水北調工程規劃總體目標
1.3.1 受水區節水目標
1.3.2 受水區地下水開採控制與生態修複目標
1.3.3 受水區生態環境保護目標
1.4 研究目標與任務
1.4.1 研究背景——延期通水使受水區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1.4.2 研究目標
1.4.3 主要研究任務
1.4.4 一期工程生態影響評估技術框架
1.5 主要研究成果
1.5.1 主要研究成果
1.5.2 突破性成果
2. 一期工程對受水區生態環境的影響
2.1 通水後受水區水量置換效應巨觀分析
2.1 _1引江後城市可置換出的當地水資源量分析
2.1.2 引江對農業和生態的間接補水量
2.2 受水區生態環境修復水資源合理配置模式
2.2.1 一期工程對受水區水循環影響分析
2.2.2 情景設定與水資源合理配置模式
2.3 一期工程對海河流域受水區生態環境影響
2.3.1 受水區多年平均供需平衡狀況
2.3.2 一期工程對受水區水量綜合置換效應
2.3.3 一期工程對城鎮供水水源的置換效應
2.3.4 一期工程對地下水壓采與地下水位變化的影響
2.3.5 一期工程對農業供水的保障作用
2.3.6 一期工程對地表水及入海水量的影響
2.3.7 一期工程對河口生態環境的影響
3. 受水區農業資源性節水技術
3.1 受水區農業供用水現狀與節水分區
3.2 分區農業資源性節水模式
3.2.1 節水先進縣(區)經驗
3.2.2 構建資源性節水模式遵循的原則
3.2.3 京津廊平原區
3.2.4 河北山前平原區
3.2.5 黑龍港運東平原區
3.2.6 豫北魯北平原區
3.2.7 山東半島受水區
3.2.8 黃河以南受水區
3.2.9 受水區資源性節水量估算
3.3 節水與調水的經濟合理性分析
3.3.1 綜合節水措施投入與效益
3.3.2 節水與調水成本分析
3.4 城市歸還擠占農業的水庫供水量分析
3.4.1 黃河以北雙水源城市供水水源
3.4.2 黃河以南城市供水水源
3.4.3 城市返還的農業水庫供水量可能性分析
3.5 農業節水對受水區生態環境的影響
4. 城市節水的激勵機制與管理模式
4.1 節水型社會建設現狀分析
4.1.1 全國節水型社會(城市)建設現狀
4.1.2 受水區節水型社會建設現狀及建設要求
4.2 受水區城市基本情況及代表性城市選取
4.2.1 受水區城市基本情況
4.2.2 受水區代表性城市選取
4.3 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利用驅動一回響分析
4.3.1 驅動一回響分析框架
4.3.2 水資源需求驅動因素分析
4.4 城市節水系統動力學(SD)模型研究
4.4.1 城市節水SD基本模型的構建
4.4.2 天津市節水SD模型系統模擬
4.4.3 邯鄲市節水SD模型系統模擬
4.4.4 淮安市節水SD模型系統模擬
4.4.5 節水效益估算
4.5 受水區城市節水的激勵機制與管理模式研究
4.5.1 節水調控模式和激勵機制
4.5.2 基於需水管理的節水型社會建設管理框架
4.5.3 城市的節水型社會建設管理模式
4.6 城市節水對受水區生態環境的影響
5. 受水區地下水調控與生態環境修複合理配置技術
5.1 受水區地下水利用現狀及主要問題
5.1.1 受水區地下水利用與超采現狀
5.1.2 地下水超采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
5.2 海河流域平原區地下水演變特徵及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5.2.1 地下水循環總體特徵
5.2.2 地下水補徑排變化趨勢分析
5.2.3 地下水超采驅動生態環境系統演變關係分析
5.3 海河流域水資源合理配置方案
5.3.1 引江與當地水資源合理配置模擬技術
5.3.2 模擬情景設定
5.3.3 水資源供需結果分析
5.3.4 南水北調受水區的水源置換效應分析
5.3.5 地表水系統水量平衡結果分析
5.3.6 地下水環境影響分析
5.3.7 多水源合理配置實現經濟和生態用水的協調
5.4 典型地區地下水控制生態恢復效果分析
5.4.1 邯鄲地區水資源主要特點與問題
