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樞密院(遼官署名),會同元年(938年)置,因在大內帳殿之南,故名南院。掌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政,統治燕雲地區漢人。
相關詞條
- 南樞密院
南樞密院(遼官署名),會同元年(938年)置,因在大內帳殿之南,故名南院。掌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政,統治燕雲地區漢人。...
- 樞密院(中國古代中央機構)
樞密院,封建時代中央官署名,五代至元的最高軍事機構,唐始設樞密使,掌文書,以宦官任之。後唐改稱樞密院,樞密使輔佐宰相,分掌軍政。宋設樞密院與“中書”分掌...
- 樞密院副承旨
官名。五代始置樞密副承旨,以諸衛將軍充任。宋朝沿置,分領樞密院承旨司諸房公事。哲宗元祐(1086—1093)中定為正八品。南宋升為正七品。遼朝北、南樞密院皆...
- 樞密副使
官名。五代後唐莊宗同光元年(923)改崇政院副使置,為樞密院副長官。宋初因之。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罷,以同知樞密院領其職。南宋復置,正二品。遼北、...
- 同知樞密使事
同知樞密使事,遼代官名。遼制因俗而治,分設南、北面官。北面官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其中又分置北、南樞密院,分掌契丹軍馬和人民之政。各設官職統轄。...
- 樞密使
樞密使一職始置於唐後期,為樞密院主官,以宦官充任,五代時改由士人充任,後又逐漸被武臣所掌握,辦事機構也日益完善。為適應連年戰爭的局面,樞密使把軍政大權...
- 南北面官制
(《遼史》卷45《百官志》)其制北面官設北樞密院、南樞密院、北南二大王院、夷離畢院、宣徽院、敵烈麻都司等機構,分別相當於漢制的兵、吏、戶、刑、工、...
- 遼朝官制
屬官有知樞密院事、北院樞密副使、知北院樞密副使事、同知北院樞密使事、簽書北樞密院事。南面官的最高機構是南樞密院(阿保機時代叫做漢兒司),《遼史·...
- 耶律浚
清寧十年(1064年),耶律浚八歲,立為皇太子。大康元年(1075年),兼任北南樞密院事。 [4] 耶律浚母親被害 大康元年(1075年)十一月,其母蕭觀音遭誣陷被殺 [5...
- 俞廷玉
至正十八年四月,又克柵江營,獲元將趙牛兒、偽池州元帥洪均等人船,進江南樞密院僉事,太祖倚為肱股。時太祖駐池州,雙刀趙普勝引兵爭之,為太祖敗走。未幾,普勝...
- 遼順宗
八歲,立為皇太子。大康元年,兼領北南樞密院事。及母后被害,太子有憂色。耶律乙辛為北院樞密使,常不自安。會護衛蕭忽古謀害乙辛,事覺,下獄。副點檢蕭十三謂...
- 重元之亂
重元自立為皇帝,任蕭胡睹為樞密使。由於南院樞密使耶律仁先、耶律乙辛等率宿衛士卒反擊,政變被粉碎。涅魯古戰死,重元自殺。中文名 重元之亂 又稱 灤河之...
- 遼金兵制
下設北、南樞密院。北樞密院為最高軍事行政機構,一般由契丹人主管;南樞密院亦稱漢人樞密院,掌漢人兵馬之政,因而出現一個朝廷兩種軍事體制並存的局面。...
- 大康七年
大康初年,北樞密院使耶律乙辛權傾朝野。...... 大康元年(公元1078年周歲的太子開始參預朝政,兼領南樞密院使,耶律乙辛地位受到威脅,於是,他開始設計陷害宣懿皇...