5.4.2 南水北調通水後邯鄲地區水循環演變特徵
5.4.3 引江對邯鄲地區生態環境影響效應
6. 人工濕地深度處理再生水技術及示範
6.1 人工濕地的研究進展與人工濕地公園構建技術要求
6.1.1 人工濕地研究進展
6.1.2 人工濕地公園構建技術要求
6.2 平陰人工濕地公園示範區及其現狀水環境問題
6.2.1 示範點選擇的依據
6.2.2 平陰人工濕地公園現狀環境調查分析與問題揭示
6.2.3 現狀水環境模擬與水力環境存在的問題
6.3 平陰人工濕地公園示範區構建技術研究
6.3.1 改進水力條件後濕地處理效率預測
6.3.2 植物引種、配置、環境效應與回收技術
6.3.3 微生物增強技術的套用及其效應
6.3.4 平陰人工濕地公園設計與污染物去除效率估算
6.4 人工濕地公園構建技術總結
7. 水庫水質安全調控技術
7.1 王慶坨水庫水質安全研究
7.1.1 王慶坨水庫概況
7.1.2 各方案模擬研究
7.1.3 王慶坨水庫安全評價
7.2 北大港水庫水質安全調控研究
7.2.1 北大港水庫概況
7.2.2 北大港水庫水質模型建立、驗證及分析
7.2.3 北大港水庫水質安全調控技術
7.2.4 北大港水庫水質安全研究
8. 生態效應模擬示範及評估
8.1 以玉符河為例研究河流生態恢復效應
8.1.1 玉符河的水文特點與現狀問題
8.1.2 河流生態水文模型
8.1.3 玉符河河流生態水文模型的建立
8.1.4 玉符河生態修複目標、水文調控技術及生態需水
8.1.5 玉符河生態恢復效應評估
8.2 以北大港濕地為例研究湖沼濕地生態恢復效應
8.2.1 北大港水庫及濕地的基本情況
8.2.2 北大港濕地生態水文模型
8.2.3 調水工程實施後濕地生態恢復效應初步預測
8.3 以漳衛新河河口為例研究河口及附近海域的生態恢復效應
8.3.1 漳衛新河河口及黃驊港海域概況
8.3.2 漳衛新河生態穩定的環境臨界
8.3.3 漳衛新河河口及附近海域Ec0MSED模型的建立與驗證
8.3.4 不同來水情景河口生態恢復預測
8.4 南水北調一期工程對河流健康的影響評估
8.4.1 河流健康評估標準
8.4.2 河流健康評估結果
9. 調水工程複合生態廊道景觀建構仿真技術示範
9.1 研究背景
9.1.1 研究目標
9.1.2 地段範圍
9.1.3 基本技術路線
9.2 建構中線邯鄲段複合生態廊道的基本思路
9.2.1 複合生態廊道的概念構成
9.2.2 城市水資源困境與調水工程生態影響預期
9.2.3 複合生態廊道概念對地區發展網路的系統整合
9.3 調水工程邯鄲段複合生態廊道建構
9.3.1 城鎮發展廊道建構內容分析
9.3.2 文化遺產廊道建構內容分析
9.3.3 自然生態廊道建構內容分析
9.3.4 休閒遊憩廊道建構內容分析
9.3.5 調水工程廊道
9.4 三維仿真示範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9.4.1 基本概念
9.4.2 系統建設目標
9.4.3 系統總體結構
9.4.4 仿真視景資料庫的設計
9.4.5 仿真場景的設計
9.4.6 三維仿真示範系統的實現
10. 一期工程對受水區生態環境影響效益評估
10.1 地表生態系統生態環境效益評估方法
1O.1.1 生態環境總效益評估方法
10.1.2 水土保持林生態環境效益評估方法
10.1.3 城市綠地與濕地生態環境效益評估方法
10.2 東線受水區地表生態系統生態環境效益評估
10.2.1 受水區引江水量的分配
10.2.2 水土保持林生態環境效益評估
10.2.3 城市綠地生態環境效益評估
10.2.4 濕地生態環境效益評估
10.2.5 生態環境總效益評估
10.3 中線受水區地表生態系統生態環境效益評估
10.3.1 受水區引江水的分配
10.3.2 水土保持林生態環境效益評估
10.3.3 城市綠地生態環境效益評估
10.3.4 濕地生態環境效益評估
10.3.5 生態環境總效益評估
10.4 地下水壓采生態環境效益評估
10.4.1 生態環境效益分類與計算方法
10.4.2 壓采地下水的生態環境效益分析
11. 結論與建議
11.1 主要結論
11.2 主要建議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